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武二年十一月,得知西征军的困境之后,刘秀终于作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召还邓禹,令其率领余部撤回洛阳。也就是说,实际上撤销了邓禹西征军主将的职务。
不仅如此,他在诏书中还特别叮嘱邓禹:“慎毋与穷寇争锋!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无得复妄进兵!”刘秀的意思非常明确:你邓禹虽然失败了,朕不怪你!你只要把剩余的士卒给朕完好地带回洛阳就可以了。至于消灭赤眉军的任务,朕亲自来处理!
在此,刘秀再次苦口婆心地叮嘱邓禹,不要再打了!你不行!可是,输红了眼的邓禹根本听不进去,把刘秀的谆谆告诫完全当成了耳旁风。他心中不服:“不是俺不行!不过是运气稍差而已!”在这种极端的、不正常情绪的控制之下,此后邓禹再次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将残存下来的这最后一点力量彻底葬送了……
公平而言,邓禹的确是个难得的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才。他擅长组织人士工作,尤其是以擅荐贤才、出谋划策闻名。总体来看,他是一个组织型行政人才,却不是一个军事人才。从邓禹收取各地民心以及在长安城中的一系列举措来看,处理内政是他的长处,在军事方面能力非常有限,领兵打仗是邓禹非常薄弱的一个项目。派他做西征主将,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选择。
邓禹之所以迟迟不敢与赤眉决战,思想深处的根本原因在于功名心作祟。他一心想成为韩信那样的百战百胜的开国名将,不想在自己的作战历史上留下失败的记录。他一心想着留名青史,功垂万代。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老校友―――刘秀才派他挂帅西征,把这个最好的机会留给了他。由此来看,刘秀派邓禹作为西征主将,存在着一定的私心。
客观地说,刘秀选择西征主将人选,违背了“惟才是举”的用人原则,把一个不适当的人选安排到了如此重要的岗位之上。他是因“关系、人情”用人而不是“因才用人”,最终,酿成了西征彻底失败的严重后果,造成了成千上万无辜民众的死亡,拖延了统一天下的时机。造成的后果之严重,甚至在两千年之后的今天,也都是令人不忍睹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用非其人,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失误!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足以后人引以为戒。
建武二年十二月,樊崇等人看到在长安实在无法立足,就胁裹着傀儡皇帝刘盆子,带领着数十万部众,离开长安,走上了东归之路。一路上,赤眉军不断发生士兵逃亡的现象。虽然如此,樊崇还拥有部下二十余万。樊崇等人认为,士兵逃亡,不足为奇。按照过去的老经验,只要找到了足够多的粮食,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流民追随他们。对此,樊崇深信不疑。
但是,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等待着他们的是一张早以铺开的天罗地网。“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些作恶多端、血债累累的魔头们的末日,就要到了……
第一,关于刘秀的逃亡路线。
刘秀等人在第一次北上宣慰的过程中,去过常山郡。因为他北上的路线就是走的真定--卢奴--蓟县这一条线。邓晨是他姐夫,又是常山郡的太守,焉有不见之理?
事实上,刘秀一行逃亡之时,开始是向西南方向逃窜---正是长安的方位。他们肯定是想原路先逃回常山投奔邓晨。“他们一路向西南方向狂奔,走过了涿郡、范阳、唐县等地,来到了下曲阳。此时,由于前方遇敌,他们不敢继续往西南方向逃,只好沿着北上时的路线,他们取道卢奴、安熹、安国,改向东南方向逃窜。”可见,刘秀不是不想去投靠邓晨,实在是去不了。
2、如您所说,“终水”好像就是为“绛水”之误。
当初,写作之时,我用的是电子版的河北地图,这个字我实在看不清楚。如果您有纸张版的地图,烦劳您看一下。如果漳河南边有条河叫做“绛水”的话,那就说明“终水”的确是为“绛水”之误。
3、关于“南宫”、“下博”、滹沱河之间的位置问题,自古以来的很多史学家都对范晔的记载迷惑不解。
关于这段史实,范晔的原文表述如下:“晨夜兼行,蒙犯霜雪,天时寒,面皆破裂。至呼沱河,无船,适遇冰合,得过,未毕数车而陷。进至下博城西,遑惑不知所之。有白衣老父在道旁,指曰:“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光武即驰赴之,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章怀太子李贤就在《光武本纪》的注释中写道:“山海经云:“太戏之山,滹沱之水出焉。”在今代州繁畤县东,流经定州深泽县东南,即光武所度处,今俗犹谓之危度口。臣贤案:呼沱河旧在饶阳南,至魏太祖曹操因饶河故渎决,令北注新沟水,所以今在饶阳县北。”在《后汉书。冯异传》中,李贤疑惑地说:“光武纪云,度虖沱河,至下博城西,见白衣老父,曰‘信都去此八十里耳’,是自北而南。此传先言至南宫,后言度虖沱河,南宫在虖沱河南百有余里,又似自南而北。纪传两文全相乖背。夡其地理,纪是传非。诸家之书并然,亦未详其故。”
对于这个问题,我当初写作之时也是非常疑惑。后来,经过思考,我在本文中是叙述如下:“过了滹沱河,刘秀等人一路南下,陆续渡过了漳水、绛水,来到了南宫县(今河北省南宫县西北)境内。此时,突然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刘秀一行剩下的几十个人,一下子淋成了“落汤鸡”。向南走了几里,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无人居住的破旧漏房。刘秀叫人把马车停到这个房子里,大家一起进去休息。。。。。。。次日,刘秀等人继续南行。由于前面的道路被封锁,无法前行。他们只好掉头北返。这一天,刘秀一行继续向前走,来到下博城西面的三岔路口,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走,一个个面面相觑。
此时,一个白衣老人却飘然而至。他站在路边,为刘秀指路:〃努力前进吧!信都郡的人依旧忠于大汉!他们依然在为长安朝廷守城!你们由此向南走八十里路,即可到达信都!〃”
我个人认为,滹沱河改道的可能性不大。刘秀他们之所以北返,很可能与当时前方遇阻有关。当然,这是我的一家之言而已。
回答读者问题
(十六)危如累卵
建武二年(西元二十六年),自从派邓禹率军西征以来,刘秀对于西线战局,一直是密切关注。到了这年冬天,当他关中战场的危局之时,心急如焚,异常焦虑。为什么刘秀在长达十几个月的时间里,没有派兵西援呢?这主要是与刘秀的全国战略布局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从几个月前的建武元年十月定都洛阳之后,刘秀就处在了一个四战之地,他面临着来自东、西、南、北四个方面的巨大压力,他几乎在同时与天下群雄开战!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出现了异常棘手的问题,让他目不暇接,手忙脚乱……
这一年的年初,远在关东的刘秀,真可谓是强敌环伺,局面极其严峻。
在东线,梁王刘永盘踞着以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声势浩大。不仅如此,青州流民军头目张步控制了甾川国的首府剧县一带,再加上留守青、徐的赤眉流民军首领董宪、佼强等人,气焰熏天,不可一世。为了确保洛阳东侧的安全,刘秀于四月命虎牙大将军盖延为东线主将,以驸马都尉马武﹑骑都尉刘隆﹑护军都尉马成﹑偏将军王霸等四人为副将,率军数万东征刘永,进围睢阳。双方在以睢阳为中心战场,杀的昏天黑地……
在南线,洛阳以南的绝大多数郡国都被前更始政权的大将们所盘踞,郾王尹尊占据了郾城、宛王刘赐、南阳太守王常占据了南阳。不仅如此,早在这年的四月,原本跟随朱鲔投降的讨难将军苏茂之后却又起兵,再次于广乐叛变。苏茂起兵之后,杀害了淮阳太守潘蹇,盘踞于广乐城,并派使者向梁王刘永称臣。他们结成联盟,同时向刘秀的洛阳政权发起了挑战。这还不算,在洛阳西南、东南方向,还有檀乡、五楼、五校等流民军在频繁骚扰,严重地威胁着洛阳的安全。
为了解除西南方向的威胁,刘秀急令骠骑大将军景丹、建义大将军朱祐、汉忠将军王常、骑都尉王梁、臧宫等率大军南下,讨伐弘农、厌新、柏华、新城、蛮中各部敌军。又任命祭遵为征虏将军,加封颍阳侯,也一痛随军出征。同时,为了确保洛阳南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