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学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知正见是要多闻佛法,根据佛法的真理,分别邪正,信善恶因果,三世业报等法
理。不论任何佛教徒,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修慧断邪,培养正确的知见,这是进德修
善的根本。

 

八正道第二是正思惟:又译为正欲、正志等名词。正思惟是化正见为自己的理想。
由理想而实现行动,是要深密思考,所谓三思而后行。为什么又名正欲?因欲有善
不善,不善欲是私心,有贪嗔痴慢疑恶见等烦恼;善欲是大公无私(离六根本烦
恼)的欲,即是正欲。换句话说,正欲是正当欲望的理想,凡人应该有此正欲理
想,依著目标去做。唯事先须正确思考,精密计划,立定意向,才能实践理想,做
到成功。至于正思惟又名正志,如经所云:‘正志是分别、自决、意解、数计、立
意。’这是说明正志的意思。也即正思惟、正欲、正志是异名而同一义为纯正的思
想。凡能实践正思惟的,就不致造出身口意三恶业,免陷于烦恼苦缚。

 

八正道第三是正语:即言语要端正。言语是心声,由内心而表现于外。内心不正,
则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便如刀剑刺入心胸,令人难堪,弄出祸患。要实践正
语,便须戒止口四恶业,说话真诚,纯洁有礼,言辞合于事理。

 

八正道第四是正业:即身口意三业清净,远离杀生、邪淫、偷盗等一切邪妄,梵行
清净。

 

八正道第五是正命:即是保持圣洁的生命,要以正当的工作、事业来养活此生命。
不可经营非道德性的工作或获取不如法之利益来维持生活,使生命被染污不净。这
也是说要有合理的经济生活。

 

八正道第六是正精进:即是离恶向善,勇猛精进的努力,叫做正精进。不论修哪一
正道,都是要精进,如果不精进,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故必须具有勇往直前
的大精进毅力,制止一切恶行,进修一切善行。

 

八正道第七是正念:即不生邪念,忆念正道。遗教经说:‘若念力坚强,虽入五欲
贼中,不为所害,譬如著铠入阵,则无所畏。’就是说正念要坚固,才能抵抗外境
物欲的诱惑,倘然在五欲混浊的环境中,仍不为它所染污。正念是要精进修持,方
不使思想上有不正念头。

 

八正道第八是正定:即一心专注,不向外驰散,到达入无漏定,便可解脱自在。故
小乘人摄心为戒,由戒生定,从定发慧,以达到证悟无生果位,是要在八正道最后
的正定上用功。

 

佛陀开示实践的八正道,已具有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进,如正语、正业、正命,就
是戒学;正念、正定,就是定学;正见、正思惟,就是慧学;而以正精进为策励戒
定慧三学的完成。八正道为圣者解脱的正轨,要求解脱,必须循著此八正道实践力
行。至于在家佛徒,如能实践八正道,也可以净化自己,推进而净化社会,使大众
行正道,成为善的、安乐的、幸福的人生社会!

 

(二十七)五蕴浅说

 

缘觉乘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其理即是空性,故于介绍缘觉乘前,先须认识五
蕴法非实,亦即经上常说,四大本空、六尘非有的事实真相。

 

一、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五个蕴叫做五蕴,‘蕴’是‘积聚’义。又名‘五
阴’,‘阴’是‘障蔽’义,能阴覆真如法性,起诸烦恼。现把五个蕴的意义说明于下:

 

1、色—即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2、受—领纳为义,包括苦、乐、舍三受。

 

3、想—取像构想为义,于善恶憎爱等境界,取种种相,作种种想。

 

4、行—意念中迁流不息,起诸造作为义。即由行动去造作善恶业。

 

5、识—了别为义,由心识了别所缘所对的境界。

 

二、四大作用性与色法—四大的地性坚硬,水性潮湿,火性温暖,风性流动。色法
中的根身与器界的构成都具有此四大和合的作用性。如我们身体的骨节爪齿是属地
大,汗液唾涕、脓血便利,是属水大,热度温暖是属火大,呼吸气息,是属风大。
器界中的山河大地以及一切器用物品,也都有此四大的作用性。

 

三、四大与根身—四大是地、水、火、风。根身是我们的身体。佛说四大是构成根
身的元素,即是我们的身体是由四大和合而有的假相,如果一个人因四大不调,生
起大病而死亡,则根身已坏,四大和合的因缘便消散,故佛经说:‘四大本空。’

 

四、五蕴与根身—根身的总和不出色、受、想、行、识的五蕴,由这五蕴互相关系
的结合,才聚成了我们具有精神作用的身体假相,到了这些关系的助缘散灭,身体
也就坏了,故佛经又说:‘五蕴非有。’

 

五、佛经说:‘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缘聚则合,缘散则离。’这就是说‘五蕴根身’
是缘生性空,不可对这‘五蕴根身’起诸执著,烦恼自缚,就有业报,因为造业的是
由这‘五蕴根身’。

 

【注】

 

1、五蕴中的色蕴是属于物质的叫做色法。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的叫做
心法。

 

2、器界是山河大地房屋及一切器用物品的总称。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声闻和缘觉二小乘,常被称为二乘。声闻乘是依四圣谛之理而起修,而缘觉乘,则
是依十二因缘之理而起修,这是二乘的不同处。

 

 

 

 

 

 

 

十二因缘



 

┌过去二支因







│现在五支果







│现在三支因





└未来二支果

 



┌1、无明──



└2、行───

┌3、识─┬─

│4、名色┤

┤5、六入┤

│6、触─┤

└7、受─┘

┌8、爱┬──

┤9、取┘

└10、有──

┌11、生──



└12、老死─







┼──

┼──

├惑

│︵

│烦

│恼

┘障

  ︶

───

┬──







 

 



┼──

│业

├︵

│业

│障

│︶





───



 

 

 



│苦

├︵

│报

│障

│︶







 

十二因缘又名十二缘起。这十二缘起是说明人生的经过,换句话说,是有情生死流
转的说明。一切众生界,乃至自然界,都是缘起互相依存的。阿含经说:‘此有故
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故个人与社会,精神与物质,都
是形成相依的状态。

 

十二缘起,是由十二项互缘的支数,来说明现实人生的成立。

 

一、无明—为过去烦恼的总称,是无知,或愚痴,或迷暗的意思。由此无明妄动,
众生轮转世间,是生死的根本。

 

二、行—是‘行为’或‘造作’义,即依过去无明烦恼,发动身口意三业,有时作善的
行业,有时作恶的行业,有时作不善不恶的事。这‘行’和上面的‘无明’,即是过去
所做的惑和业,也便是四谛中所说的集谛内容。

 

三、识—入胎之心识,由过去感业动力,使阿赖耶识受果报,遇缘托胎,完成现在
之生命体。

 

四、名色—名是心识,属于精神,色是父母精血,属于物质,故名色,为成立有情
生命体的要素,亦即胎相之初成,未具六根。

 

五、六入—为六根完具位,谓于胎中名色渐次增大,眼、耳、鼻、舌、身、意的六
根,亦渐次具足。但这时的胎儿在母腹中只有几个月,虽成六根的模型,对外界的
感觉,只有稍微些感入,作用没有完备,故称为‘六入’,正是人生的胚胎时期。

 

六、触—即出胎后与境界接触,生起感觉,亦即对境界认识之开始。如自初生至一
岁内的婴儿时期,及进入二岁幼儿时期,其接触外境,只起简单的知觉,不能分别
孰是孰非,孰苦孰乐,也没有憎爱的分别,一切举动很天真,这时可说是触的混沌
时期。到三岁至五岁的幼童,接触外境的知觉力就渐渐增强。

 

七、受—即对外境接触的感受:指苦、乐、舍三受。如人生自幼儿四五岁时期到儿
童时期(六岁至十二岁),乃至青年时期(十三岁至廿三岁)的时候,心识逐渐发
达,领受环境范围渐渐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