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魔幻现实主义 (EI realismo)二十世纪拉丁美洲重要小说流magico派,发轫于三十年代。早期主要表现为对美洲印第安人和黑人神话传说的发掘,四十年代后演化为对拉丁美洲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它通过各种神话原型的显现以展示拉丁美洲文化的混杂和社会的畸形,产生了一大批轰动世界的佳作,如卡彭铁尔的《这个世界的王国》(1949)、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67),等等。六十年代以后,魔幻现实主义盛极而衰,但它的某些创作方法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甚至更晚。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辑85册,依类别分为:
(一)国别、地区文学史,
(二)分体文学史,
(三)文学运动、流派、思潮,
(四)文学比较、交流,
(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
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爆炸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当中国文人正在战争和运动的漩涡中艰难挣扎的时候,拉丁美洲文学轰然“炸”开了。它以磅礴的气势、令人眼花缭乱的姿态,使所有文学爱好者为之慨叹: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夜之间将其文学推向了世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
是的,这的确是一种奇迹。四十年代以后,由于特殊的文化历史原因和不断变化拓展更新的西方文学艺术的影响,由于拉丁美洲社会的畸形发展:各种传统形态和方法在这里根深蒂固、长存不衰而新思潮、新观念又纷至沓来、层出不穷,由于这块处于不同文明的交叉路口的处女地对几乎所有事物都兼收并蓄、来者不拒……拉丁美洲小说终于在无声无息中崛起。
于是,丑小鸭变作天鹅,灰姑娘成了公主;昔日离乡背井,衣衫褴褛,满脑子皆是乔伊斯、福克纳的浪子,转眼间已然西装革履,风度翩翩:头戴博士帽,脚踩奔驰车;一手搀着欧洲美女的纤腰,另一手高举威士忌酒杯,却言必称拉—丁—美—洲……
于是,拉丁美洲小说佳作纷呈,气象万千,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各得其宜,象牙之塔和人生舞台并行不悖;兴观群怨应有尽有,空灵飘逸亦无不可,俨然是个赤橙黄绿青蓝紫杂然的七彩世界。
毫无疑问,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主要标志是小说的崛起。这是因为曾几何时,拉美还是“一部没有小说家的小说”(秘鲁作家阿尔贝托·桑切斯语),以至于到了三十年代,南美还流传着这样的奇闻:诗人是缪斯的宠儿,他们外出旅行时可以免费乘车;小说家则不然,因为他们是缪斯的弃儿,没有钱就寸步难行(据智利作家路易斯·哈斯)。故事属实与否已无从查考,事实是拉美小说起步很晚;但正所谓“一张白纸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拉美小说不仅迅速崛起,而且以巨大的创作活力和创新精神推动了二十世纪世界文学的澎湃潮流。
四十年代初,阿根廷作家阿道夫·比奥伊·卡萨雷斯面对拉美风俗主义小说的“不可逆转”以及欧美情节小说的“已然衰微”和心理小说的“悄然兴起”,创作了划时代的《莫雷尔的发明》(1940)。此作用“幻象性描写”,将现实与幻想浑然“杂烩”了。然而,小说出版后并未激起多少涟漪,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却是因为它的大量“幻象性描写”消解了现实与幻想的界线,使情节太“玄乎”,形象太含混、太多义、太不合人们的思维模式与阅读定势。唯有他的同胞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慧眼独具,他写了一篇热情洋溢的序言,盛赞《莫雷尔的发明》。他说,《莫雷尔的发明》巧妙地熔情节小说、心理小说、幻想小说和方兴未艾的科幻小说于一炉,“幸运地超越了丹特·加布里耶尔·罗塞蒂用令人难忘的诗句吟诵的:
我曾经到过此地,却不知何时、何如,我只知门外有草地
有馨香
有叹息
有阳光普照的海岸……
给我们的大陆、我们的语言文学带来了希望。”
翌年,阿根廷作家马塞多尼奥·费尔南德斯的《一部开始的小说》、埃德华多·马耶阿的 《一切绿色终将枯萎》和博尔赫斯的《交叉小径的花圆》及乌拉圭作家胡安·卡洛斯·奥内蒂的《无主的土地》等作品,以奇妙的想象、崭新的手法或独特的心理描写,打破了拉美小说中风俗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年,除却秘鲁作家西罗·阿莱格里亚的《广漠的世界》,其余几部有影响的作品如厄瓜多尔作家迪埃斯·埃塞科的《无时的人们》和墨西哥作家何塞·雷布埃尔塔斯的《水墙》等,在形式或题材上均颇有新意。
此后,拉丁美洲小说开始了它的多元化发展道路。在幻想小说方面,博尔赫斯接二连三地发表了《杜撰集》(1944)、《阿莱夫》(1949)和《死亡与罗盘》(1951)等短篇小说集,一步步走向他幻想的终极归宿:玄虚。同时,比奥伊·卡萨雷斯出版了《逃亡计划》(1945)、《英雄之梦》(1954)、《奇闻》(1956)等中、长篇小说。此外,另一位阿根廷作家胡利奥·科塔萨尔的前期作品 《动物寓言》(1951)和《游戏的结局》(1956),以及墨西哥作家胡安·何塞·阿雷奥拉的短篇小说集《臆想种种》(1949)和《寓言集》(1952)等也是颇具特色、脍炙人口的幻想小说。
这时,拉丁美洲小说明显内倾。阿根廷作家埃内斯托·萨瓦托的《地洞》(1948)、埃德华多·马耶阿的《灵魂的敌人》(1950)和《塔》(1951)、卡洛斯·马桑蒂的《替物》(1954)、佩蒂特·德·姆拉特的《伸向死亡的阳台》(1943)、马丁内斯·埃斯特拉达的《玛尔塔·里盖尔梅》(1956)、智利作家玛尔塔·布鲁内特的《梦之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