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短时间内起了很大的变化。在吐蕃和回鹘帝国衰落以后,唐政府才能使自己
在北方和西北摆脱广泛的外国的复杂关系——这是王朝建立以来第一次出现
的形势。
经李德裕劝说,武宗做出了下面重大的决定:不去收复中国在东突厥斯
②
坦的安西和北庭殖民地。李德裕坚持,即令这些边远地区能重新从土著人的
手中夺回,在那里再事建筑要塞,由此而来的开销和危险与可能的收益相比,
也是得不偿失的。何况北方大草原的新主人黠戛斯已经表示,他们有意与中
国共存共荣,甚至可以做中国名义上的藩属,以符合唐王朝意识形态的传统
和外交上的礼仪。黠戛斯和唐王朝之间的这种互相克制的态度,实际上使边
① 札奇斯钦:《对回鹘马问题的一个看法》,载《食货月刊》,1。1 (1971 年),第21—28 页。
① 《唐会要》,卷6 第75—78 页。
② 《旧唐书》,卷174 第4522—4523 页;《册府元龟》,卷994 第7 — 8 页。
… Page 410…
远的大草原保持了几十年的和平。
对接近中国家门口的地区,中国人从9世纪40年代初期之后只限于恢复
他们原来的西北方面的领土和重建北方边境地区的天然防线。这种方针是采
用几种不同的方式实现的,其具体做法则视几个外围地区的具体军事形势和
居民人口的构成而定。
西起敦煌东到兰州的河西走廊,在840年以后变成了不再效忠于拉萨王
的吐蕃各领袖进行激烈武装斗争的舞台。不久,一个名张义潮的中国冒险家
纠结了一支自己的军队,他召募的是住在商路沿线各城镇的“中国人”(其
中许多人可能是中国—吐蕃—突厥人的混血种)。到了851年,他已经把吐
蕃的封建领主们驱逐一空。他派遣一名使节到长安自愿向唐王朝归顺,这使
得朝廷大受鼓舞。他被授予“归义军”节度使及其领袖的地位。张义潮的彪
炳功绩后来使他变成了他的原籍敦煌地区人们崇拜的对象,并且变成了激励
人心的尚武歌谣的题材。①
位于甘肃东部的原州和秦州等一大批重要城镇陷于吐蕃之手已达约百年
之久,现在在9世纪40年代后期都直接归附了唐王朝。唐王朝的将军们能够
不费多大力气就降服了那个地区吐蕃骑兵的残余。
可是,政府在平定长安正北约300公里的鄂尔多斯沙漠以南的长城边缘
地带草原时却遇到了大得多的困难。这里,沿今日宁夏和陕西的交界,住的
是唐古特人(党项),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半游牧部落联盟,源出吐蕃人种。
唐古特人在7世纪和8世纪被搞扩张的吐蕃王国赶出了吐蕃东北部(今青海
省)的老家。多少年来他们都被三大强国所排挤压迫。最后在9世纪初年,
他们定居于长城附近的夏州—银州地区。这个地方很贫瘠,不适于大规模农
业生产,但可用来养马,同时也是长安与回鹘首都之间进行贸易的理想地方。
唐古特人在政治上从属于唐王朝,他们的所在地被分为若干羁縻府州,归中
国任命的节度使管辖。这些节度使(他们大多有中外混合血统)成了9世纪
那个地方不稳的根源。他们压迫唐古特人,以谎称的公正价格来骗取唐古特
人的马匹和骆驼,用敲诈行商负贩之法来牟取暴利。在9世纪的20年代和
30年代,唐古特人不顾严厉的禁令开始用从中国走私出来的武器进行报复。
到了武宗时代,唐古特人原来断断续续的袭扰变成了一场真正的叛乱,而且
由于唐古特人得到了来自无家可归的回鹘人和吐蕃人的支持,这些袭扰甚至
变成了危及长安的潜在根源。宣宗作出和解的姿态,撤换了搞贪污的节度使,
但是袭扰并未停止,他于是命令一位前宰相统带一支讨伐大军去惩戒唐古特
人。但是,宣宗的方针是派一些可信赖的文职官员到战场上去,希望他们能
够把文明的品德灌输给游牧民,所以在军事上没有收效。它花了五年时间,
耗费了大量资财,才勉强恢复了平静。唐古特人虽经这次失败,仍很强大。
他们的骑兵在反对黄巢的叛乱中助了唐皇室一臂之力,他们的商人在9世纪
后期的贸易中更加财源茂盛。到了五代时期,唐古特人挣脱了中国人的控制,
建立了一个政权,这便是11世纪和12世纪西夏王国的基础。
中国在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南方殖民地前哨的事务,也和9世纪中叶
云南人的国家南诏的有增无已的领土野心互相纠缠在一起。这种相互联系的
关系的形成由来已久。唐王朝向岭南道(今广东和广西)以及进一步向河内
地区的扩张,是它开国以来就一直追求的目标。这个广大的热带地区被政府
① 王重民等人编:《敦煌变文集》(北京,1957 年),第1 卷第114—120 页。
… Page 411…
分为几个军事辖区,再被细划为若干州,但此举并没有能够防止北方统治者
和他们南方臣民之间连续不断的冲突;正像肖孚所指出的,“华人从来未能
①
完全战胜过蛮子。”安禄山之乱以后,长安的官员们似乎还把这个遥远的南
方视为一潭死水,因此他们多半都允许地方官员随心所欲地虐待人民,这种
情况与北方的唐古特各地区毫无二致。当土著反叛看来有成功的机会时,唐
②
王朝就派兵去恢复秩序。858年,继几十年不分胜负的小冲突之后,安南爆
发了一场大叛乱,它的领袖采取了向南诏求援的空前步骤。
南诏在进入9世纪以前本与唐王朝有联盟关系,但它这时已变得强大得
多了。南诏各统治者在9世纪之初热心地学习了唐王朝的政府和文化的许多
特色,最初是在韦皋和其他四川节度使的教化下进行的,因为韦皋等人认为,
以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来开化这些异域民族乃是传统的责任。例如,南诏显
贵的子弟们被派往成都学习,而当他们回去时便把唐朝的行政管理方法带回
了他们的故土。可是,这种和平的交往并未持续多久。在9世纪20年代,四
川的中国戍军由于得不到节度使的充分给养而变得不安分起来,他们向南诏
的边境部落寻求他们的必需品。不久,南诏的领袖们甚至比他们原来的老师
更了解四川防务的优点和弱点。在829至830年,南诏多次进攻四川,深入
到成都的郊区,扬言要把中国人民从他们自己长官的荼毒下解救出来。他们
实际上得到了戍军中兵变的支持。虽然达成了停战协议,而且后来的诸节度
使恢复了中国军队的风纪,但唐王朝不能再指望南诏成为恭顺的盟友了。西
南边疆地区在后来的几十年内仍然局势紧张。
在这种背景下,唐王朝在安南的殖民地变成了南诏通过红河和黑水流域
进行军事冒险的天然目标——这两条河把云南高原的水引入东南的东京湾
(北部湾)。安南叛兵和他们的南诏盟友组成的这支联军,在9世纪50年代
之末和60年代之初使中国戍军遭受严重的损失;他们在863年拿下了交州—
—设于今河内的行政中心。唐朝一位受人称颂的将军高骈仅在几年之后就战
胜了这支大规模的入侵部队。868年以后这个偏远的南方安静下来了,但是
①
这个和平是花了很高的代价才获得的。正像上面讲述的那样,唐王朝这时正
被许多内部叛乱所困扰,而且不久又经历了由一个名为庞勋的军官所领导的
①
兵变的蹂躏——它严重地扰乱了长江中下游的大部分地区。另外,王仙芝—
黄巢的大叛乱仅在五年以后也开始了。
① E。H。 肖孚:《朱雀:唐代在南方的形象》(伯克利,1967 年),第61 页。
② 见同上书中之表,第61—69 页。又见下面第10 章。
① 《旧唐书》,卷746 第17 页。
① 戴何都:《868—869 年的庞勋动乱》,载《通报》, 56 (1970 年),第229—2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