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隋唐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61…

  家庭中鲜明的建筑工艺的创新传统来解释。第二个高比率的部为兵部,非汉 
  族民族的尚武传统可以说明他们在部内的势力。前面谈过的六部中最为重要 
  的吏部只有12。5%的非汉族尚书。尚书们的籍贯与政府最高级官员的籍贯相 
  似:46人中的30人来自从天水至洛阳那条由西向东的狭长地带;其次,来 
  自山西的有7人,其余的人则分别来自华北平原。 
       隋朝政府在其最高两级显然不能代表北方的不同地区,更不能代表南 
  方。虽然其汉族和非汉族的组成比率与北周的情况正好相反,但与两帝的籍 
  贯和阶级相同的人和家族仍占很大优势。虽然文帝和炀帝都不在官署中安插 
  外戚,但一有可能,他们就倾向于起用皇亲,华阴的杨氏家族高度集中在政 
  府的上层机构;皇亲还优先担任地方的总管。既然中央政府上层机构存在严 
  重的狭隘性,那么隋又采取什么措施来扩大统治阶级的基础呢? 
       首先,隋统治者取消州刺史和其他地方官员的任命权,而将这一权力交 
  给吏部。然后,他们逐步采用其他措施以使集中的任命权有效地实施。措施 
  之一为“回避法”,它规定州县官员不得在其原籍任职。另外还以两个法令 
  加以补充:一为禁止下级官员在地方政府中再度担任已经担任过的职务;另 
  一个则规定主要的地方政府官员任期为三年(后来为四年),属员的任期为 
  四年。在594年,被委任的地方官员不得带父母或15岁以上的儿子赴任,以 
  免在他行使职权时对他“施加”不正当的影响。此外,还需要对地方官员的 
  政绩进行年终考核,并根据评定的结果升降赏罚。为了维护新的官吏体制, 
  隋帝又采用了几种对策。一是皇帝亲自巡视,文帝就花了很多时间考察地方 
  官员的行政效率,一次他削去一县官的官职,因为地方耆老语言失当。另一 
                                                                                ① 
  个对策是他指派巡视州县政府的官员,使之充当隋帝“远布之耳目”。第三 
  个对策是派专使调查某一特殊情况,然后上报。第四个当然是利用御史台, 
  它拥有大权,不但能查访官员的公务,而且还了解他们的私生活,如有不良 
                                                                                     ② 
  行为,即行弹劾。据说,隋朝的御史“察举无所回避,弹奏无所屈挠”。 
  从几个御史的列传看,此说并非夸张之词。 
       这一崭新的体制带有严厉的理性色彩,这反映在新体制以最大的决心去 
  结束官员生涯中世袭特权的统治和推行考核官员表现的新标准。如果要成功 
  地做到这一点,它意味着要设法起用新人,而不限于只任用长期垄断官职的 
  特权家族。隋文帝可能确实采用了西魏政治家苏绰提倡的政策,它宣称“今 
                                             ① 
  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正是采用了这一政策,隋朝才得以集 
  中人才,这些人相对地说摆脱了陈旧的束缚,能够适应新标准,能在新的集 
  权专制政治中如鱼得水。集中人才的需要形成了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它是 
  实行到 1905年的帝国选拔制度的先驱。可惜的是,关于隋制的详细材料很 
  少,但它的大致轮廓还是可以勾划出来的。 
       582年初期,隋文帝命令“贞良有才望者”担任官职。587年,他又命令 
  各州每年选派3人进京等待任命 (商人和工匠除外)。这意味着在589年征 
  服南方后,全国每年有900个名额。人们注意到,隋与汉不同,前者为各州 
  规定标准名额,而不考虑它们的大小和人口多少。587年,他又命五品以上 

① 《隋书》,卷66 第1562 页;汤承业:《隋文帝政治事功之研究》,第105 页。 
② 《北堂书钞》(1888 年本,1962 年台北重印),卷62 第2 页。 
① 《周书》,卷23 第386 页;白乐日:《〈隋书〉中的食货志》,第291 页。 

… Page 62…

                                                                          ② 
  的京官和州刺史考核候补者,并按品质才能把他们分成两类。我认为,595 
                                                                                 ③ 
  年的一次考试最早提到了功名和笔试,当时,举行的是秀才科考试。宫崎市 
  定认为,这是地方每年举行的考试和授给考生的功名的名称。各种材料都未 
  具体说明这次考试的进行方式和内容,但从一篇传记,我们大致可以了解考 
  试是如何进行的。杜正玄“举秀才,尚书(可能是吏部尚书)试方略,正玄 
  应对如响,下笔成章”。④ 
        中央政府还为应试士子另开了明经和进士两种考试。秀才考试显然需要 
  广泛的一般学识,明经考试则测验应试者掌握某一典籍的程度,而进士考试 
  则主要考文才。宫崎认为,三种功名考试的等级以秀才为先,其次是明经, 
                  ⑤ 
  再次是进士。根据考试的成绩,最初任命的官品与唐代相同,很可能从八品 
  到九品。吏部可能每隔三年定期在京师举行考试。此外,还有奉钦命举行的 
  特别考试,中试者取得比秀才更有声望的秀异功名。这种考试显然不定期地 
  在各州治举行,例如589年、603年、609年和 614年的几次。 
        以上简略地叙述了隋为确保新的人才充实政府而制订的复杂的制度。一 
  切证据证明,文帝和炀帝都对考试的实行有强烈的兴趣;两人都委派正直有 
  才之士进吏部任职,并且在诏书中一再坚持应用政绩标准来任命和提升官 
  员。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继续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 
  —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在 
  隋代,选拔制的原则在实行时还必须对付根深蒂固的贵族特权的反抗。这将 
  在下一节进一步探讨。 

                                    地方政府的改革 

        当隋朝兴起时,它继承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过时而无效率的,这是几个世 
  纪南方和北方层出不穷的弊病造成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产生的部分问题 
  应追溯到公元前106年,当时西汉修改了从秦沿袭下来的高度集中的地方行 
  政制。这个制度设郡和县两级地方政府,两者都直接对京师负责。汉在它们 
  之上加了刺史一级。每个刺史负责视察若干郡。如果东汉政府及其后的诸国 
  能保持强大的中央权力,严重的困难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中央的软弱无能, 
  再加上权力下移到地方这一流行的倾向,造成了州的设立,使它成为京师和 
  郡之间的正式行政建制。 
       大分裂的大部分时期中战乱不止,在这种情况下,刺史既负责文职,又 
  掌握州的军务。除了州外,又出现了精心设置的府。在隋初,一个最高等级 
                                                           ① 
   (根据人口)的州的长官可以有文武官员323名。在文武僚属双轨制的发展 
  过程中,文官的权力逐渐被军人接管。主要原因是,在这一连年战争的时期, 
  州官的主要责任是维持治安和率兵打仗;因此其军人僚属的地位就日趋重 
  要。随着军职僚属的权力日益扩大,他们接管了文官的大部分职能,文官的 

② 《通典》,卷13 第81 页。 
③ 《玉海》(华文本,台北,1964 年),卷115 第9—10 页。 
④ 《隋书》,卷76 第1747 页;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之研究》(京都,1956 年),第521 页。 
⑤ 宫崎市定:《九品官人法之研究》,第520—524 页。 
① 《隋书》,卷28 第783 页。 

… Page 63…

                    ① 
  权力逐渐缩小。刺史实际上有任命他们的僚属的大权。他们可以任命所辖郡 
  县的官员,而只是形式上请求朝廷的批准。他们的许多军人僚属还在州县兼 
  职,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就是刺史的朋友、门客或亲戚。因此,隋朝继承的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