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乘无量寿经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小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外有八山八海,其最外围之山,名曰铁围山,又名金刚围山。其铁性坚固,故云金刚。金刚能坏一切,而不为一切所坏,故以喻不坏德。「众魔外道」,皆不能坏。「众魔」见第十一品「魔恼」注。「外道」者,于佛教之外立道者,行于至理之外者,皆名外道。《资持记》云:「言外道者,不受佛化,别行邪法。」《天台净名疏》云:「法外妄解,斯称外道。」又《圆觉经集注》曰:「心行理外,故名外道。」又《俱舍玄义》云:「学乖谛理,随自妄情,不返内觉,称为外道。」又《大庄严法门经》曰:「文殊师利问金色女,谁是外道。女言:“于他邪说,随顺忍受,是名外道。”」外道种类多少,诸经不一。《大日经》有卅种;《涅槃经》等有九十五种。《华严经》与《大智度论》则为九十六种,盖因以大斥小,所谓九十六种者,其中一种乃声闻道。《百论》云:「顺声闻道者,皆悉是邪。」声闻虽属如来正教,但是权法,故亦与余九十五种外道并列,而称九十六种。此以金刚杵喻菩萨智慧坚固,一切魔外,不能动摇。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引导群生,舍诸爱着。永离三垢,游戏神通。
  二、上以喻明,此下正说彼土菩萨真实功德。上文显菩萨自觉觉他,宏法利生之德。
  「正直」者:正者不邪,直者不曲。《净名经》曰:「直心是道场。」《往生论注》云:「正直曰方,依正直故,生怜愍一切众生心。」又《法华经方便品》曰:「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又《法华文句》释曰:「五乘是曲而非直,通(教)别(教)傍偏而非正。今皆舍彼偏曲,但说正直一道也。」按五乘之分有多种,至于《文句》所指之五乘,为人、天、声闻、缘觉及菩萨乘。通教别教是偏,人天等五乘为曲。故正直之一道,唯是圆教之一乘。故「其心正直」者表菩萨之心,远离偏曲之教,唯是一乘圆法,方广平正,其疾如风之大白牛车也。「善巧」者,《佛地论》曰:「称顺机宜,故名善巧。」又《文句》曰:「显善权方便,明观行精微。」上句明觉他,善能观机逗教,行权方便。下句明自觉,于观行善入精微。如是自觉乃能方便觉他,随机应缘,故曰「善巧」。又《华严经》明十种善巧智:(一)了达佛法甚深善巧智。(二)出生广大佛法善巧智。(三)宣说种种佛法善巧智。(四)证入平等佛法善巧智。(五)明了差别佛法善巧智。(六)悟解无差别佛法善巧智。(七)庄严佛法善巧智。(八)一方便入佛法善巧智。(九)无量方便入佛法善巧智。(十)无边佛法无差别善巧智。故知十种善巧智,皆源于深入精微,彻尽心源,从根本智而差别智,故能了达出生、宣说、证入等等诸善巧智也。「决定」,事之定而无移改者也。又《胜鬘宝窟》曰:「决定谓信也。」故善巧者随机应缘也。决定者真实不变也。「善巧决定」者,随缘善巧,悉皆真实也。
  「论法无厌,求法不倦」者,上句觉他,下句自觉。《净影疏》曰:「专乐求法,心无厌足,自利方便。」「常欲广说,志无疲等,正明利他。」又《会疏》曰:「菩萨求法为利他故,所得法必为他说。为一切众生,经无量劫而无疲倦。」
  「戒若琉璃」,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奉持戒律,明净清洁,以自庄严,持戒净洁,譬如琉璃。《梵网经》曰:「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故曰「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内者指心意,意业清净,起心动念,悉离垢染。外者威仪具足,德形于外,内外悉洁,故其言说令众心悦诚服,故曰「其所言说,令众悦服」。
  「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会疏》曰:「法音高响,犹如鼓声。威德摧邪,犹如胜幢。慧日照迷,犹如杲日。」疏意为:「法鼓」喻菩萨法音,醒众远闻。「法幢」喻菩萨威德,摧破邪恶。如嘉祥师曰:「建幢是战胜之相,譬说法降魔得胜也。」「慧日」喻菩萨智慧,照破痴闇,以醒群迷。又《净影疏》以闻思修三慧明此三喻。疏曰:「言击法鼓,喻闻慧法。鼓声远被,名击法鼓。建法幢者,喻思慧法,立义称建,义出名幢。(指建立法义,彰显于众,为「建法幢」。)言曜慧日,除痴闇者,说修慧法,开众生也。」。「痴闇」即无明之闇惑。《华严经二》曰:「如来智慧无边缘,一切世间莫能测,永灭众生痴闇心。」,是即慧日「破痴闇」之义。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寂定明察」。「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
  「为大导师」,《净影疏》曰:「以慧开人,名为导师。」《会疏》曰:「为失道者,示其正路,故曰导师。」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调伏自他」者,「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伏」者,降伏、制伏,降伏其非心也。《金刚经》曰:「当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于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于觉道也。故下续云「引导群生,舍诸爱着」。「着」者,执着、染着。「爱」者,贪爱、喜爱、恩爱。古云「爱不重不堕娑婆」。众生染执难舍,菩萨妙德能令永离,故云「永离三垢」(「三垢」者贪嗔痴也)。复令众生游戏于神通之中,「游」者如水之流行,「戏」者安逸闲在也。盖表任运于神通之中,自在无碍。故曰「游戏神通」。
  上文大意为:菩萨一心正直,安住一乘法中。复具善巧方便,精勤求法,广为人说,悉无厌倦。菩萨戒德清净,故所言说,能令闻者,心悦信伏。于是则大鸣法鼓,高建法幢,大放慧光,广宏妙法,破除众生无明痴暗。菩萨内心纯净,仪态温和,得乎中而形于外,表里一如也。菩萨「寂定明察」,定慧均等,寂照同时也。故于众生,为大导师,自觉觉他。普令众生悉皆除恶生善,顺于佛法,降伏非心,舍诸爱着,永断三毒;开显本性,安住神通,自在无碍。
  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
  上段更广明菩萨真实功德。
  「因缘」《魏译》作「因力,缘力」。《净影疏》曰:「因力缘力,为第一门。起修所依。过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为因力。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名为缘力。」望西云:「宿世善根谓之因力。亲近知识谓之缘力。因缘和合能起行故。」上两说相同。但《会疏》稍异于是。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贯十方三世,令众魔大慑怖故。缘力者,广求知识,大聚诸善。此缘有转凡入圣大威力故。」
  两说文异而实无违。净影以过去之善为今之因,《会疏》则以今之菩提心为成佛之因。实则若无过去多生善行,则不能发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发菩提心,则无成佛之因,故两说可互补。此两说中,《会疏》于本经较亲。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也。「愿力」者,净影云:「起行之愿,名为愿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谓之愿力。」又《会疏》曰:「愿力者,四弘誓愿能净佛国土,成就众生故。」综上三说,以四弘誓愿庄严国土,成就众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并随愿起行,是名愿力。有愿而无行,是名虚愿,则无力矣。如是因缘和合,复具愿力,则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罗什大师曰:「坚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毗婆沙论》曰:「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是故善能生妙果,并复生余善,故名善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