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在印度时代,虽已规模大备,其间亦有类似宗派的传承,例如无著、世亲的宏
扬唯识,龙树、提婆的弘扬三论,迦叶、阿难的弘扬禅法,龙智、善无畏的弘扬密
法等,然而皆无显著的门庭标榜。逮至法雨西来,经过诸善知识,分析归纳的结
果,乃先后成立了十三宗。即小乘的俱舍、成实二宗,大乘的律、禅、净土、华
严、天台、法相、三论、真言、地论、涅槃、摄论等十一宗。其后则地论并于华
严,涅槃并于天台,摄论并于法相,由是大乘仅余八宗,合小乘二宗,共为十宗,
这便是中土佛法的轮廓。
圆觉经中,威德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
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惟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
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
游戏如来大寂灭海。’这明明道著:佛法非止一门,修行有多方便,那么,分宗是
势所必然。既然法法皆归无上菩提,则各宗各派,亦如万流趣于大海,所谓道并行
而不相悖也。
【注】
1、地论:为十地论的简称,是释华严经第六会十地品之论,先曾立宗,及中唐华
严宗大兴,此宗遂并入而废。
2、涅槃:为依涅槃经义,弘布佛性常住之宗,盛于六朝隋唐间,及天台宗兴,以
法华、涅槃为主,此宗遂并入焉。
3、摄论:为弘布无著菩萨摄大乘论的宗教,盛于陈隋之间,然至法相宗兴,此宗
即无人传述。
(三十七)佛教徒的类型
从第三十七章至第四十一章是讲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觉悟的人生,非消
极、逃避、迷信的宗教信仰。
佛教是一切人类的宗教,不分种族、阶级,都能获得佛法的利益,但因人类的个性
与志趣各各不同,释尊为了契合机宜,也就指示各种不同的法门,让信受者依之实
行,就成为各种不同类型的佛教徒。
有一种人,听闻了佛法,明白了‘万有皆从因缘生’,把握到正确而必然的因果道
理,确切相信我们的生命,是无限期的轮回;我们的善恶行为会影响这生命的业果
相续,其间所受的善恶业报,也是毫厘分明,无法逃避。于是生起一种‘胜进心’,
不甘堕落,立志向上,受持三皈五戒、十善戒,努力在思想行为上修进,依照业报
因果的道理,去争取现在或来世的更优裕美满的境遇。这种类型,是实行‘人天乘
法’的佛教徒。
另有一种人,听闻了佛法,进一步的明白到优裕美满的生活,绝不能保持长久;而
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时时在紧逼著我们。所以对现实的人世,生起强烈的
厌离心,急急地要解脱生死痛苦。于是依照佛法中的四谛法,及三十七道品去修
行,这是实行‘声闻乘法’的佛教徒。有些修习十二因缘法的,是实行‘缘觉乘法’的
佛教徒。因这十二因缘之法,而觉悟了人生的真理,达到解脱的境界。
还有一种人,听闻了佛法,理解到人生宇宙的一切,都是相依互存的缘起,人人与
我都有密切的关系,人人对我都有重大的恩惠,我怎么可以抛弃他们不管,而自己
去解脱呢?人世越是痛苦,我越需要救济他们。于是发起要救度一切众生的大菩提
心,努力去修习六度法门,愿为众生服劳,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
乐,才算是真正快乐。这种类型的,是实行‘菩萨乘法’的佛教徒。
以上所说的人天乘法类型的佛教徒,是‘恋世’的,缺乏崇高的理想;声闻缘觉乘法
类型的佛教徒是出世的,只求个人的解脱。菩萨乘法类型的佛教徒,是入世而不恋
世,出世而不独善,能够舍己为群,利度众生,依照佛陀的指示,发扬佛陀的救世
精神,是模范的佛教徒。
(三十八)教团生活的准则
佛教徒虽有七众弟子的分别,但在团体生活的原则上,是有一个共同的标准,这个
标准叫做‘六和敬’。就是六种规则,能使大家过的生活是清一色的,互相敬重,和
谐合聚,清净快乐。
一、身和同住: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身业清净,和睦相处,不发生磨擦,
打架等粗暴野蛮的举动。
二、语和无诤:大家同住在一起,必须要做到语业清净,即说话的语气,要谦和礼
貌,悦耳可爱,不宜恶口粗声,引人不快,以致发生争吵的事件。
三、意和同悦:大家同住一起,必须要做到意业清净,即要有善良的用意,坦白的
胸怀,有值得欢心快意的事,要大家一起和悦,不要为求个人的欢乐而不顾大众的
欢乐,或把个人的快乐建筑在大众的痛苦之上。
四、戒和同修:佛教七众,各有戒律,但在每一家中都有著共同遵守藉以修持的戒
法。如以比丘僧团为例,比丘就有共同受持的二百五十条的戒法。应该大家怎么
做,就该怎么做,才显出大家共同守法的精神。
五、利和同均:利就是大家所获得的利益,包括财利和法利。不论是经济上的财
利,或知识上的法利,必须要大家平均分配,平等享受,不因厚此薄彼,使之发生
利害冲突,或养成营私肥己的恶习,不能使教财成为公产,致引起争权夺利的纠
纷,会影响到教团的破产。
六、见和同解:见即是意见、见地或见解。大家同为教徒,在见解思想上,必须要
相同统一,教团的力量才不会分化,否则,每个份子思想多、意见多,各持成见,
自以为胜,那么这个团体一定不能清净,也必精神散漫,不能振作有作为了。
这六和虽有六种,亦可摄为两种,即理和与事和。如见和同解,即指大家所证悟的
真如理性,也就是对宇宙人生所认识的真理,是只有一个,没有两样的,故在思想
方面,不消说自然能趋于一致;其他的五和都是属于事相方面的。思想既然统一,
行动自然也趋于一律,这也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佛教徒的六和生活,不但可为佛
教团体的生活准则,也可为普通社会一切团体的生活准则。
六和僧团的最大好处,是佛陀在前‘四和’重视法治精神外,还在后‘二和’重视经济
平均与思想统一。一个健全的团体,法治精神自然不能缺少的,但如不重视经济的
平均分配和思想的统一,便是这个集团趋于分化或崩溃的致命伤。因小而团体的斗
争,大至世界的斗争,其发生的原因,多在经济失其平衡的支配,和主要的思想不
能统一。可是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已拟出团体共同生活的原则,和平共处的要
素,使后世一切团体生活的原则,都不能越此‘六和敬’的范围,他的智慧和才力,
不可谓不空前惊人了!
(三十九)佛教服务的人生观
佛说:做人必须‘知恩报恩’。凡是对我们有恩惠的,都要念念不忘,尽力设法报答
他。忘恩负义,是佛所严斥的。
谁对我们有恩呢?佛说有四恩:一、父母恩;二、国家恩;三、众生恩;四、佛恩。
在家庭里,对我们最有恩惠的,就是父母。父母生育我们,抚养我们,教导我们,
其恩惠有如高山大海一样的高深;所以我们必须孝敬顺从他们,父母年纪老了,要
优厚的奉养他们,这叫报父母恩。
国家是我们生长的地方,也是我们父母祖先生长的地方;我们的生命财产,就全靠
国家的保护,所以国家对我们很有恩典,我们应该爱国家,效忠国家,报国家恩。
我们日常吃的米是农人种的,穿的布是工人织的。细想起来,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一
件事,都是花费过别人的血汗的。在缘起互助的社会中,一切人类对我们都有帮
助,也就是对我有恩惠。不但人类,就是动物,狗替我们看门,牛替我们耕田,甚
至最没有关系的蚯蚓,也在那里日夜不息地替我们翻松田地。所以一切众生,对我
们都有恩惠的,我们应当爱护众生,报众生恩。
这三种恩,从家庭,到国家,到世界宇宙,关系有亲疏,范围有广狭,但都同样对
我们的‘肉体生命’有很大恩惠的。另外还有我们的‘精神生命’上有大恩典的,那就
是教我们认识真理,懂得做人道理的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应该信仰佛、恭敬佛,
报答佛的恩惠。
从佛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