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诗文阅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B.裴矩工于心计,投炀帝之所好,为向戎狄夸耀强盛,建议作奇技、杂技于洛邑,又热情款待以笼络其心;尽管“夷人有识者”对此不以为然,但深得炀帝欢心。
C.义兵人关之后,裴矩向炀帝献计,主张当即平定,以免错失良机;又见天下将乱,为全身远祸计,对人尽皆礼遇,对炀帝更是“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D.唐太宗是开明的君王,但难免有失误,他先以行贿试探,后又欲诛受贿之人;裴矩直言谏劝,认为是陷人以罪,不合礼义,使太宗收回成命,并受到高度赞扬。
答案C
分析
裴矩主张立即回京总观大局,而非主张立即平定,C项的分析概括不符合文意。其他选项都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
6.(2003—全国—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家的眼光,评价唐太宗能够从善如流,隋炀帝则爱好面谀逢迎。
B.强调“表动而景随”,裴矩由隋人唐后,其品性也由卑下而趋于高尚。
C.借用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的事例,说明君王表率作用的重要性。
D.启示后世君王,治国时应当注意从裴矩的变化过程中吸取经验教训。
答案B
分析
这种题型今年高考第一次推出,拓宽了文言文阅读测试的领域。司马光说:“裴矩佞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愿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为直言,则佞化为忠。”就是强调裴矩之变非裴之变而是君王之功。司马光在本段中主要强调表动这一方面,而非“表动则景随”双方面。
(附1999…2002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试题文本及译文)
199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文本: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史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不?”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启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颍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颍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粱上,竞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颍瓜犹在,相顾而去。天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付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表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检,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还,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
(《北齐书·循吏·苏琼传》)
1999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文本译文:
苏琼字珍之,武强人。年幼时跟随父亲驻守边疆,曾去拜访东荆州刺史曹芝。曹芝同苏琼开玩笑说:“你想要做官吗?”苏琼回答说:“设置官职是为了延揽人才,并非让人们追求官位。”曹芝认为他的回答很奇特(很有意思),就安排他做了官府里的长流参军。
(后来)苏琼被任命为南清河太守。零县百姓魏双成丢了一头牛,怀疑是同村的魏子宾偷的,(就把他)送到了郡衙门,(苏琼)经过仔细盘问,知道魏子宾不是偷牛的人,很快就放了他。(苏琼)秘密奔走,暗地察访,(终于)抓获了偷牛的盗贼。从此,(当地的百姓)蓄养放牧牲畜不再收栏,多为散放,(人们放心地)说:“尽管交给府君好了。”邻郡有一位富豪,为了躲避盗贼,将财物寄放在苏琼的管界之内,(一次)他被盗贼攻之甚急,就告诉盗贼说:“我的财物早已寄放在苏公那里了。”盗贼(听了这话)就离开了。苏琼生性清廉审慎,从不拆看那些私下请托的书信。道研是济州佛教界的首领,非常富有,在郡内出借了许多钱以收取利息,他曾经得到郡衙门的帮助,为他收债。在道研要求拜见的时候,苏琼预先料到了他的来意,每次一见面就(同道研)谈论玄妙高深的道理,(道研只好)以严肃恭敬的态度应对,虽然道研为了债务的事多次来到郡衙,(但始终)没有机会开口(说出请求帮助收债的事)。道研的弟子询问未办成此事的原因,道研回答说:“每次见到府君,(他就)径直带我进入那种莫测高深的境界,哪里还有机会谈世上的俗事呢?”郡中百姓赵颍曾做过乐陵太守,八十岁的时候辞官归家。一年五月初,赵颍摘得新瓜一对,亲自送给苏琼。赵颍自恃年老,苦苦请求苏琼留下新瓜,苏琼为了保全他的面子就收下了,但仍旧(如往常那样)把瓜放在厅堂的梁上,直到最后也没有剖开享用。人们(得知苏琼留下了赵颍的新瓜)就竞相向苏琼敬献鲜果,他们来到门前,看到赵颍之瓜还在,就相互对视片刻离开了。天保年,苏琼的管界之内发大水,百姓遭了灾,绝粮的有千余家。苏琼召集辖区中有粮食的人家,自己(以官府的名义)向他们借粮,并把(借到的)粮食分给饿肚子的人。(后来)州里规定按户征租,又要查问先前借粮的事。苏琼属下的官员对他说:“(您借粮)虽是怜悯饥饿之人,但是恐怕您会因此事而获罪。”苏琼说:“我一人获罪,而使千家得救,还有什么可怨的呢?”接着就上表陈述本郡的情况,州衙门派人前来查验,(最后)全部免除了应征的税,百姓得到了保全。
(后来)苏琼的官职升至左丞,并管理徐州的政事。旧制规定淮河禁渡,因而不允许商贩随意渡河。(有一年)淮南歉收,苏琼向上报告要求听任(淮南的商贩)到淮北购买余粮。后来淮北歉收,又要求(允许淮北的商贩)从淮南购买粮食,(这样一来)就使得商人们可以往来于淮河之上,(两岸)互通有无,(从此)河北地区也有了水陆交通的便利。
200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文本:
胡质之子威,字伯虎。少有志向,厉操清白。质之为荆州也,威自京都省之。家贫,无车马童仆,威自驱驴单行,拜见父。停厩中十余日,告归。,临辞质赐绢一匹,为道路粮。威跪曰:“大人清白,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威受之,辞归。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食毕,复随旅进道,往还如是。质帐下都督,素不相识,先其将归,请假还家,阴资装,百余里要之,因与为伴,每事佐助经营之,又少进饮食,行数百里。威疑之,密诱问,乃知其都督也,因取向所赐绢答谢而遣之。后因他信,具以白质。质杖其都督一百,除吏名。其父子清慎如此。于是名誉著闻,历位宰牧。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帝叹其父清,谓威曰:“卿清孰与父清?”威对曰:“臣不如也。”帝曰:“以何为不如?”对曰:“臣父清恐人知,臣清恐人不知,是臣不如者远也。”官至前将军、青州刺史。太康元年卒,追赠镇东将军。
(《三国志·魏书·徐邈、胡质、王昶、王基传》)
2000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试题文本译文:
胡质的儿子名威,字伯虎。少年时就立志向,坚守节操,务求清白。胡质任荆州刺史时,胡威从京都去探望。因家境清贫,既无车马乘坐,也无童仆侍候。由胡威只身一人赶着驴去拜见父亲。他在马房中住了十多天,就要回京都了。临行前,胡质赏给胡威一匹绢,以作为他路上的花费。胡威跪在地上郑重地说:“大人您一向清白,不了解您哪里得到这匹绢。”胡质回答说:“这是我薪俸所剩余的,所以才可能作为你路上的花费。”胡威接受这匹绢,辞别父亲而回。在旅途中,每到休息的地方,胡威都自己放养驴,自己取柴禾烧煮食物,吃完饭以后,又跟随旅行的人们上路,来往都是如此。胡质部下有一名都督,胡威并不认识他,在胡威临行前,他请假回家,暗中准备盘缠,在百余里外的路上迎候胡威,并与胡威结为同伴,每遇到各种事情,他都帮助胡威处理,也时不时地送些食物给胡威,就这样走过了几百里。胡威发现了这个人的可疑之处,于是暗中考察诱发他显露真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