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热爱,但也须清楚地知道,生命逐渐消逝是上帝的仁慈,这是暮年唯
一的快乐,对死亡要欣然接受,这也是肯定生命的态度。因为“世间万
物都有它的季节”。
蒙田在《随笔集》中论及的事物差不多包括了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
的各个方面。但主要是作者自己的生活。
第1卷第8章《论闲暇》讲他写作的动机,是为加深对自己的认识,
对事物的认识。第19章《研究哲学就是为了学死》,谈他的人生哲学,
教人不要害怕死亡,对生活要尽情享受。与生活的快乐相比,政治制度
和宗教信仰都无足轻重。第21章《论想象的力量》,探索并指出人类存
在现在尚不能完全理解的精神力量,并举例说明了这种力量如何影响人
的生活。第27章《论友谊》,歌颂他和拉·布厄西的友谊。第27章《论
穿衣的习惯》,谈了衣服的有关问题。第2卷第8章《论父爱》,讨论
家庭关系和财产继承问题,并表达了对女性的看法,认为女性反复无常、
贪婪,不公正。第17章《论自大》,解剖他自己的风格、习惯和人品。
第3卷第3章《三种交游》,描写他的书斋和对沉思与阅读的看法。第9
章《论虚荣心》,谈怎样处理事务,怎样工作,怎样旅行。第10章《论
善用意志力》,讲他对行政工作的态度。这些篇章的主题并不集中,剖
析事理深浅不一,随兴之所至,风格散漫。
蒙田的思想及性格极为复杂,因为他在随笔里探讨的题目非常广
泛,方式各不相同,甚至有些奇特,他自己说在随笔里描写的是自我,
但实际上蒙田写了好几个自我,不是单一的自我。这些自我也是变化的,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面貌。这也是他20年沉思及阅读的结果。他非常坦率
透彻剖析他的心灵,他心中有不同声音在交锋,所以在心灵上他始终寻
找一个真正的自我,假如深入研究,便会发现一些他一直试图回答的问
题。但他观点总在变化,出发点却是相同的。首先是对第一代人文主义
者的世界观的怀疑,对人和宇宙及人和内心关系的探询。他的发展经历
了几个阶段。首先是斯多噶主义(提倡一种以心灵平静和坚信道德价值
为特点的行为方式),然后是怀疑主义,最后是伊壁鸠鲁主义 (主张快
乐、友谊和隐居的行为方式的一派)。他希望获得道德上的坚定,能够
勇敢面对痛苦和死亡,他说研究哲学就是学会面对死亡。在他的怀疑主
义时期,他写了“我知道什么呢?”对科学、人类的知识,精神的永恒
和理性都提出质疑,于是他就提出了没有什么是确定的这种思想。这种
怀疑引起他对理性价值的质疑,原始国家比文明国家活得更有法度,而
文明国家就是建筑在理性之上的。人类的自负和骄傲也同样来源于理
性,而自负和骄傲是人类不幸的根源。于是后期他转向了伊壁鸠鲁主义,
他改变了他说过的“最突然和最意外的死亡是最幸福的死亡”这种看法,
认为“出于天性我们知道死亡会来临,不是生活的目的是终点,所以我
们要尽情享受生活。”他的伊壁鸠鲁主义与拉伯雷、龙萨相近,但有其
自己特点,更温和更明智。实际上,他还是忠于斯多噶主义。他的观点
反映了社会当时对和平稳定的需要。
… Page 47…
他的文风文笔有一种韧性的风格,如同他的思想,虽然随意但在其
作品中仍有井然有序的线索,善于把抽象的思想和生动的图画结合起
来。如下面一段话:
“美德并非如学者所说,座落在陡峭的山崖,挺拔险峻,高不可攀。
相反,曾经接近它的人发现,它居住在美丽富饶的高原,从那儿鸟瞰脚
下的景物,清晰可见。只要认识方向,便能找到一条舒适的道路,绿树
成荫,青草茸茸,百花芬芳,平缓宽阔,好似天宇的穹隆。这种至上、
秀丽、欢快的美德既文雅又勇敢,与苦恼、忧愁、胆怯、拘谨水火不容,
它以自然为向导,以好运和快乐为伴侣。那些人不熟悉它,凭藉虚弱的
想象力罗织出一个荒唐、抑郁、暴怒、邪恶、惊恐、忧伤的形象,将它
搁置在荆棘中的一块孤石上,好像吓人的妖魔。”他的比喻也十分新鲜、
贴切。如他这样形容求知过程:“蜜蜂将花上采集的东西酿成蜂蜜,蜂
蜜不再是百里香和墨角兰,它属于蜜蜂。学生也应将摘引的词句转换、
熔合,完全化为自己的。”而且不时引用故事和古希腊罗马名人学者的
格言来说明问题。如在写到一位老人不甘衰老时,他引用奥维德的《哀
歌》:
傻瓜!你为何对孩子们祈祷的事物
徒然地提出奢求。
又用加卢斯的话说明同样问题:
不同的东西满足不同人的要求,
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适宜于所有年龄的人。
作者行文富有形象,不乏诗意。如:“寄寓哲学的心灵是健康的,
身体也是这样。它使身体表现出安祥、逸乐,按照它的模样形成外部的
举止姿态,一种谦和的骄傲,一副生气勃勃的面貌,一脸幸福典雅的微
笑。智慧的最显著标志便是永远快乐。”
蒙田的《随笔集》影响深远,英国培根和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反映了
蒙田的思想影响。法国 18世纪启蒙运动继承了他崇尚理性和经验的风
格。
蒙田的《随笔集》还开创了随笔类作品的先例,使散文进入文学领
域。他对自我进行的深刻剖析,也为后来表现个性解放文学提供了基础,
对法国文学和英国文学影响很大。
(6)古典主义酝酿时期的文学
这是法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也不稳定。文人学者
中有一派是放纵派,经常出入夜总会,过着放荡生活,也有非常严肃的
研究哲学的人,其中代表人物是加桑迪。他认为所有知识来源于感性,
世界是由原子组成,所以人们之间并无真正区别。这种思想对文学有很
深影响。而笛卡尔的哲学为法国古典文学奠定了哲学基础。他的主要著
作有 《方法论》、《哲学原则》、《论激情》等。他接受世界的物质性,
认为物质世界之外还有精神世界。物质世界占据空间都不能思想,物质
世界加上精神世界就构成了完整的世界。这种理论的出发点是先验思
想,这种先验思想不用被证明也无法证明,人们的思想即人们存在的证
明,所以“我思故我在”。笛卡尔的理论长期被教会禁止,但他引起知
识界文学界的重视。另外,当时人们渴望统一,他的思想适应了这种需
… Page 48…
要。他说:“我致力于找到一个普遍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所有事物的
根本原因。”古典主义文学就是用这样的原则探讨生活。
社交生活在17世纪时,沙龙对文学有很大影响,沙龙有一种文学氛
围,人们注重精神的愉悦和交谈的艺术,注重思想的细腻和措词的优雅。
当时著名的沙龙是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朗布耶公馆”。沙龙对于贵族风
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纯净了语言,成为培养有教养的人的学校,培养
了许多作家的审美趣味并为其创作提供了素材。同时,沙龙也对文学作
品作出评判,对文学有积极的贡献。
17世纪初也是法语语言变革时期,马莱伯、巴尔察克都致力于纯净
法语的语言。沃日拉的成绩最为突出。
沃日拉(1585—1650年),生于萨瓦地区。年轻时出入巴黎沙龙,
是语言问题的权威评论家。1647年,沃日拉发表《法语刍议》,他认为
法语既然是一种统一的民族语言,就应有统一的规范。他认为用途决定
语言,但有正确的用法和不正确的用法,正确用法只限于精英使用,实
际上他指的是宫廷语言及当时作家语言的健康部分。他认为法语是纯洁
清晰的,所以反对含混晦涩造作,主张措词要有分寸,力求自然、优美。
16世纪法语词汇没有一定规范,词汇杂乱,生拼硬凑。沃日拉努力的结
果,是给很多词都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否定了许多滥造的新词,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