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运用阴影线时也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①方向性。阴影线的起伏必须保持与景物表面的起伏一致,掌握“线条随面走,面变线亦变”的原则。
②疏密性。线条的疏密是表示光线明暗的办法之一,明处用线要疏,暗处用线要密,最暗时甚至涂黑,尽量符合阳光照射于景物上的实际情况。
③灵活性。在注意景物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考虑到美化图面,如何合宜地运用阴影线颇有讲究。也就是说,阴影线的长短、疏密、曲直、断续等技法的运用要灵活掌握,以美化和令人悦目为标准。这方面的功夫,只有在素描技巧比较熟练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提高。
此外,地质素描除了表达地质景物的最基本特征外,有些图幅还可适当配合一些衬托物体,诸如林木、野草、村舍之类。其目的有三:一是作为景物的比例尺,经常作为衬托物之用的有人物、动物之类;二是为了美化图面,不使有孤单枯燥之感,如道路、草木、屋舍之类;三是为了作特殊背景、专门说明某个问题的,如泉水出露、水草丰盛之类。总之,画衬托物时要求考虑构图的整体效果,切忌不适当的堆砌、虚空和不协调等弊病,因此,衬景物也宜选择。
3。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地质素描的基本步骤,实际上跟美术素描的基本步骤是相同的。大体如下:①选定素描对象的范围,在白纸上划出需要作画的图框,确定主要地质体的位置,一般放在中心位置上或其他合适的位置上。
②安排主要对象和次要对象的大小比例关系及相对位置的关系,在图框内勾出其范围。
③勾勒地质体(或景物)的轮廓线,这主要是抓住外形的轮廓—如山脊、河床、陡崖、阶地(台地)的边缘、河岸、层面、大裂隙之类。素描勾勒时,先近后远。近处画得细致、清晰、浓重;远处画得粗略、轻淡、隐约。画轮廓线时尽量注意透视原理来运笔。远近景物交汇之处,应有意识地在图面上留出空隙,使视线有开朗深沉的感觉。
④在轮廓线勾勒就绪的基础上,加阴影线。这一步主要是掌握景物形象的立体感,使之逼真如实。
⑤适当画些背景或衬托物,用以美化图面。
⑥为了清楚地表达图内的内容,可在地质体附近或景物附近标上必要的文字,如村庄名称、地层年代符号或其他地质符号之类。
⑦最后写上图名、地名、方位、测量数据、比例尺以及其他必要的说明。
⑧通常这类素描图是在野外用铅笔完成的,如为长期保存,需要加墨线的话,则可带回室内再整理着墨。
4。地质素描实例地质素描的内容颇多,几乎所有的地质现象和地质作用都可作为猎取之列。按其基本内容,最常见的素描,大致有下列各类:(1 )地层素描地层素描多用于剖面图的测制方面,是实测剖面图和信手剖面图的重要补充手段,通常作为近景插图之用。
地层素描的对象即地层,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因此,首先要注意岩石性质的不同,在素描图上表现出来的内容要点亦应有所差别。比如沉积岩层以清晰的层理为要点;火成岩类以致密块状伴以节理现象为重点;而变质岩系地层则以褶皱及其复杂的微细构造为要点。
其次,岩层中的结构和构造特点也应尽量在素描图上表达出来。如岩性软弱的岩层(页岩、泥灰岩、薄层灰岩之类)应描绘出柔曲易褶的特点;刚性较强的岩层(如砂岩、石英岩、火山岩类)应描绘出裂隙发育、块状坚实的特点。
若沉积岩层层面上有波痕起伏,岩层露头上可见结核或火成岩体的球状风化等,都需细心运用阴影线方能表达其效果。
如遇砂岩中有交错层理发育、序粒层理发育,作局部素描时,可以采用些夸张的技法,使其特征清楚可见,是允许的。
如有好几条不同时期或不同成分的岩脉相互穿插时,若单纯用美术技法素描,必然无法分辨它们之间的先后关系,此时,则可创造一些或按地质图例所规定的花纹将这些不同的岩脉分别出来,才能达到科学所要求的效果。
地层接触关系的素描,往往是地层素描中的重要内容。如果上下两层间呈现角度不整合现象,素描时容易画得清晰。但如果上下两层间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时,甚至是低角度不整合时,用素描表示出它们的接触关系特点就比较困难了。画得不好,上下两层无差别,看不出发生变化的地质现象,素描就失败了。那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候,我们应该仔细揣摩假整合面或整合面上的微小变化,将这些微细特征给予必要的夸张,使其明显起来。例如发现有薄的、易揉皱的岩层,或者具有粉末状的风化面、底砾岩、不大平整的岩层面之类,都可以视为夸张的对象,着意加工,使人们看见它就能了解到这是由上下两套不同层位的岩层在此接触的景象。假如在这类接触带上有植物生长,则可借助作衬景托物之用,也是可以的(图7。4 )。在图上写一句说明就清楚了。
地层的含矿性,必须在素描中正确地表达。由于含矿层在露头上往往与其他岩层的坚硬性有所差异,风化以后显示出凹凸不平的情况,如煤层、石膏层较之相邻岩层易风化剥落,或易溶蚀成凹穴,故素描这些含矿层时,可以着意加工其外形特征,特别在运用阴影线时,尽量使其突出。
画地层素描时,最伤脑筋的是:遇到几层岩性差别不大,而分别属于不同时代或不同单位的地层,例如黄土高原上的新生代后期地层基本上是土状堆积物,但分属于不同层位,素描时必须予以分开。若“忠实”地素描,是无法分开的,这样,只好运用不同的花纹代表不同时代(或层位)的土状堆积地层了(图7。5 )。一般运用花纹素描时,最好遵照统一的图例符号,不宜随意创新。
(2 )构造地质素描构造地质素描的主要对象是褶皱、断层、节理及其他构造地质现象。素描时除抓住其外形特征以外,更要注意其产状要素的准确性,这样才能较好地取得直观效果。
①褶皱素描。地层发生褶皱,不会是单一岩层发生的,而是成套的、众多的岩层发生褶皱的。因此,素描未动笔前,要先琢磨一下哪一层可以作为“标志层”,以此追索整个褶皱的形态,并确定其褶皱的名称,诸如背斜、向斜、箱状褶皱、伏卧褶皱等等。然后,再仔细琢磨这个“标志层”的岩性特点以及如何表达的素描技法。这样,把这个“标志层”置于图框的合适位置上,按其起伏与延伸方向勾勒出这个“标志层”的褶皱形态。接着,再找次要的“标志层”素描。有这样两三个“标志层”的控制,就可以把整个成套岩层的褶皱格局定型了,或者说,某褶皱的骨架已经勾勒搭建成功了。于是其他岩层就可以顺着这些“标志层”的起伏形态进行素描了,在轮廓线的基础上,加阴影线,图面结构就呈现出来了。当然,“标志层”的素描可以着意加工,其他岩层则作衬托,就像红花与绿叶的关系一样,不能偏废(图7。6 )。
②断层素描。跟褶皱一样,断层也不会发生在单一岩层中,总是一组岩层一起发生断裂的,所以,素描断层现象之前,也应先找出它的“标志层”。以此追索断层的上下盘及其错动关系,确定断层的形态特征及其名称(图7。7 )。
当素描断层时,先将断层面(线)画在图框的适当位置内,勾勒时宜注意断层面的产状,特别是倾角的大小、断距的大小及其比例关系,必须尽量符合实际。然后画出“标志层”的上下盘位置,这样,这个断层的性质及其格局就基本上控制住了,画“标志层”时,也宜仔细琢磨一下岩性特征及其运笔时的技巧,要在画面上突出显眼。
为了美化图面或强调某一方面的特点,可以画些作比例尺之用的衬景,如人物、房屋、草木之类。
如果断层的规模较大,在断层带附近出现拖曳褶皱、断层角砾岩、发育大量岩脉之类,则可以进行选择性的取舍,作删除或夸张的画法,不必拘泥于如数素描,能说明问题就行了。
如果断层发生在厚层的、岩性均匀的地层(如石灰岩)中,而其断距不大,很难画清楚它。此时,应注意断层带上的微特征(如断层角砾岩、断层糜棱岩之类)
以及断层两壁上留下的错动或位移的痕迹,素描时可以将这些微痕迹作些夸张处理,使其形象清晰。
如果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