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众喜爱的真正民间戏剧传统,形式是古老的奇迹剧、神秘剧和道德剧。
它们萌芽于宗教仪式,在英国一些城镇里由行会继承和发展,几百年来,
这种传统从未中断。16世纪初,这种道德剧开始表现人文主义内容,如
斯麦尔顿的道德剧 《宏伟》,表现的就不再是天堂和地狱,人的灵魂之
类,而是表现一个国王身份的文艺复兴英雄“宏伟”,还写了“希望”、
“坚持”、“谨慎”等尘世的好人。由古老的宗教剧形式改写的《四大
要素》中,魔鬼是“无知”,英雄是“人性”,“人性”是“大自然”
的儿子,他的保护人是“求知欲”。到了16世纪80年代,随着民族意
识的增长,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一度繁荣。90年代以后,英国戏
剧进入了光辉灿烂、成就辉煌的时期。
当时戏剧是人生的重要娱乐,也是人文主义的表现,因为对人的探
索是文艺复兴的主题,观众从过去、现在许多人的生活,绚丽多彩的场
面中,更加清楚地认识了自己及别人。勒格维曾说:“虽然文艺复兴时
期的英国文学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但是它的最高荣耀、民族才华和民族
精神最直接、最富创造性的表现是戏剧。……剧场是对公众开放的,全
城的人都被剧场所吸引,热衷于看戏。剧场真正是全民的。对于不少人,
… Page 73…
剧场代替了他们已不再常去的教堂;对于多数人,剧场是唯一的文化娱
乐来源。当时还没有报纸,小说很少,也没有什么人去读。剧场这个世
俗的教堂,时时提供了交流爱国主义而不是旧的宗教信仰的场所。观众
如此激励着作家,这是从来没有过的。而剧作家则又迅速地从这些观众
的眼泪、笑声和哗哗掌声中得到报答。”当时伦敦剧场的观众,就是这
样沉醉在壮丽的场面和集体激情中,产生了一大批剧作家。他们不断创
造新作品,也创造了新文字。
女王经常亲自调演新戏或特别受欢迎的戏。宫廷的官吏也效法她的
榜样。许多贵族也在固定的剧场观看演出。看戏的也有只交两个便士入
场费的学徒,观众十分广泛。面对日益增多的观众,伦敦职业演员新组
成的剧团便请大学生们帮助写剧本,许多有学问的人也开始创作剧本。
在莎士比亚之前,最有影响的就是这些“大学才子”的戏剧。
这些“大学才子”都才华横溢,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受过大学教
育。他们因经历性格思想不同而写出了风格各异的戏剧,繁荣了英国戏
剧,为文学作出了贡献。
约翰·李利(1554?—1606年),是“大学才子”中最有才智的喜
剧作家。他曾以小说《优弗意丝》及“优弗意丝”文体而著名。他的作
品有贵族色彩,观众主要是宫廷人士。他的喜剧作品取材于希腊、罗马
神话和文学,以细致的情感、精致的神话为主题,反映当时的宫廷生活。
他的作品具有一种如梦的柔和浪漫,很有新颖独创的意境,对话精彩、
机智,文体典雅。他这种用散文写的喜剧,著名的有 《亚历山大和坎帕
斯比》 (1584年)、 《萨福与法翁》(1584年)、《恩底弥翁》(1585
年)、《弥达斯》(1592年)、《法比妈妈》等,曾影响了莎士比亚。
他还首先在神话剧中穿插了优美、清新的抒情歌曲。这一戏剧形式也被
莎士比亚所模仿。
托马斯·基德 (1558—1594年)出生于伦敦一个律师家庭,没有上
过大学,参加过无神论团体,曾被逮捕,死于贫困。他在20多岁时开始
为伦敦的舞台创作剧本。他的最早也是最受欢迎的剧本是《西班牙的悲
剧》 (1594年),以西班牙宫廷斗争为背景,写父亲装疯替儿子复仇的
故事。剧中充满了暴力和血腥场面,因此基德的悲剧被称为“暴力和咆
哮”悲剧。在风格上深受古代罗马悲剧诗人塞内加的影响,如有鬼魂出
现,歌队的运用,不屈不挠的复仇的精神等,而且人物性格鲜明。他的
台词采用的无韵诗,华丽深刻,很有抒情效果,非常吸引观众。剧中的
情节有许多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相似,比如“戏中戏”、“鬼魂”、
“装疯”以及复仇过程的犹疑等,不过在人物性格及心理深度上无法与
《哈姆雷特》相比。但可以看出,他的悲剧对于莎士比亚的创作有直接
的影响。
乔治·皮尔 (1558—1597年)也是“大学才子”之一。毕业于牛津
大学,1579年获硕士学位,1581年到伦敦从事戏剧事业。1584年开始定
居于伦敦,从事戏剧创作。他最早也是最好的剧本是神话牧歌剧 《帕里
斯的受审》,同时,也是宫廷剧,用“最美的女神”来歌颂伊丽莎白女
王。他还写过编年史剧《爱德华一世》(1593年)和爱国历史剧《阿尔
卡萨尔战役》(1594年)。他还写了《圣经》剧《大卫国王的爱情和美
丽的贝丝赛白》(1599年)以及滑稽喜剧《老妇之谈》(1595年)。他
… Page 74…
在这些剧作中以诗人的抒情和修饰才能改变了传统舞台上的粗糙,使之
文雅和丰富,并且把对家庭生活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希腊神话及民间故事
揉合在一起,风格浪漫。台词是朴素的散文和美丽的无韵诗,节奏和谐
悦耳,又灵活多变。剧中还穿插了优美的抒情歌曲,总之,他赋予戏剧
一种幻想和诗意。
罗伯特·格林(1558?—1592年),也是著名的大学才子。一生穷
愁潦倒,放荡不羁。他以这样评价莎士比亚而在文学史上著名:“一只
靠我们的羽毛装饰起来的自命不凡的乌鸦。”他的剧本《潘多斯托》(1588
年)后来被莎士比亚改编成《冬天的故事》。他曾与莎士比亚合作写剧。
在剧作中他的风格是浪漫的,有田园风情,神仙世界以及传奇气氛。内
容是突出平民的高贵品质 (如《威克斐的农场看守者》),描写理想君
主形象。这一点集中表现在他的代表作《詹姆斯四世》(1598年)中,
写了一个很有人情味的国王。在《僧人培根与僧人班格》中表现了爱国
精神。格林剧作的特色是无韵诗体运用得和谐流畅,还创造了纯真、机
智的少女形象,并在舞台上表现出英国乡村气氛,继承和发扬了民间艺
术。这都是他对英国戏剧的贡献。
乔治·查普曼 (1559—1634年),他的翻译荷马作品比剧作著名。
最出色的3部历史悲剧是《贝西·丹布瓦》、《为贝西·丹布瓦报仇》
和 《比荣的悲剧》,选择法国历史为背景,作品很有哲理性。台词复杂
精巧,运用了很多隐喻。
克里斯托弗·马洛(1564—1593年)是“大学才子”中最富有激情
的一个,他度过了狂风暴雨般的一生,并在作品中表现了同样的精神。
他最出色的3个剧本是《帖木儿》、《浮士德博士的悲剧》、《马耳他
的犹太人》。用3种变化的方式歌颂人的不顾一切的追求,创造了巨人
形象。
《帖木儿》歌颂的是“人间的王冠”。主人公是14世纪蒙古可汗帖
木儿,凭强烈的意志征服了许多国家,不可一世。在征服的过程中表现
得很残酷,被称为“上帝的鞭子”,但最终他和他心爱的皇后都被死亡
征服。尽管如此,马洛还是歌颂这种征服世界的雄心和意志。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取材于德国民间故事书《浮士德博士的故
事》,写浮士德为求知把自己灵魂出卖给魔鬼的传说。这是另一种人类
的追求,知识在当时是象征着力量的。浮士德追求魔法是为了实现这样
的理想:
我要命令精灵们用铜墙把德国全部围起,
让莱茵河的急流围绕美丽的威登堡;
我要命令他们把丝绸堆满大学讲堂,
让学生们可以穿上华丽的衣裳;
当然,浮士德、马洛及人文主义者实现不了。剧中对浮士德受惩罚的描
述也十分哀婉动人。
《马耳他的犹太人》是写一个无限追求财富的犹太人,这在当时是
一个普遍的激情。尽管马洛总是暗示人有无穷成就的可能性,但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