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至宣统元年,十多个堂口中的“勇义堂”(其后蜕变成“和勇义”),有一名混号“黑骨仁”的“殷事者”,发起活动,联合所有堂口,和平相处,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万一发生纠纷摩擦,也用“讲数”方式解决,非万不得已时,不得诉诸武力。即使到了“非打不可”的地步,也需协商指定时间地点,一决雌雄。不论胜负的任何一方,绝不能惊动官府。这个提议,颇获各堂口赞同。于是在同年的端午节,召开了第一次“大会”,也是香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洪门大会”。
本来这些堂口,和当时大陆洪门任何一个山头,都谈不上直接关系;大陆的洪门秘密组织,亦从未承认过香港的堂口是它们属下的一个环节,何以这次的“大会”又称为“洪门大会”呢?
原来大会发起人黑骨仁,却是当时中国大陆的洪门人马,隶属于“天宝山”“碧血堂”,且还有“红族五哥”的职位。他觉得洪门组织并非官府委派,亦不必任何人加以承认,只要有一股基本人马便行。中国大陆可以有洪门组织,香港为什么不能设立。还有一点更重要的,便是初期的“堂口”,只是群乌合之众。既无帮规堂戒,亦无等级之分,指挥起来并不能尽如人意。如果加上洪门的宗教仪式和神秘气氛,不但可以服众,说不定还可以从中敛财,故而将这次大会称之为“香港洪门大会”。
开会地点据说是筲箕湾的一处晒鱼场,正确与否自然无从考证。反正香港在宣统元年,曾经召开“洪门大会”则为千真万确之事。据“何六叔”指出,在战前,他还听到“和安乐”的创办人亲口论及这桩事。存在馆口的一份“开山文件”,亦有详尽的记载。
在这次大会上,黑骨仁除了对在场十多个堂口的代表灌输了一套“洪门”的“理论”之外,还当场出示他的凭证(当时大陆参加洪门组织的人,都领有“凭证”:“红旗”以上的高层人物还有山主的“委任状”),证明他本人是“天宝山”“碧血堂”的“红旗五哥”。获得在场代表信任之后,他便指出应该设立一套规矩及仪式,使每个堂口每个会员都有所遵循,不至像“散仔馆”般毫无组织。
同时,黑骨仁也指出在座诸人离乡别井,无非为了求财,不应动辄殴斗,万事应以“和”为贵,他又提议所有堂口名称之上,一律加上一个“和”字。例如“洪胜会”称为“和洪胜”;“勇义堂”称为“和勇义”等。于是,这些堂口都变成日后“和”字头的黑社会组织。虽然,香港的“洪门”并没有像大陆一样加上“×××山××堂”的衔头,但总算挂上了钩。从此之后,大陆的洪门人马途经香港,也和这些人称哥道弟。因此,将黑骨仁列为香港洪门的“开山祖师”,亦无不可。
当时“和”字头的黑社会组织,也有一首所谓“招牌诗”。诗曰:和牌挂起路皆通四海九州尽姓洪他日他皇登大宝洪家哥弟受皇封香港的洪门组织,其“传教祖师”既是黑骨仁,而黑骨仁又是当时中国大陆洪门组织“天宝山”“碧血堂”的“红旗五哥”,何以两者之间的组织、等级、暗语、手势、诗词等,又不尽相同呢?
据若干位早已“金盘洗手”的所谓帮会“老前辈”说,中国大陆的洪门组织和香港的洪门组织,职级上有所差别的原因,系两者之间的性质不同,因此在划分职级时亦有“繁”“简”之别。前者由于创设时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反清复5959 明),组织必须较为严密,而职权方面为了配合实际需要,故而分为:“香主”、“大爷”、“二哥”、“三哥”、“四姐”、“五哥”、“六哥”、“七妹”、“八哥”“九哥”、“老么”等十一种职位;但香港的黑社会组织,虽然也自称为洪门组织,其实一点点政治意识和民族观念都不存在,为的仅是地盘、势力、金钱而已。故此在职级划分上也实行“去芜存菁”、“弃繁就简”,就将十一个等级缩小为“香主”、“二路元帅”、“红棍”、“纸扇”、“草鞋”、“四九仔”等六级(潮帮则在“纸扇”之下,“草鞋”之上加插“五虎将”职位,又称“护坛五虎”)。如果将两者进行比较,则“香主”等于“香主”,“红棍”等于“大爷”,“纸扇”等于“三哥”,“草鞋”等于“六哥”,而“四九仔”则等于“老么”。
其实这一更改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只是为了争权夺利,为非作歹,则总其成者有“香主”,施谋设计者有“纸扇”,统率打手者有“红棍”,奔跑联络者有“草鞋”,打架拚命者有“四九仔”,岂不是麻雀虽小,五脏惧全了吗?又何必叠床架屋,滥竽充数呢?看来从其组织发展上讲,这一变化不是没有根据的。
虽然上文所述的“和”字头组织,是香港最具历史的黑社会组织,但却还有一个秘密组织比较“和”字头更老、更具历史性的。那便是日后演变成为纯粹潮州帮的黑社会组织“福义兴”(又名“义兴公司”)。
“福义兴”既然较“和”字头更具历史性,为何上文又不把它列入呢?
因为当时的“福义兴”,是以商户作为掩护而进行半公开活动的;其活动范围也仅限于替当时大陆的某一个洪门山头等措经费,此外绝不作其他活动。严格说来,只是大陆某一洪门山头派驻海外的财经部门而已,故而不能把它列入香港黑社会行列之内。
对香港黑社会稍有认识的人,都知道“福义兴”旗下成员,清一色是潮州各地及潮籍人士(潮安人、南洋归侨等)。其领导下的人员,则各省各县人士都有。据“福义兴”的一位“前辈”方×喜(现居澳门)透露,光绪末年的“福义兴”,系受当时福建省的洪门组织“万室山”“山主”李明良委托,在港、澳两地筹措活动经费。陈玉延与李明良有同砚之谊,故受托为“义兴公司”的司理。据云,当时南洋各埠亦有同类组织。香港“义兴公司”的任务,为向侨胞募捐经费,经费又分为两种:其一是参加该公司成为公司成员的,收据之上附印上洪门秘密图案;另一种是临时募捐,捐献款额也只限银洋一元,随捐随发收条,跟现在的卖旗筹款大同小异。至于加入该“公司”后,有什么权利,履行什么义务,则无从稽考了。
当“义兴公司”进行筹款活动时,上文所述的“和”字头各黑社会组织仍未诞生,当和字头组织崛起时,“福义兴”的筹款活动相信已经停止,故而宣统元年的筲箕湾“洪门大会”召开时,并无“义兴公司”或“福义兴”参与,许多“前辈”亦未能指出当时两者之间有任何横的联系。至于“福义兴”竟然变成今天潮帮三大黑社会组织中最具势力的一环,则已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由民初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这二十多年之中,香港黑社会组织人数最多、经费最足、规模最大的,则首推“和安乐”(又名“汽水房”,简称“水房”)。
“和安乐”未加上“和”字头之前,称为“安乐堂”。初期成员大多数系茶楼酒馆以及街边熟食摊档等的从业人员。第一辈“开山祖师”李胜、邹日光等,被称为“十二星叔”,但都缺乏雄才大略,对“会务”推进并无多大进展,故而成立初期,绝无突出之处。
在民国十年(1921 年)左右,这个组织的第二辈人物中,出现了一名“组织天才”。在三数年内,把原有的会员由三百多人发展至三千多人,且还将主力向九龙方面移动,在油麻地上海街租赁整层楼字,作为“堂口”办事之用。又通过推举方式,选出“红棍”一名为“坐馆”,“白纸扇”二名为“揸数”,“草鞋”二名为“常驻执事”。还编造“海底”(会员名册),印发收条(征收会员经费),一切“会务”,弄得有声有色,使其他的黑社会组织瞠乎其后。
这位“天才”名叫温贵,是一个“读书不成,学剑又不成”的“半桶水”人物,但却具有指挥和组织的头脑,他的职位起先只是“四九仔”(普通会员)。在“和安乐”与“和胜堂”的一场利害冲突中,温贵设计瓦解敌方的斗志,又在当时的大观酒楼设下埋伏,一举而击溃对方主力,使整个油麻地区(当时九龙最繁盛的地区),完全置于“和安乐”控制之下。于是“一举成名”,由当时的“香主”蛇王南下令,举行“平地一声雷”仪式,大开香堂,擢升为“白纸扇”,并被任命为堂口“揸数”要职。
成为“和安乐”的头头之后,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