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九卷生命的思索与呐喊--陈映真的小说气象 作者:赵遐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写给挚友许寿裳的信里,鲁迅就说:“历观国内无一佳象,而仆则思想颇变迁,毫不悲观。”鲁迅:《书信(一九一八)》。《鲁迅全集》第11卷,第366页。不久,他和新文化战线的先驱者们一起用战斗迎接了光辉的五四。 
  然而,历史的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反帝反封建的统一战线不久又走向了分裂。《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同一战阵中的伙伴,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又一次经历这样的变化,使得鲁迅感到,他自己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五四以后的新文化界寂寞了,当年鏖战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旧战场平静了,北京城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两军对阵,仿佛只留下自己这一个战士,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对于鲁迅来说,革命的道路何在?新的战友在哪里?它只能独自追求和探索。这样的心态,鲁迅所作的深刻的自我描绘就是:“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鲁迅:《题〈彷徨〉》。《鲁迅全集》第7卷,第156页。好在,这时的鲁迅,即使是在沙漠里走来走去,也还要上下而求索,也还要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战斗的意志虽然冷得不少,却也不放下武器。很快,他又坚忍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了。 
  如果,这种战士的孤独,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变革的道路上带有某种规律性,或者说,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那么,陈映真当年的孤独就获得了崭新的意义了。时局使然,陈映真和鲁迅一样,既不是神,它可以“先觉”,却不是唯心主义意义上的“先知”,作为人,他也有难以避免的历史的、时代的、思想的、认识的,甚至阶级的,种种的局限性,他就难免这样那样的怀疑,悲观,孤独,乃至失望。好在,和鲁迅一样,陈映真也是战士,而且是各自的时代赋予了特殊使命的别人难以替代的战士。在一时的怀疑,悲观,孤独,乃至失望之后,必定是再度的奋起,必定是新一轮的反抗着、呼啸着前进! 
  台湾社会变革的历史,台湾文化生活发展的历史,台湾文学变迁的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生命的思索与呐喊——陈映真的小说气象》  
  五、有点亮色——读《将军族》和其他  
  《将军族》这篇作品一发表,便受到广泛的注目,奠定了他在短篇小说界的重要地位。人物的鲜活跳蹦,理念与情节的融合无间,深刻的悲悯情怀,都使人赞叹不已。——齐益寿(《从浪漫的理想到冷静的讽刺——尉天骢、齐益寿、高天生对谈陈映真》。《台湾文艺》,1979年12月,第65期。又,《陈映真作品集》第5卷,第170页。) 
   
  1963年9月,陈映真在《现代文学》18期上发表《文书》。1964年1月,又在《现代文学》19期上发表《将军族》,6月在《现代文学》21期上发表《凄惨的无言的嘴》,10月在《现代文学》22期上发表《一绿色之候鸟》。1965年2月,他在《现代文学》23期上发表《猎人之死》,7月在《现代文学》25期上发表《兀自照耀着的太阳》。1966年9月,还在《幼狮文艺》153期上发表《哦!苏珊娜》,10月在《文学季刊》1期上发表了《最后的夏日》。到1967年1月,陈映真在《文学季刊》2期上发表了《唐倩的喜剧》,4月在《文学季刊》3期上发表了《第一件差事》,7月在《文学季刊》4期上发表了《六月里的玫瑰花》。 
  这几年,陈映真小说的基调开始发生变化。 
  那是1962年,陈映真按规定去军中服役。军队里下层外省老士官的传奇故事和悲惨命运,极大地震撼了他,让他感性地深入地体会了“内战和民族分裂的历史对于大陆农民出身的老士官们残酷的播弄”许南村:《后街》。。《文书》、《将军族》以及1979年才发表的《累累》,就是这种体会的间接和直接的产物。1963年,陈映真退役,当年9月进强恕中学执教,任英文教师,前后共两年半。1964年,陈映真认识了一位年轻的日本知识分子。经由这异国朋友的无私而真诚的帮助,他在知识封禁的台北,才能读到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各种新潮书籍。这些书籍不仅扩大了他的知识视野,也让他时时感到自己在用一种新的视点观察问题。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和几位年轻的同伴组成了一个以学习《毛泽东选集》和有关现代中国革命书籍为主的读书会。 
  在《后街》一文里,陈映真回忆了这段经历。他说,1964年,自己的思想像一个坚持己见的主人对待不情愿的伙计那样,向自己提出了实践的要求。命运是这样的不可思议,竟然在那侦探遍地的荒芜的时代,让几个带着小资产阶级的各种软弱和缺点的小青年,不约而同地,因着不同的历程而憧憬着同一个梦想,走到了一起。1965年,陈映真翻译了《共产党宣言》,还翻译了大正末年间日本一个著名的社会主义者写的入门书《现代社会之不安》,为他的读书会增添了读物。然而,陈映真思想上和实践上的进步,并没有使他在文学上表现出乐观和胜利的展望。相反,面对铁屋子似的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上的进步反而让他更加痛苦地喘不过气来。于是,被牢牢地困处在一个白色、荒芜、反动的年代,生活在丝毫没有变革力量和展望的社会环境里,陈映真思想上的绝望与悲戚的色彩,就浓浓地表现在这一年创作的《兀自照耀着的太阳》和《猎人之死》之中了。当然,这种绝望的情绪已经与以前的伤感悲愁不同了。这好比黎明前的黑暗,愈是绝望,就愈是显得陈映真的思想将要发生一个新的突破了。也就是这一年,陈映真辞去教职,就职于一家跨国公司——美商辉瑞药厂。1966年底到1967年初,陈映真和他的亲密的朋友们,受到思想渴求实践的推动,以读书会为基础,组织了左派组织“民主台湾同盟”。这时候,他创作的《唐倩的喜剧》、《六月里的玫瑰花》,开始明显地摆脱了往日的感伤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情调,注入了一种批判的气质,增添了嘲弄、讽刺的色彩。 
  我们也看到,这时候的陈映真,小说创作的视线,还转向了在台湾的大陆人,更加关注这些人的境遇,关注这些大陆人与台湾本地民众的关系。涉足这方面的题材,1959年到1961年之间,他写了《那么衰老的眼泪》,还有《文书》、《将军族》、《一绿色之候鸟》和《第一件差事》。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大陆人,或老兵,或军政人员,或知识分子,或一般富家子弟,等等。当然,由于作家创作作品的时间、地点不同,思想不同,作品的基调也就有所不同。 
  (一) 
  《文书》由“公文”、“报告”、“自白书”、“诊断说明书”四部分组成。其中,“自白书”是小说的主体,“公文”说明该案的性质,“报告”介绍该案的背景、疑犯的基本情况以及对该案的处理意见,“诊断说明书”是医生对该犯病情的证实材料。办案人在“报告”的第三点说明:他利用疑犯清醒的时候,让疑犯服用大量镇定剂后,才督促他写“自白书”,三天后写成。他又拼排删修了几天,才是今天所见到的这份“自白书”。办案人对这份“自白书”的评语是:“疑犯自少颇工于文艺,惟其中仍多荒谬妄诞之陈述,语多鬼魂神秘,又足见其精神异常之状态也。虽不足采信,或不无参考之价值焉。”陈映真:《文书》。《陈映真作品集》第1卷,第120页。显然,写这个“评语”有两个目的:一是考虑到当时的台湾正是政治大肃杀时代,陈映真要以这种方法避人耳目。二是想对读者阅读这篇小说有提示的作用。这让人想到,鲁迅在《狂人日记》的“识”中,也写了“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但是“间亦有略具联络者”鲁迅:《狂人日记》。《鲁迅全集》第1卷,第444页。。错杂无伦次的荒唐言语,其间却也有彼此相互联系的思想,这,正是小说《狂人日记》的奥妙之所在。同样的,透过精神异常之荒谬,妄诞之陈述,也可略见其心结——病结,再加深研下去,即是其“疯病”的社会根源,这,也是《文书》这篇小说的奥妙之所在。 
  《文书》里,主人公安某疯了,患了精神分裂症。在一串串的幻觉中,他失手,竟然开枪杀死了爱妻杨珠美。在“自白书”里,安某叙说了他背负的沉重的精神负担,是怎么折磨他,以至于他痛苦不堪,惶恐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