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三卷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 作者:石一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益、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并以此来作为一种人生励志。事实上,杨逵在绿岛时期的文艺性思考,已经更多倾向于生活、土地、民间等话题,逐渐凸显其草根性文学的性质,并为杨逵晚年明确提出“草根文化的再出发”,奠定了文艺思考的基础。 
  杨逵绿岛时期的创作,也曾涉足诗歌领域。一般人们了解比较多的,是杨逵的小说、戏剧等创作,其实他的诗歌尝试也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实践。早在日据时期,杨逵就已经开始诗歌创作。1942年7月13日刊登于《台湾新闻》上的《孩子们》,应是他最早发表的诗歌。他的遗稿里还有三首日文诗作,如《病儿》、《不要悲伤——写给女儿》、《送别老师》,其原稿纸上标明“首阳农园”的字样,这应该是他写于日据时期的诗篇,内容主要是揭示殖民地台湾的差别教育制度、孩童生活的贫寒以及现实社会的不仁不义。光复初期,杨逵在报刊上继续发表诗歌,作品有《却粪扫》、《上任》、《生活》等。其内容重在反映国民党政府接收台湾后社会百业萧条、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现实场景,诸如《营养学》里所说:“先生教营养/学生学营养/乌板写白字/先生亲像白令系/学生饿到廋瘪瘪/壁顶的饼不得止饥”。杨逵:《营养学》(童谣),原载《台湾力行报》“新文艺”副刊第3期,1948年8月16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 
          (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30页。这类诗歌多以台湾话文的民谣或童谣形式出现,并配之以充满讽刺与幽默色彩的漫画。 
  绿岛十年,杨逵的诗歌创作明显增多;《八月十五日那一天》、《十月好风光》、《胜利之歌》,是以回眸的眼光,谱写抗战胜利、台湾光复的可歌可泣历史;《祝你们新年好》、《黎明曲·公鸡叫》、《十年》、《大潮》、《青年》、《我们不是麻雀》、《一粒好种子》等诗篇,则特别表达了希望台湾人民珍惜历史与今天,团结奋进,不断开创民主、自由、幸福的新乐园的理想。而在《人生》、《学习》、《工作》等诗篇里,杨逵反复倡扬的,是那种既便征途荆棘满布,依然勇敢前行的韧性斗争精神。值得注意的是,《百合》、《明年还要好》、《月光光》是以童谣形式创作;《我要克难一把琴》采用民歌体而为,无论它们是写家庭的离散情境,还是在写漂泊在外的父亲心愿,都对未来怀有一番美好梦想,充溢着一种笑看人生命运波折的乐观情怀。 
  杨逵的诗歌写作,内含一种执著鲜明的诗精神,它与作者毕生坚持的文学理念,是一脉相通的。正如杨逵后来在《即兴》一首诗里所表现的那样: 
   
  记得小时候 
  我是蛮喜欢诗的 
  时常到旷野里追逐 
  把诗当歌唱! 
  与蜻蜓、蝴蝶赛跑。 
   
  但在好久好久一段时间 
  我却背向了诗 
  既不作也不唱 
  因为讨厌“皇民之道” 
  赞美“七七”的暴行 
  更是叫人无法忍受的残酷! 
   
  我不爱听悲歌 
  悲歌却从地牢里响起 
  就像老牛的叹息 
  我不爱听悲歌 
  周遭的阴沟里 
  却传来一大群老鼠 
  吱吱叫著在抢食。杨逵:《即兴》,原载《自立晚报》副刊1982年8月27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68—69页。 
   
  杨逵所推崇的诗精神,具有鲜明的知识分子的良知与品格,它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我不会写诗,却喜爱真诗。 
  为了它, 
  就是要跑五千里路去找寻也愿意。 
  真诗里头,充满着诗精神。 
  它表现的是心声,叫人向往。 
  它爱真、爱善、又爱美。 
  等权势碰到头上来了 
  为所信仰的, 
  随时可以把生命赌注! 
  …… 
  屈原—— 
  他用生命写下了史诗。 
  伽利略—— 
  他在死的威胁之下, 
  还唱着“地球正在转动”。 
  在这里—— 
  没有屈服,不会阿谀。 
  这才是真实的诗精神!杨逵:《诗精神》,收入《杨逵全集》第13卷(未定稿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445 
          —446页。 
   
  向往真诗,讨厌伪诗;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这正是杨逵的诗精神所在。这样的文学观,与屈原所追求的毕生求索、无怨无悔的文人风骨,是一脉相承的。 
  杨逵绿岛时期的散文诗歌,是他在日文转向中文的艰难语言转换中磨砺而成的。它往往以真实生动的生活体验,平凡深刻的人生哲理,真挚感人的亲情爱心,素朴自然的文学风格,将身陷绿岛的所见、所闻、所历的生命经验娓娓道来,就像“我手写我口”一般,不加雕饰地自然流泻而出,中文创作由此渐入佳境。且看杨逵在《我的小先生》一文中,描写自己和叶陶向当时尚在小学一年级就读的次女素绢学习国语的场景: 
   
  有时候,碰到了她不认识的字,就翻翻字典,ㄆ……ㄤ……ㄆㄤ。ㄆㄤ、ㄆ′ㄤ、ㄆˇㄤ、ㄆㄤ′ ——像妈妈的叫胖! 
  这样逗得大家大笑一场,笑完了课还是要继续进行。 
  小先生教得津津有味,老学生也未曾感到厌烦。 
  在念歌谣的时候,念得高兴时,我们小先生就站起来指挥,要老学生们来一次大合唱;兴致来了,小先生就从我的膝盖上溜下去,在八叠大的起居间开始跳她的舞。 
  这时候,老学生免不了就要鼓掌来给她捧捧场。杨逵:《我的小先生》,绿岛《新生活》壁报,1956年1月;收入《杨逵全集》第10卷(诗文卷·下),(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303页。 
   
  在真实生动的场景中平添诙谐幽默的情趣,于平凡质朴的文字中蕴含深刻隽永的题旨,既便是日常生活,也被杨逵赋予一种素朴的诗意和乐观向上的生命情趣。由此看来,笔下流淌的是真情,心中放飞的是理想,荆棘之途坚持的是精神,这正是杨逵的绿岛诗文给予我们的人生启迪。    
结  语  
  走进杨逵的世界,你无法不让自己心生感动,情怀敬仰。 
  杨逵,一部博学厚重的大书,把你带进长长的历史隧道,带进纵深的社会地带。多栖作家、文坛编辑、大地园丁、绿岛囚犯、不朽老兵……,杨逵所拥有的多元人生角色,他所经历的殖民地创伤经验和戒严年代的命运遭际,连缀了台湾的历史、政治、文学乃至广阔的生活视野,为你展示出台湾的社会地图和文化的百科全书。 
  杨逵,一部脊梁挺直的大书,碑石一般铭刻着中国人的抗争精神,给你以无穷尽的人生动力。杨逵对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抗争精神情有独钟,透过伯夷、叔齐、司马迁、杜甫、岳飞、文天祥等古代先贤和文学大家,他延续了中国历史上的抗议文学传统;承接鲁迅的现实反抗道路,他又与赖和一同开创了台湾抗议文学的先河。以“放胆文章拼命酒”的抗争姿态,抒写出乡土台湾的灵魂和风骨,这就是杨逵永恒的历史定格。 
  杨逵,一部意境高远的大书,不断打开你思想视域。太深的历史忧患,孕育出太多的美好心愿;曾经的亚细亚孤儿记忆,让杨逵充满渴望民族团结、两岸统一的愿景。在他眼里,有形的澎湖沟或许可以割断两岸一时,而文化血脉的传承,文学力量的互动以及人性精神的濡染,却坚忍不拔地推动着时代的潮流,创造出民族历史进程的新高。杨逵一生梦寐以求的,是自由、民主、幸福的台湾新家园,是统一、和平、繁荣的中国新前景。 
  杨逵,一部意犹未尽的大书,让你久久徜徉,品味再三。文章素朴而内蕴丰饶,生活平凡却极见深刻,心语倾诉则意怀诚挚,人格的魅力令人肃然起敬。更何况,做真人,说真话,写真文章,凡小说、诗文、戏剧、评论,皆出自真情;一路走过去,身后留下的是一座文学的宝库,生命的长卷。 
  永远的杨逵,一部读不尽的大书。    
附录:杨逵文学活动年表  
  1905年(出生) 
  生平与文学事迹 
  10月18日(农历九月初一),出生于旧台南州大目降街三百四十七号(1921年改称新化镇),父杨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