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样,面对一座圣洁的高山,人们放弃登顶,而是停下来欣赏她神秘且宁静的美丽;面对一棵参天的古树,人们放下斧锯,而是铲除杂草堆肥浇水,让它长得更大更高;面对一泓清澈的净水,人们拒绝排放污秽,使之“春来江水绿如蓝”,只有到那时,人类才算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力量,什么叫征服,什么叫智慧,什么叫和谐。
城市减灾忠告面对事故灾难,最可怕的是麻痹
一座“险”了几年的大桥终垮塌
2004年6月10日清晨6点50分左右,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庄台镇村民胡韬突然听到辽河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水响,他发现眼前的305国道大辽河田庄台大桥的一段桥面已经消失了,桥下水面还在波动。6月12日,胡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听到声音时就想,肯定是这座险桥塌了!”大洼县平安农场曹菜村村民何秀云亲眼目睹了大桥垮塌一刻。她告诉事故处理指挥部:当时,她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到河对岸的营口市水源镇上班,骑到大桥中间时,看到前方桥板开始平行下坠,导致一辆四轮农用车也随之落入水中。而何秀云当时距桥板断裂处不足3米。此时,她又发现对面有一辆农用三轮车卡在断桥边缘,同时发现河里有人浮出水面奋力挣扎。她立即高喊“快救人!”等到落水者上岸后,她才离开现场。发生事故的305国道大辽河田庄台大桥连接营口与盘锦两市,大桥北起第15孔桥板脱落,桥板脱落处距水面8。4米,河水水深14米。
事故发生后,由于目击者反映共有三辆车落水,当地紧急组织盘锦、营口两市及鲅渔港的潜水员下水搜救,海军旅顺保障基地防险救生船大队也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事故现场搜救人员达到200多人,并采用了彩色图像声纳设备进行探测,搜索范围共7万平方米左右。通过连续两天的水下搜寻,没有发现落水车辆。根据当地公安部门对目击人员重新进行核实的结果,加之未接到寻车寻人的报案的情况,事故处理指挥部认定大桥桥板脱落造成一辆农用车落水,两名落水人员逃生,是一起无人员死亡的意外事故,搜救工作也告一段落。当地发布的无人员死亡的结果无疑让人松了一口气。这座大桥早就是一座险桥,但一直未得到有效整改,并且来往超载车辆只要缴罚款,就畅通无阻。一直这样险下去,垮塌是迟早的事情!有人这样评论:“田庄台大桥垮塌不是意外,零伤亡的结果才是意外!” 305国道大桥垮塌让人震惊,无人死亡的结果让人欣慰,但事故本身的背后却再次让人思考。
安全是人类生活质量的基本指标之一,近年来,全国各地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在一次次事故之后,管理部门对责任人“严肃查处”,具体部门“痛定思痛”、“停产、停业整顿”,但已发生的悲剧却已无可挽回。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法司司长黄毅说:“305国道田庄台大桥垮塌事故虽初步认定无人死亡,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可避免。这起事故让我们看清楚在安全生产、公共安全方面还存在不少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整改。”一个几年前就存在安全隐患的大桥,直到垮塌才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黄毅司长对此评论说,这说明在安全问题上,各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还有很大距离。在最近的督察中,仍然发现各地有不少已经发现安全隐患,但缺乏整改措施的情况。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但愿这次大桥垮塌事故给我们实实在在敲响警钟,绷紧心中的安全弦,杜绝类似“意外性事故”的发生。
最不该忘记的却最容易忘记
2004年1月出版的星河著科幻作品集《空间错落有致》给我们一个假设:如果有一天,人类文明因为某种原因——也许是自己的核战争,也许是天外飞来的小行星,也许是别的什么突发的灾难——面临崩溃时,人们会如何去面对?莫非真的会像科幻电影中所描述的那样,有英雄献身去阻止灾难的发生;或是通过随机选择的方式让部分人进入地下防护设施,由冷酷无情的计算机扮演遴选幸存者的上帝角色?而幸运获选的人们与不幸被排除在掩体门外的人们竟能平静地接受这种抽签的结果并严格遵守?真的十分怀疑。因为灾难的来临永远是那么突然,就像飞机在天空中蓦地撞上飞鸟,就像汽车在小雨里身不由己地冲向护栏……很多时候灾难根本不在我们的预测之内,却又是那么真实迅速地发生了,而那时的人们几乎无法用理性来思考问题。
也许面对突发的灾难,《潮啸如枪》中的场景才是真实可信的:严厉而睿智的部落长否定了以抽签方式发放应急所用的“营养面罩”的意见,而是发到谁就是谁;幸运的人们亲眼看到另一群同类在汹涌的洪水中挣扎着死去;一个好心助人的小姑娘的“营养面罩”被大人们争相抢夺,却无人愿意再归还给她……面对这些,部落长的话语冷静而透彻:“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靠团结和互助渡过难关的,但每次也都因此踩熄了文明的火种。”所幸这次,正是由于有了部落长的果断和冷酷,才在洪水之后让更多的人生存了下来,文明也才得以延续。
其实,当我们为那些被洪水淹没的高台上的人群悲伤时,我们也许只是在自欺中悲天悯人——就像很多人热衷于追究悲剧的原因只是因为悲剧没有降临自己身上一样,远观的位置令我们能够深深地体味幸运,感悟现实生活的美好。但是,一旦这样的悲剧真的降临到我们身上时,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去考虑其他人的生存与毁灭吗?也许,不去抢夺他人的“营养面罩”、不把他人推向洪水已是我们勉强能够保存的文明特征了——事实也许比这更坏。
面对灾难的态度人类从来就是不一样的。有道是:泳者易溺;康者易疾。这是因为泳者、康者自我意识中的优越感起作用,从而失去了警惕性的缘故。同理,居安而易忘危。
人们常常会这样:最不该忘记的却最容易忘记。无论是一个天天向上的人,还是一个蒸蒸日上的民族,最容易忘记“居安思危”;因而养成麻痹大意、松懈懒惰,甚至是报喜不报忧等种种心理惰性。“敌存灭祸,敌去招过。”于是,在突发的危难面前,就会或不以为然或惊慌失措,都无以从容而有序地应对,其结果常常带来个人与国家无法估量的命运悲剧。这绝非危言耸听,因为世界大同作为人类理想,还仅仅停留在令人向往的理论上。此外,当今科技的进步还不足以完全认识与把握大自然,所以天与人自己都还是制造灾难者,随时随地发生灾难不可避免。2003年春夏陌生的“非典”偷袭人类就是再一个明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2003年全国“抗非”取得“送瘟神”的全面胜利。然而,重要的是“送瘟神”之后,我们要铭记“居安思危”,并把它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理智地总结教训是把付出巨大代价的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所在。宋人杨万里有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皆如此,如果以为战胜一次艰险,就可以尽享一马平川的顺畅,而料想不到你是刚刚进入万山圈里,不知前面还有多少高山要爬,那仍然是没有从坏事中引出好结果来。
对此,我们还要向成立于1802年的国外老字号企业杜邦学些危机应对理念。终日与危险化学品打交道有200年历史的杜邦,走到今日靠什么?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查布朗在一次谈话中指出:
(1)“别人从事故和问题中看到的可能是对企业声誉、领导形象的影响,而我们从中则看到了机会。事故给了我们完善的机会。”我们一些企业的领导在面对事故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会不会承担行政或法律责任,于是灾害发生之后,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也无承担责任的诚意,更缺少改正不足的决心,最多只是象征性地做些指示和表态,搞些虚张声势的检查和整改,可这种所谓的大动作除了能起到转移视线、掩人耳目的作用之外,从长远来看对工作的改进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一阵闹腾过后,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隐患还是那个隐患。
(2)“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取决于态度和决心,在杜邦,我们有一个信念,所有的事故都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