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是中国近代印刷业发展的极盛时期。在当时的印刷中心上海,集中了一批印刷行业的先进分子。他们在民族危亡之际,为振兴中国的印刷工业,呕心沥血,艰苦创业,努力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致力于培养中国的技术人才;他们发起成立印刷学术团体,开办印刷技术学校,研究新的印刷机械和技术,在推动近代印刷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可贵的贡献。
1933 年5 月,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印刷学术团体——“中国印刷学会”在上海光裕里58 号成立。最初,根据学会章程,设立了由五至七人组成的“全体会员大会执行委员会”。下设总务、教育、研究三个系。次年12 月改设理事会,由郁仲华(主席)、唐镜元(副主席)、糜文溶(书记)、柳溥庆(会计)、沈莲芳5 人组成。共有会员26 人。理事会下设杂志编辑委员会,由柳溥庆任主任,委员有糜文溶、高元宰、沈励吾和顾秋水。
中国印刷学会的成立,是中国印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印刷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在印刷科研、印刷教育、印刷出版和技术交流诸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历史新时期。
3。印刷科研工作的开展及成果。
远在中国印刷学会成立之前,国人已对西方传入的近代印刷技术进行研究、吸收和利用。例如:1900 年,上海文明书局的赵鸿雪先生根据西文图书资料介绍的照相制版法,成功地进行了照相铜锌版的研制;1902 年,上海文明书局研制珂罗版印刷又获得成功并付诸实施;1933 年,柳溥庆在上海三一印刷厂采用平凹版制版工艺,成功地印制了《美术生活画报》,更于1936年采用四色平凹版新工艺,印制了《中国印刷》第一期插图。插图画面层次丰富、网点光洁,至今仍色彩鲜艳,为中国三十年代印刷水平之实物见证。1935 年,柳溥庆、陈宏阁研究中文照相排字机获得成功。1935 年9 月29 日的上海《申报》和1936 年第一期《中国印刷》对此作了类似的报道。上海《申报》在“留法学生柳溥庆发明照相排字机”大字标题下报道云:“近国人美术照相制版专家柳溥庆君,费数年之心血,应用照相原理设计制造排字机。其构造极为精巧,所占地位仅一小间,即能排制各种大小字号之文字,且备有隶体字及其他美术体之字模,可以排印各种书报杂志。闻该机现已制成,正向实业部请求专利。”据图样分析,柳氏研制的这台照相排字机,与五十年代开始生产使用的第一代手动式照相排字机原理相同,结构相似。在三十年代社会、技术条件下能研制出这样水平的照相排字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遗憾的是,这一成果因发生在八一三事变日军侵占上海时期而未能付诸应用。
4。印刷教育事业的开端。
历史上,中国在印刷技术的传授和继承方面,一向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直到本世纪初方有学校教育之出现。1904 年清朝军咨府所属京师测绘学堂开设制版印刷班,为中国以学校进行印刷教育之开端。中国印刷学会成立后,有计划地加强了印刷学校教育。计有1933 年成舍我先生创办的北平新闻专科学校,李石曾先生创办的上海图书学校以及上海斯高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镇江中华三育研究所印刷部,上海中国美术制版印刷函授学校等。以上海图书学校为例,该校以“即工即学生产自给”为宗旨,设图书、出版、印制、组织四科,补习、训练二班。其中印制科设有印刷工场,名为“工读印制社”,下分印制、排字、浇铸、制模四股。印制科的学生修业三年,设中文排字、西文排字、铅印、石印、铸字、浇胶、浇版、装订、制版、铁工等课程。
5。印刷书刊的出版。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曾出版贺圣鼐、赖彦予著《近代中国印刷术》和印刷专业杂志数种。其中:《近代中国印刷术》详细介绍了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情况,它的出版,为后人了解和研究近代印刷的发展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出版印刷杂志,计有《中华印刷》、《中国印刷》、《艺文印刷月刊》、《神州印刷》四种。其中:《中华印刷》创刊于1935 年,高元宰主编;《中国印刷》创刊于1936 年,系中国印刷学会主编之季刊;《艺文印刷月刊》1937 年创刊,刘龙光主编;《神州印刷》仅见于《艺文印刷月刊》之收购书名广告,未见实物流传。这四种印刷专业杂志,以《艺文印刷月刊》影响最大、发行最久,共出版25 期。内容多为介绍国内外印刷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及国内外印刷发展情况。
中国印刷学术团体的创立和印刷科研、印刷教育、印刷专业书刊的出版等印刷事业中新兴领域的肇始和发展,是中国近代民族印刷业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中国印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印刷设备器材工业的萌芽和发展近代印刷采用机械设备和相应器材进行生产,离不开印刷设备及器材工业的支持和配合。早期的印刷设备、器材,均由国外进口。后来随着中国近代印刷工业的崛起,国人自办的由维修、仿制到自行设计和制造近代印刷机械设备的机器制造厂和造纸、制墨等相关企业应运而生并得到初步的发展。1895 年,中国第一家印刷机械厂——李涌昌机器厂在上海创立。随后,公义昌机器厂、贻来牟铁工厂等七家印刷机器厂相继建立。这八家印刷机器厂建厂初期均以印刷机修理为主要业务。辛亥革命后,上海、北京、青岛、广州、长沙、长春等地纷纷建立印刷机器厂。这些印刷机器厂除修配印刷机外,开始生产石印机、铅印机、圆盘机、切纸机、照相机等当时亟需的印刷机械设备,为中国印刷机器制造业之先驱。此后,除魏聚成、顺昌、姚公记、明精等一些规模较大的印刷机器厂陆续创建外,商务印书馆等大型出版印刷企业也自建印刷机械修配和生产机构。其中商务印书馆自1903 年起即开始生产石印机、铅印机、铸字机等多种印刷机械设备,到1926 年,已扩建成有相当规模的华东机器制造厂。
(四)近代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近代印刷术虽来自欧美,但其由印刷数十个字母组成的西文转向印刷数以万计的中文,为我所用,则非国人参与不可,故其在中国有着一个吸收、演进过程。即使在传入初期西方传教士对中文活字的研制中,也同样离不开国人的参与和配合。1807 年马礼逊来华雇人刻中文字模,受雇者自然是中国人。1832 年前石印术传入中国,这手书中文上版者,也必是中国人。此后,无论凸版印刷、平版印刷,还是凹版印刷,在其传入、发展进程中,国人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譬如:1909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乃倩字学家,将姜氏排字架悉心厘正,。。从此排印报章时文困难减矣”①。1922 年,张菊生先生从排字架、铅字分类法和铅字检查法三者同时入手革新,又创新式排字架。
1909 年,商务印书馆创制二号楷书铅字,由徐锡祥镌刻字模。1916 年,① 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群联出版社1953 年版,第261 页。钱塘丁氏仿宋代精刻欧体活字,倡制“聚珍仿宋活字”。1918 年,海陵韩佑子先生创制“仿古活字”。
1925 年,王宠佑先生创制华文排铸机。
1902 年,赵鸿雪先生研制铜锌版制版法,历时数月而告成。同年,又试制珂罗版,亦告成功。
1888 年,元和王肇鋐在日本习得雕刻铜凹版之法,并著有《铜刻小记》详记之。
1935 年,柳溥庆先生费数年心血,研制成功手动照相排字机。
从以上数例,可见国人在西方近代印刷术传入与发展中作为之一斑。正如贺圣鼐先生在《近代中国印刷术》一书的“结论”中所说的:“综观此过去数十年吾国印刷术,诚不可谓之无进步。历年派人至东西各国学习考察,同时不惜巨金,延选高等印刷技师,教授艺徒,故数十年间,印刷人才辈出,凡外国印刷之能事,国人今皆能自任之而有余,其技术之精者,直可与外来技师抗衡。”①二、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印刷业的破坏和摧残1937 年,日本的侵华战争,给正在崛起中的中国近代印刷业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和摧残,使崛起并高速发展着的近代印刷业迅即从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