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胡晓光:略论"唯识"与"唯心"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又云:“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又云:“说心空理,所显真如,真如是心真实性故。”心识与真如是事理关系,不是体用关系。事理关系是外在相关性,而体用关系是内在相关性。中国化佛学的真常唯心论是用体用关系来讲心识与真如,这必然会得出真如是体、心识是用的结论。事理关系基于“性寂”观念——“心性本寂,自性涅槃”,这是印度佛学心识与真如关系的正解;中国化佛学基于“性觉”观念——“心性本觉,自性菩提”,自然得出与体用逻辑思维相合的结论。

  由于中印佛学的基本观念不同和采用方法不同,造成两者正觉途径的差异:“性寂”观讲转依创新,而“性觉”观则讲返本还源;“性寂”观重在开发积极进取、趣向菩提的无漏有为法,“性觉”观重在息心归本、无为无不为;二者区别宛然。如何会通两者,是佛学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永恒课程,而“唯识”与“唯心”则是核心课题。认清“唯识”与“唯心”的真义,才可以说真正跨入了佛法大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