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署称为枢密院。唐代的枢密院不是宋代那样的掌兵机构,它只是宦官在外
③
廷和皇帝之间发挥传递文件的作用时派生出来的组织。它成了宫廷里协调宦
官所参加的其他各种活动的一个机构,因此,看来应该把枢密院一词翻译为
④
宦官宫廷议事会才是。枢密院可能是向皇帝进言的一个非正式顾问性机构。
它肯定地在皇室和监管神策军的宦官之间起着联系作用。两枢密使和两神策
军监军总称为“四贵”。总之,枢密院拥有徽章和其他津贴,足以使任职者
对人夸耀,使外人羡慕,所以它是宦官利益的集中点。后来在9世纪,枢密
使有了足够的权力来抗衡或控驭宰相,但与往常一样,他们的权力也是皇帝
为了控制他们才授予的,而且直到宪宗去世之年,皇帝似乎能紧紧地控制大
部分宦官的活动。
这不是许多传统历史学家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约在818年以后的一个
时期各种大不敬的行为有所增加,而以820年初期皇帝的死达到了最高潮。
⑤
许多世纪以来,人们都认为是宫监陈弘志弑了宪宗。这事件不可能真正得到
证实或反证,但它却引起了一些有趣的问题。宪宗当时只有四十多岁,在他
把注意力从讨平方镇战场上转移到进一步在长安搞改革之前,清除宪宗是为
了宦官们的利益吗?从这时起以迄唐末,宦官每次在拥立皇帝的问题上拥有
的大权力显然都有其政治后果,所以我们有理由这样认为,这次暴力事件其
实是这种政治行为的开始。但从另一方面说,宦官作为一个集团为什么要加
害于对他们做过那么多好事的皇帝呢?像后来许多次拥立危机那样,宦官们
之间是否也已分裂,各以某一皇子的性命为赌注来搞垮对手?我们知道,宦
官梁守谦在宪宗的儿子穆宗时期(820—824年在位)是很得势的,他在这事
件之后仍然活了下来,而吐突承璀则没有活下来;大概吐突承璀成了内部权
力斗争的牺牲品。梁守谦还杀死过一个皇子,以使问题得到有利于穆宗的解
决,而且他还给神策军散发赏赐以笼络人心——这个旁证看来是很有力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讲宪宗因服药过量而死;宪宗死后,宦官们发现,他们
未能就拥谁为帝的问题达成协议。像晚唐的大多数皇帝那样,宪宗也潜心研
究炼丹术,非常醉心于长生不死之药,许多这种药物都含有恰恰会起反作用
的毒素。据说他在晚年表现为精神不安定,而长期积累下来的剧毒物质的效
应足以说明为什么他的烦躁病态经久不愈。宦官们当然要为皇帝的练丹术试
验提供方便。但是,那时又有皇甫镈和其他一些外臣积极支持术士和宫里的
①
合药行家,其中一个甚至被任命为天台山附近的县令;这一史无前例的优宠
行为当然激怒了正规的官员。对于宪宗的不得善终,大家按儒家的惯常说法
① 《资治通鉴》,卷239 第7703 页。
② 《册府元龟》,卷665 第8 页。
③ 《文献通考》,卷58 第523 页。
④ 王寿南:《唐代宦官权势之研究》,第75—76 页。这个译法由刘义永(音)提出,见他的《神策军与宫
廷机构,755—875 年》,伦敦大学1970 年未发表的博士论文。
⑤ 《资治通鉴》,卷241 第7776—7777 页。
① 《资治通鉴》,卷240 第7754—7755 页。
… Page 383…
认为是道德普遍堕落的结果,这当然也很有理由,但不能帮助我们了解皇帝
之死背后的更重要的政治问题。后来关于皇位继承的斗争并不难于评价,因
为我们可以从结果逆推其理,特别是可以看看是哪个宦官集团取得了胜利。
但是归根到底,唐代的宫廷阴谋对我们来说仍然是模糊不清的。司马光也承
认,当一切都说了和做了以后,对于宪宗之死的说法仍然真假莫辨。
… Page 384…
九世纪中叶的朝廷 (820—859年)
在9世纪的时候,宫廷的宦官几乎在每一次皇位的过渡中都起着很大的
①
作用。宪宗死后穆宗的即位,便是这些事件中的头一件。宦官之所以能够如
此轻易地插手这一关键问题的过程,理由有如下几个方面:皇帝的家庭深居
两宫(中宫和太子的住地东宫)之内,与世隔绝;宦官越来越多地掌握了内
部传递文件之权,这使他们有机会能够在遗诏上做手脚;宦官的政治力量和
他们与外廷朋党的联系日益增长,这一点我们将在下面详细申论;最后,宦
官利用神策军便有可能在长安推行他们的意志。在选立储贰的问题上每多分
歧,这使得宦官可以上下其手。太子的教养和教育是事关宗庙祭祀的大问题,
有极详细的规定,更不用说他的受封仪式和他参加的其他各种隆重仪式了。
但是,太子的册立以及他的真正继位却是最大的政治问题。通常册封太子都
是立嫡立长,但这一惯例被破坏的多,被遵行的情况少。
很显然,某个皇帝的上台如果是受宦官干涉之赐,他就要对他们感恩戴
德。可是,传统历史学家对于9世纪唐王朝在这方面的忧郁的描述,过于一
般化了。宦官们对唐敬宗(824—827年在位)的影响显然要多于对武宗(840
—846年在位)和宣宗 (846—859年在位)的影响。但是,只要有人想避免
一般化而多写几句,就会产生一连串的困难。穆宗与拥立他的宦官梁守谦的
关系便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如果宫内关于他的继承问题像某些史料记述的那
样久而未决,涉及可以上溯到9世纪第一个十年代初的对立的宦官集团,那
①
么,梁守谦年复一年地为穆宗的利害而战斗,真可谓功劳不小了。但是,如
果这次宫廷斗争是昙花一现的事物,它只是起于819年前后,则梁守谦为穆
宗的卖命就明显地带有投机性了。如果这种基本事实都弄不清楚,我们怎么
能指望了解皇帝即位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呢?我们所能说的只有这一点:梁
守谦对穆宗的影响是不小的,而且这种影响直至穆宗朝的末年还有增无已,
虽然这时梁守谦开始与王守澄(835年死)分享大权。我们将要在下面经常
涉及宦官问题,我们总的态度是不要轻信历来对9世纪宦官所作的极端专制
腐化的老一套指摘;这些指摘甚至在现代的有关著作之中也屡见不鲜。
无论如何,24岁的穆宗皇帝除了个人对宦官有恩当报之外,他还面临着
其他问题。宪宗的暴崩中断了在唐帝国完全稳定以前所要继续推行的军事中
央集权化计划。我们在上面已经看到,东北的方镇虽然已在9世纪的第一个
十年代中相继被平定,但并未真正统一于中央的治理之下。由于缺乏皇帝的
坚定政策,朝廷对如何正确处置东北这个敏感地区的方针便有所争论和举棋
不定,这种情况再一次表面化了。例如,成德节度使王承宗死于820年,他
的弟弟王承元在部将的拥戴下接过了他的位置。这就提出一个老问题:朝廷
是应该同意地方上推戴的节度使呢,还是设法从外面委派一个新节度使?公
元820年后期,朝廷搞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妥协方案。它命令东北诸节度使互
相大轮换:以王承元充义成节度使;徙魏博节度使为成德节度使;任命王朝
老将李愬为魏博节度使,如此等等。很明显,这个意思是要承认东北诸节度
使有权参与政治,但是不让他们在本方镇境内参与。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唐
王朝竟完全没有考虑这样的军令必然会引起政治上的一片混乱。
① 人们可以把宪宗的即位算在里面。见王芸生:《论二王八司马政治革新的历史意义》,第112—115 页。
① 《资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