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以《经史证类备用本草》为蓝本,并仿朱熹《通鉴纲目》“以纲掣目”、
“纲举目张”之编写体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取舍精当,堪称“博而不
繁,详而有要。”本书编写后,未即刊行,直至1590年左右,方由南京私人
刻书家胡成龙刻印。1596年,也就是李时珍逝世后3年,本书第一版刻本问
世,通称“金陵本”。从此,《本草纲目》在国内得到广泛传播。
1606年,《本草纲目》传入日本,1783年由小野兰山译为《本草纲目译
说》,1929年日本人臼井光太郎按照金陵本,译为《国译本草纲目》 15册。
《本草纲目》先后被节译或全译成拉丁、英、法、德、俄、朝鲜等国文字传
播到世界各地,至今仍被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本草纲
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祖国医学的用药经验。
《伤寒杂病论》的由来
汉光武帝建武十三至二十六年(37—50年)之间,曾有7次大的传染病
流行。汉灵帝建宁四年至中平二年(171—185年)之间,曾有五次疫病流行。
东汉南阳名医张仲景基于伤寒病的猖獗流行,刻苦攻读《素问》、《灵枢》、
《八十一难》、《阴阳大论》等古代医书,并结合当时医家以及个人长期积
累的医学经验,终于在公元200年左右完成了《伤寒杂病论》的撰写。该书
问世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它一直是学习中医必读之经典,
亦是祖国医学方书的鼻祖。《伤寒杂病论》16卷,经过兵火战乱,书多散佚。
后经晋王叔和重编整理,1065年复经北宋校正医书局校订为 《伤寒论》10
卷及 《金匮要略方论》3卷。张仲景论治伤寒的基本原则是“六经辨证”体
系。它把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病理生
理的变化,以及病势进退之缓急等方面加以综合归纳,用三阳经、三阴经之
概念将伤寒病归纳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个征候类型。
自此,在指导防治热病和杂病方面,使医家有法可循,有方可参。
《普济方》的由来
本书是我国历代以来最大的一部方书。收辑资料极为广泛,除博引明以
前各家方书外,亦兼收其他传记、杂说以及道藏、佛书等有关资料而编成。
刊于明永乐四年 (1406年)。《普济方》原书刻本早已散佚,几百年来少数
藏书家仅藏有残刻或残卷本,唯 《四库全书》收录完整,方保存至今。原作
168卷,《四库全书》改编为426卷。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记载:“凡 1960
论, 2195类, 778法, 61739万字,239图。”可见此书内容之丰,方书
之大。解放后本书有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分10册出版。该出
… Page 19…
版社以《四库全书》本为主本,参照明永乐刻本残卷、明抄本残卷,进行校
勘排印。本书具体内容有总论、脏腑、身形、诸疾、妇科、儿科、针灸、本
草等。书中各种疾病的治法甚为丰富,包括汤药、按摩、针灸等。该书既有
历史价值,更有临床价值。因此,《普济方》确为一部医学研究和临床参考
的重要文献。
《医林改错》的由来
清道光十年的一天清早,一位医生打扮的人,踏着露水,穿过晨露,来
到荒凉的义冢。那里尸体狼藉,野狗争食(因为这年瘟疫流行,死者累累,
无棺安葬,埋得浅,尸体被野狗扒露在外),尸体膛开腹露,内脏拖地,臭
不可闻。这来者就是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他为了弄清人体结构,冲破封
建礼教反对人体解剖的阻力,不畏脏臭,悄悄来冢地,亲自剖视尸体,进行
科学实验。连日来,他共剖视30余具童尸,后著成《医林改错》一书。这书
改正古医著对人体结构的错误说法,是近代我国解剖学的重要著作,对我国
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清任敢于冲破旧偏见束缚的精神,敢于否定过去
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实的科学态度,很值得后人学习。
红“十”字的由来
在医院里,随处都可以看到红“十”字,这是怎么回事?
1859年4月,意法联军对奥战争爆发。索尔费里诺战役,双方伤亡达数
万人,断臂残肢的伤兵在死尸和腥臭的血污中挣扎呼救,无人过问。这一悲
惨景象,被一瑞士的旅行家亨利·杜南所见。三年后,他写了 《索尔费里诺
回忆录》,以人道主义的精神,向世界呼吁成立一个战地伤兵的救助组织。
文章发表后,日内瓦有个公益会立即响应,并推举亨利·杜南等五人着手组
织“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1864年8月,来自12个国家的代表在日内瓦开会,规定交战双方承认
医院和医务人员的中立,伤病员有不分国别得到治疗的权利。伤兵救护国际
委员会并以白底红十字为标志,表示向首先发起和全力支持该组织的瑞士致
意。1880年,该组织改称为“红十字国际委员会”。
印医的由来
印医在印度叫作“阿优呔陀”,它是由两个梵文字组成的:“阿优”的
意思是“生命”、“年龄”和“寿命”。“呔陀”的意思是“知识”。所以
印医的字面意思是“生命的知识”,也可理解为“长生之学”。
印医的历史源远流长,相当古老。大约在公元前3000—4000年时形成的
上古文献《阿闼婆呔陀经》里,就记载了700多首描述一些疾病及其治疗方
法的诗。在公元前700多年的《苏希罗塔本集》里,就已对人体的血液循环
作了朴素的论述。
印医医理的核心是“三液平衡说”。它认为人体内存在“督夏”、“达
士”和“玛拉”三种基本液体,各司其职,互为平衡,养护人体健康。一旦
这种平衡被打破,人就要生病;什么东西会打破这种平衡呢?印医认为最有
… Page 20…
损健康的莫过于饮食不周。印医医书中有很多关于饮食卫生的论述。它最反
对吃油腻的食品,认为这是健身的大忌;印医在治病上强调辨证施治,把人
看作是一个整体,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它看来,一切药都是补药,
等整个人体调理平衡了,病自然就会好了。
印医治病的一个很大特点是主张对病人先“净身”,也就是要先把身体
弄干净。采用的办法有呕吐、腹泻、灌肠、鼻滴和放血等。只有病体洁净用
药才有效验。
牙科医生的由来
牙科医生是专科医生的一种,其任务为口腔疾患特别是牙及其支持组织
疾患的预防和治疗。
牙科医生源于法国。18世纪以前,治牙都是理发馆、铁匠铺、蹄掌工、
马兽医、化缘者的副业。17世纪90年代,居住在法国安杰的医生皮埃尔·汤
夏尔看见患牙病的人越来越多,靠理发馆等进行治疗,一是不够及时,二是
卫生条件差,致使患者感染的很多,于是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在安杰开张
了世界第一家牙科诊所,同时,他也是最早使用“牙科医生”名字的人。
汤夏尔作为海军军医,曾在牙科专业军医亚历山德拉·波特尔雷手下受
过训练。他一改以前在痛苦的患者口中挥舞钳子或凿子的做法,确立了牙科
技术,故汤夏尔可称为“现代牙科之父”。
叩诊的由来
300多年以前,奥地利有一位医生,他的父亲是一个卖酒的商人。那时
候,酒店的酒都是装在一人高的大木桶里,存放在地窖内的。每次取酒,酒
商都要用手指头敲敲大木桶,然后根据声音的强弱,来判断酒量的多少。
有一回,这位医生给人看病,病人说胸口不舒服。那时没有什么设备,
医生只靠问来判断病因,结果没查出,没过几天,病人死了。医生征得死者
家属同意,剖尸查病因。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