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欠衲芄挥畔扔诿猗并薄ú谎怪粕ā6愿鋈死此担赡艹忠恢帧ú蛔杂桑隳馈ǖ脑颍」湃艘灿小ㄆ壬隆āⅰㄆ壬蝗羲馈ǖ乃捣ā"俚牵由缁崂纯矗悠毡榈墓鄣憷纯矗闼腥说幕旧嫘枨蟆ǹ蠢词强梢粤杓萦凇ú谎怪粕ǖ囊蟮模蛭旧孀柿系奶峁┮惨馕蹲派谋4妫酥挥械靡陨妫拍芴傅蒙掀渌毡榈纳娑匀死嗬此凳堑谝晃缓褪滓摹F婧筒还颂跫丶岢帧ú谎怪粕ǖ挠畔刃裕鸵馕蹲潘赡懿唤鲇搿慊拘枨蟆ǖ拿獬逋唬灿搿ú簧撕ιǖ拿獬逋唬凑瘴颐巧厦娴姆治觯怯Φ狈佑凇ú簧撕ιǖ囊蟮摹!�
由此,我们也可看出上一组命题与下一组命题的相通性,我们对它们的划分是与社会可分为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相联系的,更深处则与人的生命可分为作为人的完整生命与作为动物的肉体生命相联系,而我们当然知道,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在社会中有相通的一面,作为人的完整生命与作为动物的肉体生命在一个人那里也是统一的。 同理,左面一组命题与右面一组命题也有相通的一面∶ 对生命的伤害也就是压制生命, 而压制生命到一定程度必然伤害到生命;如此等等,但我们所注重的还是分别。我们固然不能过分拘泥于这种分别及由这种分别而显示出来的优先性,但是,这种分别却能较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不同文明的〃生生〃观,并对我们的抉择提供有益的启示。
第二个问题是这四个命题之间 是否存在着一种目的 与手段的关系?在左边一组命题中,这种关系看来是比较明显的,〃满足基本的需求〃的目的可以说是为了〃不伤害生命〃,或者,用正面的表述来说,是为了〃保存生命〃,但我们却不能说〃不伤害生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需求〃。〃不伤害生命〃自有一种道德意义,体现出对生命的一种绝对的尊重,而且,〃满足基本的需求〃本身也不足以成为一个值得追求的价值目标,它必须与命题⒈⒈或命题⒉⒉结合起来才能成为这样一个目标。
然而,在右边一组的命题中,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却趋于复杂,价值追求在此出现了分流的倾向。我们可以说,在一些人看来,只有生命自然而充分的发展才能成为目的,每一生命在不妨碍他人同等的生命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这是最终的目的和最大的幸福,即使有必要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也只是作为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而本身不能作为目的。但在另一些人看来,获得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从而能充分地享受生命的各种快乐本身就是最终目的和最大幸福,不压制生命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生命的潜能,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物质财富,满足所有人不断增长的生命需求。我们很难轻率判定这两种价值观的高下,从社会的观点来看甚至没有这种必要。最谨慎的方式也许是把这两者同时都看作目的,也同时看作手段, 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它们可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至于在实践中究竟把哪一个视为最高目的,则可以把这种选择权留给个人自己,或者从社会的观点说,留待各种文明自己去处理,允许它们保有自己的特色。
第三个问题是社会与个人的关系问题,我们在前面的阐述中实际已经不断遇到这个问题,不过我们都先理想地从普遍的、社会的观点来加以考虑了,现在我们再专门分析一下。这个问题在上面一组命题中比较明确∶在〃不伤害生命〃和〃不压制生命〃的两个命题中,这〃生命〃显然是个人的〃生命〃,这两项要求的得益者都是个人,这是毫无疑问的, 只有个人才享有能感受、能思维、能发展的真正生命,所以,〃普遍化〃只是把这要求落实到每一个人而巳, 也就是说,不是要保护个别人或少数人,乃至多数人的生命和发展权利,而是要保护所有人,每一个人的生命和发展权利。
但是,在下面的一组命题中,这个问题却相对趋于复杂了,这里涉及到不断变化的经济利益。对〃基本需求〃还有可能提出一个较具普遍性的标准,但在命题⒉⒉〃获得充分的享受〃中,首先,什么是〃充分的享受〃?其次,所有人是否都应同等地获得这充分的享受?或者,这种平等应该实行到什么程度?对这些问题我们却不易解答,也不准备在这儿探讨。我们感兴趣的是另一个问题∶即联系我们上面对目的与手段关系的考察,是否〃不压制生命〃是旨在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以达到社会的富有?我们知道〃不压制生命〃的受益者是个人(虽然可以普遍化为〃每一个人〃),而如果说〃不压制生命〃只是达到富有的手段的话,就还有个人是不是社会的手段的问题。
另外,我们知道〃社会〃与〃国家〃有区别, 又有联系。在现代,一个社会,一般是由一个国家确定其范围和形式的。国际间的竞争也是以国家为主体的。所以,社会的富有与国家的强盛很有关系,这样,普遍富有的〃生生〃的目标就很容易转变成国家强盛的目标。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生生〃观念的几个主要命题的抽象分析,这些分析当然是非常粗线条的,我们进行这些分析的目的也不是提出结论,而是要借助它们来更清楚地观察中国传统的〃生生〃观念及其在近代的转变。
上一页|回目录|下一页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传统的“生生”观
学术著作…伦理学 伦理学 社会史 人生哲学 返回首页〉学术简历〉讲授课程〉招研计划〉学术著述〉散文杂著〉翻译著作 《良心论》 《底线伦理》 《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 《道德·上帝与人》
第七章:生生
二、传统的〃生生〃观念 〃天生蒸民〃〃天地之大德曰生〃, 我们的祖先可以说深谙此意,相信自然界一切事物中,都是以生为意,以生为心。 这是不言不说的意,不虑不思的心,〃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①所以,周茂叔会不肯让人除去窗前的野草,说〃与自家的意思一般。〃程明道书窗前茂草复盖了石阶,有人劝其锄去,他答道∶〃不可,欲常见造物生意〃。程伊川劝阻皇帝攀折柳枝,说〃方春发生,不可无故摧折。〃在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珍惜生命,重视生态的伦理思想,其源盖出于这种天生万物,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观念。
然而,我们还是回到人,回到人的生命。我们希望,未来的伦理主要是生态的伦理,主要是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建立一种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是我们真诚的希望,这将标志着人类道德进步的一个新纪元。但是,如果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互相侵犯甚至互相残害的现象,仍然有大量的人濒于饿死、陷入战乱、或者受到迫害,人类怎么可能对此视而不见而以主要的精力关注其它呢? 生态伦理的问题自然会越来越重要,但总的说,人类必须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真正全面地,普遍地与生养我们的自然建立一种和谐。否则,〃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至多是一种个人的境界。
所以,我们毋宁说,在此,这负有〃生生大德〃,负有〃生生〃之使命和义务的〃天地〃就是我们自己,这〃天地〃就是由我们每个人所构成的〃社会〃。〃天地 〃的〃生生〃是自然而然的,而〃社会〃的〃生生〃却不可能是自然而然的,所以我们说使命,说义务,下面我们就要来看, 古人是如何理解这种社会的〃生生〃的,他们所说的〃生生〃在社会的意义上主要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生〃。
《尚书》〃盘庚中〃可以看成是最早的一篇社会政治心理学的杰作。盘庚为说服民众同意迁都,真可以说是费尽苦心,他相当准确地把握了民众的心理,既有声色俱厉的威吓,又有苦口婆心的劝慰。说者与听者的关系当然不是平等的、民主的,而是居高临下的、家长式的,说服者有〃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的心理,在说服中有看来纯属手段而本身并不真实的理由,但是, 从最后的一句话∶〃往哉,生生!今予将试以汝迁,永建汝家。〃却还是可以看出说服者的良苦用心∶只有迁都全体才有生路。生存是最重要的,为了生存,古老而暂时惬意的传统习惯也有必要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