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的王朝:东汉帝国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迫于形势,他不得不委曲求全,迎娶了郭圣通。但他对郭圣通一直都很好。甚至到了后来郭圣通被废,郭氏本人及其子刘彊并没有因此遭到不测,郭氏家族与阴家的待遇完全一样,甚至还稍占上风。废皇后郭圣通、废太子刘彊都得以善终,郭氏家族反倒因此因祸得福。这在历代,也是不多见的。
  对于十一个儿子,他都是尽力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教育。为了防止他们骄奢淫逸,他经常将自己早年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器物赏赐给他们,还经常给他们写书信,告诫他们要牢记当年打天下的艰辛,不要重蹈前代贵族子弟败亡的覆辙。
  总体来看,刘秀作为一个从民间走出的天子,身上还保留着某些民间风格,人格很健全。即便是做了皇帝,从不恣意放纵自己,不喜欢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不喜欢喝酒,也不喜欢听靡靡之音,从不把珠玉当作珍宝。他曾令太官不要接受郡中奉献的珍馐美味,还把远方异国进贡的名马宝剑赐给骑士。自汉武帝以后,后宫嫔妃达到三千人之多。除皇后以外,有爵秩品级的就分婕妤、容华、充衣等十四个等级。而他执政期间,后宫只有皇后、贵人、美人等三个等级,一生只有郭圣通、阴丽华、许美人等三位正式的嫔妃,这在帝王之中也是不多见的。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善待功臣,手下的三十二位功臣,除了来歙、岑彭、刘植三人战死以外,其他的二十九人全部善终。这在中国历代中,也是极其罕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刘秀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中国古往今来的八百二十九位帝王,就私德而言,无能和他相提并论。他的个人品德,不要说是在容易萌生骄奢淫逸恶习的帝王之中不多见,就是在民间也是少有的。
  “打铁还需自身硬。”正是因为刘秀以身作则,以高洁的德行,他才能够以光明磊落的姿态,向全天下的所有人提倡儒学,表彰气节。也因为如此,无数的社会精英,无数的高节之士,才不远千里地投奔到他的门下。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实力并不出众的刘秀能脱颖而出,实现“平天下”的最高理想。
  严刑峻法,整顿吏治,遏制豪强,这是刘秀“柔道”治国的第三个层面。这是刘秀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体现。
  刘秀的为政之道,有宽厚的一面,也有威猛严厉的一面。刘秀的严刑峻法,针对的不是老百姓,而是那些贪赃枉法的狗官,而是那些欺压黎民的地主豪强。虽然,刘秀的洛阳朝廷本是在南阳、颖川以及河北豪强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然而,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刘秀抑止豪强势力的发展,尽量创造公平,同时也是为了加强朝廷对土地的管理,强化国家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为保持国家的稳定打好见识的基础。
  建武十七年,对于刘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刘秀解决了困扰多年的后宫问题,“度田检籍”工作也收到了成效。对于即位十七年以来的执政经验,也做了一些归纳与总结。这年的冬天,朝野内外,上下内外,一片静谧。一切事情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平静,没有任何异常。然而,就在转过年来的次年春天,一场意外的刀兵之灾又在南国大地出现了……
  (十一)履霜知冰
  “善因善果,恶因恶果”,吴汉六年前在成都播下的仇恨种子,终于破土而出,开出了“恶之花”。建武十八年二月,蜀郡将军史歆在成都集合麾下士兵突然围攻太守张穆。张穆仓促之下,被迫缒城而逃。史歆入城后,自称大司马,建立了自己的朝廷班子,这就是震惊一时的“成都兵*变”。
  史歆是前征南大将军岑彭的护军,精通兵法。对于吴汉当年的暴行,蜀人恨之切齿。史歆利用了这种情绪,发动民众,传檄周边,号召各地起来对抗洛阳朝廷。很快,宕渠(今四川省渠县)人杨伟﹑朐忍(今四川省云阳县旧址)人徐容等各起兵数千人。成都及附近县乡一片狼藉,益州十郡大震,各郡再次陷入了混乱中。“解铃还需系铃人”,刘秀闻变,再令吴汉为主将,武威将军刘尚、太中大夫臧宫为副将,率汉军一万余人入蜀平叛!
  自入春以来,中原各郡都发生了严重旱灾。刘秀忧心如焚,在长安祭祖返回京师途中,他于三月下旬专程赶到蒲坂祭祀后土神,祈祷天下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月十五日,刘秀返回洛阳。他不顾鞍马劳顿,立即下诏:“今边郡盗谷五十斛,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除此法,同之内郡。”四天后的十九日,他又赶往河内郡视察旱情。二十九日,他才风尘仆仆地返回洛阳。这年的旱情极为严重,几乎举国受灾。但由于刘秀亲临赈济,各地官员不敢怠慢,措施有力,“人相食”的可怕景象没有再现。
  到了秋天,灾情大大缓解,刘秀心中松了口气。由于日夜操劳,他时常感觉精力不济,每每头昏目眩。为了调养散心,他再次决定回故乡去住一段时间,顺便巡视各地。十月初,刘秀从洛阳出发,前往章陵。与以往一样,在途中他走走停停,一面修养思索国事,一面考察沿途的吏治民情。
  数日后,他来到章陵祭扫父、祖之墓。随行的五宫中郎将张纯、太仆朱浮二人联合上奏:“依古礼,陛下应撤除章陵四亲祭庙,改用四位先帝的祭庙代之!”大司徒戴涉也建议:“应立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座祭庙以代四亲庙。”
  刘秀与前汉诸帝的世系对照是:
  汉景帝――武帝――昭帝――刘进――宣帝――元帝-――成帝
  汉景帝――刘发――刘买――刘外-―刘回――刘钦-――刘秀
  依辈分推算,刘秀应算是汉元帝的后代,与汉成帝是一辈人。张纯、朱浮、戴涉三人的意思是:陛下既是打着“中兴汉室”的旗号起家,就应遵从古礼,依法尊奉列祖列宗,而不应该为“私亲”立庙!从感情上说,刘秀当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但是出于大局考虑,他不得不接收这个现实:自己的“皇考”不再是刘钦,而是汉元帝刘姡А?闪纳福荒茉诜钦匠『霞漓肓耍
  此后,他又马不停蹄,继续南巡视察。二十四日,车队抵达宜城。此次南巡,刘秀在章陵一带呆的时间很长,足足巡回了两个月之久!直到十二月末,他才带着随行人等返回洛阳。
  在赈灾、巡视过程中,他对地方吏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亲眼目睹了各地民众在灾害突临蒙受的痛苦,而各地太守、县令权力过大,他们仗恃着“山高皇帝远”,鱼肉盘剥百姓的事屡见不鲜。经过深思熟虑,刘秀终于理出了新思路:改革制度,加强官员监督。他决定:撤销州牧,改设刺史!很显然,这道诏书用心良苦,也成为建武政风由“宽厚”向“严猛”的晴雨表。
  将州牧改为刺史,区别在哪里呢?古时以九之长为“牧”,“牧”稍具贬义。即以帝王角度睥睨天下,视民众如牛羊牲畜。州牧如放羊牧牛之羊倌、牛倌,隐有管理卑下之意。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三部:冀、幽、豫、青、兖、徐、荆、扬、益、凉、并、交及司隶校尉直辖区。所谓的“部”,就是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每部改设一“刺史”,品秩六百石,职责是代表朝廷监察本部所有官员,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但刺史只具有监察职能,却没有行政职能。刺史只能监督考察太守、县令们是否遵纪守法、依法行政,本身却不处理民政事务。
  可到了汉成帝绥和元年(即西元前八年),成帝又将刺史改为牧。刺史可乘传奏事,总隶于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形成了一个从上而下的两级监察机构。最初,汉武帝设立刺史的本意,目的是让新进之士勇于任事,借助其“出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对地方高官予以监督。可成帝似乎认为用低级别的官员监督高官有违礼制,撤销了各部刺史,改设州牧,品秩也是二千石。至于哀帝时,一度改回汉武帝时期的旧制。王莽篡汉后,追慕上古之风,又将刺史改为州牧。
  无论是“州牧”还是“刺史”,名称虽有变化,但其职责却基本相同:刺史只有监察权,而没有行政权。而且一般是巡回走访调查,没有固定的驻地。
  此刻,刘秀改州牧为刺史,并非简单恢复武帝旧制,而是以此为基础加以损益。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全国十三部,他只设置了十二名刺史。剩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