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他起之法是假有,而圆成实性则是实有。《唯识三十颂》曰:‘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福非福不动业】以业力的性质区分,有福、非福、不动业三种:一、福业:可感欲界人、天善趣的总报,及六趣中殊胜别报之业。非福业:可感欲界三恶趣的总报,及六趣中鄙劣别报之业。二、不动业:可感色界、无色界总、别二报之业。
【福智】福德与智慧的并称。据《成唯识论》卷九记载,菩萨所修诸胜行中,以慧为性者称为智,其余则称为福。菩萨为成就佛果,必须上求菩提(智业),下化众生(福业),因其所具备的福、智二行(福智二业),系成佛最胜的实践,故称为‘二种胜行’。菩萨一切行为,虽总摄于福行与智行,若加以区别,则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度。此中前五者属于福行,智慧属智行;或以前三者属福行,智慧属智行,而居中之精进、禅定则通于智行与福行。
【福业】指能招感人、天福利果报的有漏善业。据《百论疏》卷上所说,福乃富饶之义,修行善业能招感人、天之乐果,故称为福业。参阅‘福等三业’条。
【福德资粮】二种资粮之一。为福德庄严的异名。谓修持六度中的前五度,如布施、持戒等善行,以为证佛果之资粮。而六度中之智慧,即称为智慧资粮。《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七载:‘复有二因能得二果,如大乘经庄严论说:福德、智慧二资粮,菩萨善修无边际,乃至勇猛疾归德海岸。’参阅‘福智’条。
【慢】七慢之一。即比较自己与他人之高低、胜劣、好恶等,而生起轻蔑他人之自恃之心,称为慢;亦即轻蔑、自负之意。唯识宗有七慢之说,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于等计己等’。参阅‘七慢’条。
【慢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六根本烦恼所之一.慢者傲慢,自以为处处优于他人,高人一等。《成唯识论》曰:‘云何为,恃已于他,高举为性,能障不慢,生苦为业。’慢者自尊自大,轻举憍扬,不知谦卑,轻蔑他人。’《俱舍论把慢区分为七或九种,唯识宗承‘七慢’之说。见《成唯识论》卷六。
【慢见】十种见之一。与‘慢’同义。即心生憍慢,凡事认为自己优胜,而视他人为低劣。小乘俱舍宗与大乘唯识宗,皆以此通于见所断及修所断。见《瑜伽师地论》卷八.
【慢使】十使之一。慢惑能驱使人之身心,故称慢使。在十使中,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五者,动念即生,为惑性之锐利者,称为五利使;对此,慢与贪、嗔、痴、疑等,皆由推求身见等而生,其性分迟钝,称为五钝使。
【疑】谓对迷悟因果之理,犹豫而无法决定的精神作用。即对于佛教真理犹豫不决之心。小乘预流果以上、菩萨初地以上乃能断除之。依俱舍宗,为六随眠之一,十随眠之一;依唯识宗,则属六根本烦恼之一。疑有二种:一、迷于理之随眠性的疑结,即对于诸谛理犹怀疑惑,阿罗汉已断除之。二、于事犹豫不决之处非处之疑,即对事疑惑,如于夜观树,疑为是人或为非人等,阿罗汉未断除之,然独觉于此则已有成就。一般广泛地包含非烦恼性之疑。故凡怀疑、犹豫不定之心理,皆以网譬喻,而称疑网。
【疑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根本烦恼心所之一.对真理怀疑不定,曰疑。《成唯识论》曰:‘云何为疑,于诸谛理,犹豫为性,能障不疑善品为业,谓犹豫者善不生故。’所谓谛理,即指苦、集、灭、道四圣谛。对谛理犹豫不信,故障蔽不疑的善品,此即其业用。见《成唯识论》卷六。
【疑盖】五盖之一。盖为烦恼之异名,与‘疑烦恼’同义。谓疑惑之情,覆盖行者心识,使不彻见真理,故称疑盖。《大毗婆沙论》卷四十八载,所谓‘盖’,含有障、覆、破、坏、堕、卧等诸义。《法界次第》卷上载:‘盖以覆盖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善心,不得开发,故名为盖。(中略)痴心求理,犹豫不决,名之为疑。’
【梦中独头意识】四种意识之一,为梦中的第六意识。意识有明了、定中、独散、梦中等四种分别,其中,明了意识与眼、耳等五识俱起,故称五俱意识;定中、独散、梦中等三意识不与五识俱起,故称独头意识。梦中独头意识,系指在梦中,前五识不起现行,唯第六意识发生作用,缘著梦中的境界生起的作用。见《百法问答钞》。参阅‘四种意识’条。
【梦幻泡影】幻,指幻术家之变幻;泡,指水泡。‘梦幻泡影’与‘露电’,皆用以譬喻世间万法之虚妄不实、生灭无常。《金刚经》偈子‘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梦觉相违难】这是‘唯识九难’的第七难。外人问曰:假如我们醒的时候,所见的色境都同梦境一样,也是不离于识,那从梦中醒觉的人,知道梦中境界全是虚假,是唯识的幻境;为什么我们现在醒的时候,不知道所见的山河大地是虚假的,是唯识所变的呢?论主答:正在梦中还没有醒觉的人,他也不能自知梦境是假,一定要到醒来以后,才能回想到梦境是假,唯识所变。正如我们现在所见的境界也是这样,在没有证到佛果的时候,不能自知是唯识所变。到了成佛之后,才能够知道未证佛果以前,如恒常的处在梦中,所以佛才说之为生死长夜,因此,不能了知色境是唯识所变。见《成唯识论》卷十,参阅‘唯识九难’。
【漏】漏者流注漏泄之意,是烦恼的异称,所以烦恼灭尽即称为漏尽。漏亦有染污、缺失、不圆满的意义。漏是流注漏泄,三界有情,由眼耳鼻舌身意等六门,日夜流注漏泄烦恼,故名日漏。由漏尽而得到解脱,称‘漏尽结解’。断尽三界烦恼而证阿罗汉果者,称为‘漏尽道’。
【漏无漏三业】以业力有漏无漏区分,分为有漏业、无漏业、非漏非无漏业,故称三业。一、有漏业:此为三界以内凡夫之所作,感分段生死之果报。二、无漏业:此为出世二乘之所作,感方便有余土之果报。三、非漏非无漏业:是出世之所作,感实报土之果报。
【鼻根】鼻根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是能嗅之义。为不可见有对的净色。此为五根之一,为十二处中的鼻处,十八界中之鼻界。此是鼻识发生的地方,鼻识是依于鼻根,缘于香境,发生其了别认识的作用。《百法纂释》曰:‘三鼻根者,能嗅之义,梵语伽罗尼羯罗拏,此云能嗅,以能嗅香臭故,今不言能嗅,而翻为鼻者,体用兼之,依唐言也。’此在《大乘广五蕴论》则曰:‘云何鼻根,谓以香为境,净色为性。谓于鼻中,一分净色,此性有故,鼻识得生,无即不生。’
【鼻识】是八识心王中的前五识之一,以鼻根为所依,以香境为所缘,随根而立名,而名鼻识,产生对香境的了别作用。见《百法明门论》。鼻识通于欲界,不通于色界,因为色界没有段食,所以也没有香境,不能成就鼻识。
【精进心所】此为心所有法中的十一善心所之。此又名勤,即对修道、为善勤劬不懈。《成唯识论》曰:‘勤为精进,于善恶品,修断事中,勇悍为性,对治懈怠,满善为业。’精者不杂,进者不退;勇而无惰,悍而无惧。精进是修善断恶,勤于为恶者正是颠倒,不名精进。见《成唯识论》卷六。
【精进波罗蜜多】此又作勤精进,谓勇猛勤策进修诸善法;亦即依佛教教义,于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精进是六波罗蜜多之一,及十波罗蜜多之一。修唯识行,入修道位,修十种胜行,十胜行即是十波罗蜜多,其中第四是精进波罗蜜多。精进有三种:一、被甲精进,即修行波罗蜜多,如勇士身被坚甲上阵,没有怯弱。二、摄善精进,即于一切善法,加行精进。三、利乐精进,即利乐自他精进不息。参阅‘十波罗密多’。
【语表业】三表业之一。语,即语言。人之语言系以一种意思表示于人之作业,故称语表业。据《俱舍论》卷十三载,语表业以言声为体;大乘则谓身、语、意三表业俱以现行之思心所为体。
【语无表业】三无表业之一。即与语表业共于身中生出一种无法表示于他人之业体。言语使某作业发动于口时,同时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