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洪帮 作者:巴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葛肇煌既然有心拉住军统这条线,原想是去台湾的,可是那时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十分害怕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涌进台湾,对台湾入境控制得相当严,非事前批准,不得轻易登岸,葛肇煌在军统局本部内还没有熟人,他不能直接赴台。他知道军统广东站站长郑星槎,在广州解放前夕已率站部人员逃到海口,葛在名义上还是广东站的上校直属通讯员,他认识郑星槎,所以自愿前往海南岛。
  葛肇煌在香港被驱逐出境到达海口,很快就找到郑星搓。他对郑吹嘘他尚有多少洪门兄弟留在大陆,他有办法指挥他们。郑星搓将葛的情况报告了军统局(保密局)。这时国民党41 正在成立一个“大陆作战处”,以郑介民为处长,对大陆进行破坏骚扰活动,正需要网罗一批亡命之徒潜入内地捣乱,有葛肇煌这样一个工具,正合需要。军统局(保密局)即电令郑星搓,命郑在海口为葛肇煌代购飞机票,将葛送往台湾。
  葛到台湾后,见到当时的“大陆作战处”处长郑介民和保密局局长毛人凤。葛对二人大大自我吹嘘一番,葛建议应当联系尚隐藏在内地的忠义会分子,派遣人潜入大陆,必须在香港建立据点,但他本人已被香港政府驱逐出境,难以回去。郑、毛等回答说,这一点可以想办法。后来由蒋帮驻香港人员与香港英政府秘密接洽。在反共问题上,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是一致的,所以香港政府取消了葛肇煌及党羽不许回香港的禁令。葛肇煌又以新的身份回到香港。
  到香港后,有军统头子支持,葛肇煌便放手干起来了。这时一些忠义会分子,也陆续逃亡到香港,葛就将他的忠义会在香港重建起来。忠义会是属于洪门三合会这一派系的,在香港原有的洪门三合会组织,都有一个奇特的名称,如“联益”、“四和”等等。忠义会迁到香港后,为了不刺激香港警察当局,他们将洪门忠义会的名称暂时收起,它的成员,对外以“十四K党”人自称。
  “十四K党”这个名称之由来,还是由于忠义会在广州时,会址设在西关宝华正街十四号。他的会员到会所去,每每说“到十四号”去,后来“十四号”这个名词,在他们内部,就成为总会的代名词,进而成为忠义会对外的代名词,并由“十四号”变为“十四K”。在广州时,“十四K”已成为忠义会分子对总会的代名词,他们迁到香港后,索性自称为“十四K党”人。葛肇煌也摇身一变,由洪门忠义会会长转为“十四K党”的头子。其实他们并没有想组织什么政党。
  香港的黑社会大多和三合会有关。这种帮会组织,为了利害上的冲突,有时也为利益上的需要,他们一面相互嫉妒排挤,一面又相互支持勾结。葛肇煌在广州时,香港三合会分子到广州时有求于他,他还乐于帮助,他对香港一些三合会还结得一定的“人缘”。忠义会逃亡到香港,香港的三合会,对他们尚不排挤。对“十四K党”分子,他们认为是从广州“逃命”出来的,在香港新码头,不拼命挣扎,就不能生存。加以又有军统的暗中支持,精神上给了他们鼓励,所以他们特别凶恶。“十四K党”在香港,渐渐成为最大的黑社会帮会之一,不仅在香港、澳门为非作歹,且与国民党相互勾结,派特务潜入大陆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
  1954 年,葛肇煌病死香港。“十四K党”人为他举行盛大的出殡仪式。
  出殡那天,除了“十四K党”全体人员外,香港的三合会分子、其他黑社会分子以及与黑社会有关的“偏门”行业,如舞厅、导游社、俱乐部、麻雀馆等等的从业人员,很多都参加送殡。送殡的花圈、素亭、乐队等摆了几条长街。那次葛的出丧,是香港近二三十年出丧仪式中最铺张的一次。“十四K党”之徒继承在广州搞宣传的经验,认为给他们的头子铺张丧事,是他们的重要宣传工作,是他们向香港社会显示声势的机会。香港历史上尚未有过一个帮会头子的出殡仪式之盛,有像葛肇煌那样的,葛肇煌死后,他的党羽继承葛的反动衣钵,仍继续在香港、澳门作恶。
  “十四K党”由此在香港站住了脚跟,越来越成为一个能收一言九鼎之效的帮会。



    同宗一源,殊途相仇,“安清帮”安清乎?



  不解的出世之谜,难捐前嫌者刀枪出手。
  在中国近代的帮会派别中,青帮与洪帮一样,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帮会组织,两帮分享王者之尊,在秘密社会中各有自己的强大势力。实际上,两帮源于一宗,在一脉相承的组织发展中,又经常分庭抗礼,分分合合,恩怨无常。
  关于青帮的起源,迄今为止恐怕仍是一个悬案,道中人众说纷呈,夸颂言美者有之,蓄意编造者有之,以讹传讹者更是难尽其详。
  在洪门中有一种流传较广的说法:清代洪门开堂设口之后,曾派门徒翁乾潘到京师坐探清廷消息,后翁氏为清军所获,意志不坚,投降了清廷,成为清廷镇压洪门的鹰爪,背叛洪门,另组“安清帮”,这便是青帮的渊源。于是有了洪门的谚语: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抽筋剥皮。
  实际上,青帮又称“安清帮”、“船帮”、“潘门”。为洪门组织的支流,而较具道教色彩。青帮圈内人物都认为,其开山始祖是明朝永乐年间的金碧峰。永乐帝曾御赐金道号为“金光道人”。明永乐年间,尚未有洪门组织,那么又怎么说青帮是洪门的支流呢?
  “金光道人”传教之初,纯粹是一个道教组织,但也兼奉儒、释两教,其宗旨是:奉儒教之学、行释教之法、修道教之行。他收徒的标准很高,如无超群学术,没有立雪程门的毅力,是不能厕身弟子之列的。
  当时的金碧峰以以下二十四字为其“真言”:清净道德文成佛法能仁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礼大通觉悟他把这二十四个字作为其后代徒众的道号排列依据。至民国,在上海崛起的几个有名的青帮人物,已经是“大”“通”、“觉”字辈了。
  金光道人的第三代弟子陆大受,法号“道光”,其时正是明万历年间,他曾出任为户部郎中,后被贬为潮州知府,随即弃官修道。正在此时,清人入主中原,明朝灭亡,他眼见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惨状,于是决定扩大组织,以收徒作为掩护,暗中进行反清复明的工作。此时清豫亲王多铎领军南下,最先攻占安徽省安庆府,便上书朝廷,炫耀功绩,陆大受以此为国耻,就将自己的组织定名为“安庆帮”,这是青帮的初期组织。
  陆大受年事渐高,而反清复明事业的成功之日却遥遥无期,他自感到以其沉暮之年恐难有大的作为,于是他命其得意门徒翁、钱、潘三人,分别到全国各地秘密传教,并以一首具有深长意义的诗作为青帮人的“座右铭”:45 丛三二转七七腾此罅, 须从瓶鼎用功夫。
  苦心记取安和庆。
  日月巍巍照玉壶。
  诗的涵义是:明朝二百七十七年的江山,已经被异族满清灭亡了,必须记取安庆失陷的国耻,牢记“安庆帮”担负的历史责任,终有一天可以实现反清复明。
  这样看来,“安庆帮”已经是秘密的反清组织了。
  至于翁、钱、潘三人是否只有姓氏,而无名字呢?一般青帮人物在谈及帮会事宜时,也仅是将此三人尊称为翁祖、钱祖、潘祖,很少提到他们的名字,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据我们所看到的一份资料说,翁祖本姓朱名纯,为大明宗室,钱祖本姓刘名经,而潘祖本姓黄,名明月。估计他们使用化名传道,是为了避免引起清廷的注意,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
  在此之后,明永历帝在缅旬被俘,后被吴三桂所害,三人悲痛之余,认为大势已去,但师托难违,不能不尽力为之。于是三人又分别到各地传道,翁、钱两人并无多大发展,有人甚至认为翁投降了清廷,但潘祖这一派却逐渐发展起来。最初是以道教为掩护,成立了“三番会”,三番的番字即作“藩”解释,以纪念明末的三位藩王:“福王”、“唐王”、“桂王”,从此,徒众日渐增多,开始形成气候。“清”、“洪”两帮虽然同以“反清复明”为号召,但二者活动性质有所不同,自清军入主中原以来,洪门就不断组织武装斗争,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则洪门应当说对其口号是力行不渝的。青帮则从未与清廷发生大规模的冲突,因此清廷地方官吏,一般并不将之视为反叛组织,不像对待洪门人物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