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良心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酰缦硖危∪绱旱翘āN叶啦促猓淠┱祝汇玢缳猓缬ざ春ⅲ猓粑匏椤V谌私杂杏啵叶廊粢拧N矣奕酥囊苍眨∷兹苏颜眩叶阑杌琛K兹瞬觳欤叶烂泼啤!谌私杂幸裕叶劳缜冶伞N叶酪煊谌耍笫衬浮!ā�
11《庄子·天下》。 
12《瓦尔登湖》第30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 
13《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 
14在64卦的〃大象〃中,〃君子〃作为主语出现53次,〃先王〃7次,〃后〃2次,〃上〃1次,〃大人〃一次。这说明都是为上层的治者卜筮。 
15《宋元学案》第二册,第1172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16《顾亭林诗文集》,第40…41页。中华书局1987年。 
17同上书,第41页。 
18《滕文公章句下》。 
19《万章章句上》,此章多收为古圣贤辩护之辞。 
20《公孙丑章句上》。 
21《告子章句上》。 
22《尽心章句下》。 
23《尽心章句下》 
24《公孙丑章句下》中引曾子语。 
25《尽心章句上》 
26《近思录》卷七。 
27《万章章句下》。 
28张伯行集解《续近思录》卷七。 
29《尽心章句上》。 
30《尽心章句上》。 
31《顾亭林诗文集》第53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32《韩非子·难三》。 
33《广近思录》卷七。 
34《宋元学案》第二册,第2028页。 
35《霜红龛文》〃仕训〃。岳麓书社1986年版。 
36此说出自陶宗仪《辍耕录》, 又见《宋元学案》第3022页。但查元史刘因本传,仅载其婉拒最后一次召用,辞甚婉,甚温和,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求高名,而实在是因为疾病而不得已。且刘前已有两次应召。 
37《流塘集》,参见《宋元学案》第2040页。 
38转引自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册,第76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有关方法论的一些思考和评论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跋 有关方法论的一些思考和评论 
    
  我想利用本书最后的这一些篇幅来扼要交代一下我在本书中采取的方法,思考一些涉及方法论的问题,并对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方法也略加评论。我在本书中所采取的方法一开始只是朦朦胧胧的几条准则,它们的内容慢慢地才在思考和写作过程中清晰起来。成功或似乎成功的感觉使一部分原来的想法明确和固定下来,而失败的体会则把另一些原来的想法隔离和淘汰出来,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三条∶ 
一、注重思想的意义; 
二、力求系统的思考; 
三、采取分析的方法。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思想的意义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跋:有关方法论的一些思考和评论
一、思想的意义
  由于本书是考虑传统良知理论的社会转化,所以必然涉及到许多的历史材料,但是,我的主要目的又显然不是要仅仅识读传统的本文,以揭示其历史的真实,或更准确地说,不是要对这些历史材料的性质、内容、背景、关联等,给出一种自己认为是符合历史真实的解释。本书的主旨不是要弄清传统良知说的理路,其渊源和发展,不是要叙述它的历史或说明它的逻辑(虽然我也确实做了一些这样的工作),而是要站在一个新的立场上,亦即现代社会的立场上,考虑如果要使传统良知论继续在现代社会里保持活力乃至得到更大发展,它必须经过一番什么样的改造和转化,它的主要局限是什么,应如何突破这一瓶颈等等。这样,我就不能够跟着材料走,跟着历史走,而是首先要自己形成一些确实有意义并且恰当的核心观念,并依据这些观念来选择和组织历史材料。整理这些材料当然要兼顾到历史之真,但我的主要目的并非是求历史之真,虽然我的阐释在很大程度上是采取历史阐释的形式,但目的却不在阐释历史,而是力求阐发一种思想,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具有真理意义的思想。这一真理当然首先是具有时代性的,但同时也具有某种超越时代的普遍性。所以,很明显,本书主要是一部思想性的著作而非史学著作,主要是论而非史,这是必须首先说明的。 
  由此,我就面临一个如何处理思想与历史材料之间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还常常以其它一些方式表述出来并引起学术界持久的争论∶例如史学与哲学的关系、考据与义理的关系、史与论的关系、〃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的关系等等,它们所包括的外延虽不尽相同,但在争论的实质问题上基本是一样的。 
  现在,我们就从这种关系着眼,先来对学术著作做一个大致的分类∶
⒈纯粹思想性的、几乎不依傍任何历史材料的著作。
⒉虽然依据许多历史材料,乃至采取历史阐释的方式,但其主旨是要阐发一种思想的著作。
⒊虽然可能依据某些思想观念,但其主旨是要说明其对象的真实历史的著作。
⒋纯粹的历史考证性著作,其主旨是辨别材料本身的真伪,收集和整理它们,说明其性质与含义,对它们进行分类排比,以给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大量真实可靠和有序的历史材料。 
  这些界限并不一定总是能划得很清楚的,尤其是在相邻的两类之间,所以,我们还需再加若干说明∶第1类所谓〃几乎不依傍任何历史材料〃,当然不是说这类思想家就没有从历史上汲取其思想的养料,也不是说在他的著作中就没有对历史,或对他前面思想家的评论,而是说他的著作不是通过引用历史的材料,或先人的见解来正面组织他的思想,他全然不是以整理和排列历史材料来说明他的思想的,而是直接推出一种自我构建的思想体系或中心观念。黑格尔也写过哲学史,而且,黑格尔思想的性质也几乎可以说主要就是有关发展、有关过程,或者说有关历史的思想,然而,黑格尔的体系却是最具思辩性的一种,它所处理的问题具有一种很高的普遍性和永恒意义。 
  然而,在我看来,这一类著作也不专指处理那些最普遍问题,试图在最抽象层次上思考的哲学著作,它也应包括大量针对时代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的思想性著作,例如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洛克的《论宗教宽容》,梭罗的《论公民的不服从》,福泽谕吉的《劝学篇》等等。从历史可以分出时代和永恒来,即分出现在活着的几代人所处的一个大致的时代,这个时代总是有一些先前未曾有过的问题需要这时代的人们通过独立思考予以解决的,而人们也有必要思考一些超越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永恒问题。于是,在历史离我们最近的一端,就矗立起一个时代;而在历史的深处,也潜藏着一个永恒。我们当然要注意到历史、时代、永恒三者的联系,但我们也要注意其可分别性。它们可以互相联系地、也可以分别地作为我们思考的对象。而后一种分别的思考,在我看来,对中国人是尤其有必要的。中国学者一向关注历史文化,然而,对于那些时代及永恒的问题,都看来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或者是把它们都和历史的问题放在一块,都揉进历史文化中来考虑,而较少给予分别的考察。因而第1类著作在西方很多,在中国却较少,并且是集中在较早的一端。先秦诸子的著作可以说庶几近之。以后历史上的中国人则大都习惯于在先人提供的思想框架之内,通过历史阐释的方式来发挥自己思想的创造力,应对他们所处时代的问题。强烈的历史性、连续性、一贯性和单纯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鲜明特色。 
  第2类与第3类著作在形式上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