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台湾作家研究丛书]第三卷冰山底下绽放的玫瑰--杨逵和他的文学世界 作者:石一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七事变后,整个台湾的文化运动几乎被“皇民化”运动淹没了,于是我只有放弃一切,全力垦殖首阳农场(取自首阳山典故,自勉宁饿死也不为敌伪说话),一直坚持了八年。杨逵:《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孩子》,原载《联合报》1982年8月10日;收入《杨逵全集》第14卷(资料卷),(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28页。 
   
  首阳农园的创建,颇为周折。当时,因为不忍心让三个孩子挨饿,杨逵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米店赊欠,以至于欠债二十元。在日本警察的唆使下,米店老板竟将多年主顾的杨逵告上了法庭。这时,朋友健次因建议杨逵种花,并在火葬场后面,为他代租了一块两百坪的土地。这片土地在今天台中市五权路附近的旧时火葬场旁边。当时人们都称这火葬场为“烧死番仔”,因为它是专为日本人用的。然而,要开辟这块土地,租金就需要三十元。一贫如洗的杨逵,四处奔波借贷,却连连碰壁。 
  就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平素喜爱文学、早有结识杨逵愿望的日本警官入田春彦,在友人的陪伴下前来拜访。目睹杨逵家徒四壁的困境,入田春彦当即拿出一百元救助。杨逵盛情难却,心中百感交集。平日里总被日本警察跟踪、骚扰,今日竟然有如此奇遇!杨逵与入田春彦,也由此成为肝胆相照的生死至交。 
  靠了这笔钱,杨逵还清了米店、杂货店的债务,用剩下的钱付了土地租金,最后连一把一块多钱的锄头也买不起,只好向人家借用。这时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晚间敲门,原来是东京时的老同学林怀古。林君当晚邀请杨逵上酒家喝酒,杨逵因为心情郁闷,喝得酩酊大醉。隔天早晨,林君再度造访,说要观赏杨逵的花园,但看到的却是杨逵用借来锄头开垦了一半的荒园。林君感慨万分,便捐了二十元来相助。杨逵用这笔钱买来水壶、锄头和种子,在新开垦的土地上播下花种,心中充满了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以首阳山的故事而命名,杨逵由此开创了“首阳农园”。 
  遭逢乱世,面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强权,不同的人做了不同的选择。一些人跟随日本去做驯服的“皇民”,也有个别作家充当了“皇民文学”的御用工具;但更多的人则以自己的方式选择了疏离或反抗的态度。 
  杨逵于乱世中当了花农,走上隐居的归途,这本身就是对日本殖民当局强令台湾人民“归顺”和“趋同”的一种无言的反抗。而将新开垦的农场命名为“首阳农园”,无疑是表明心志,彰显精神,它充分体现了杨逵不与日本殖民者妥协的民族气节,从中也可看到中国人文传统和爱国精神在台湾岛上的血脉流传。古人有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宁愿饿死首阳山的壮举,今人则见杨逵开荒园以种花、避乱世则明志的人格风范。 
  在“皇民化运动”的喧嚣中,一些缺乏民族志气的人,也不时劝说杨逵何不立定志向,为“国家”效力?每逢此时,杨逵便苦笑答道: 
   
  我哪里有此种才能?我自己认为该做的是,向蔬菜与花朵浇水、施肥,让它的嫩芽长高。如果蔬菜与花朵遭到虫害,就将害虫一只一只地捏死,若长出杂草就要除掉,这就是适合我的志向了。当然,这些工作只能在我稍微能自由活动的首阳农园里做。杨逵:《首阳园杂记》,原载《台湾新闻》1937年3月30日至4月2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486页。 
   
  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日子里,杨逵常常意味深长地引吟东方朔的《嗟伯夷》,并以此作为支撑自己的精神动力: 
   
  穷隐处兮窟穴自藏 
  与其随佞而得志 
  不若从孤竹于首阳 
   
  杨逵虽然归隐,但他并非遗世而独立,而是在冷眼看乱世的同时,保持了一种内在的人生进取精神。杨逵执着守望的是伯夷叔齐的精神,并不是要仿效他们心甘情愿地饿死;他认为,“虽然同是首阳山,但是有觉悟、肯奋斗、求生存的人未必就会饿死,我想起了被我们祖先赶进山里头的同胞们,他们就是仍然生存着,并且保持了比平地人更为健壮的身体”。(同上,第497页。)虽然避乱世于首阳农园,杨逵却始终在等待机会传达自己的人生奋争;他一心一意建设的首阳农园,并非陶渊明式的世外桃源,而是标志着他对健康大地的拥抱,对活生生世界的创造。 
  从文化斗士到归农园丁,在这种非文化生活方式的转换面前,一方面,杨逵是以清醒而达观的眼光,将其视作春夏秋冬的周期性循环交替,以现实的态度坦然面对现实。另一方面,杨逵所眼见的文坛悲剧,令他哀伤震惊。这一时期,在政治高压和贫病交加的环境中相继自杀或病逝的台湾作家,就有一打以上,而且多在二三十岁的青春年华。著名诗人杨华,因为“治安维持法违犯被疑事件”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出狱后身患肺病,穷困潦倒。在杨华最困顿的日子里,杨逵曾于1936年5月4日的《台湾新文学》杂志第1卷第4号上发出紧急呼吁:“优秀白话诗人杨华,因过度的诗作和为生活苦斗,约于两月前病倒在床,曾依靠私塾教师收入为生,今已断绝,陷入苦境,期待诸君捐款救援,以助其元气,病倒于屏东市一七六贫民窟。”这个紧急呼吁发出不到一个月,杨华最终于1936年5月30日悬梁自尽,年仅三十岁。文友们的英年早逝,让身患肺病的杨逵百感交集,痛心扼腕,也更坚定了他拥抱健康大地,以生命的坚持来抗争黑暗现实的决心。当他一面吐血一面拿着锄头垦荒时,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杨逵说:“不管怎样:我还不想死,总想多活几天,使我的身体变成耐得住西北风。耐得住大台风吹打般的强壮。这是目前惟一的希望。”杨逵:《首阳园杂记》,原载《台湾新闻》1938年3月30日至4月2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2月版,第496页。 
  杨逵于乱世中选择了归农,每天早出晚归,栉风沐雨,一寸一寸地新翻泥土,一颗一颗地撒下生命的种子。当时杨逵也看了许多种花的书,多是日文的。但台岛的风土毕竟与日本不同,靠书本经验去种植,始终长不出好花来。因为缺乏实际种植经验,不熟悉风土、气候、季节的耕作规律,第一年几无收成。于是杨逵带着叶陶四处走动,参观别人的花园,借鉴花农的经验,也订购一些相关的园艺书籍,期待来年的花园丰收。叶陶由此向别的花园取花来卖,开始了卖花婆的生涯。她从前从事抗日活动,四处演讲,知名度高,认识的人也多。靠了朋友们的帮助和照顾,卖花的生意得以维持。更没想到的是,终日与泥土为伍,田野里空气新鲜,又兼体力劳动,杨逵的体重竟然增加了二三斤,面目黧黑,苍白尽失,肺病渐渐不治而愈。杨逵常跟人开玩笑,说他是以一根锄头治好了肺病。 
  不仅如此,在首阳农园的劳作中,杨逵还有了新的生活发现和诗心颖悟。从被野草掩没的花苗,杨逵发现,农学家们用心研究的,往往是耐寒耐热、不怕风不怕雨的优良品种。由此想到,既然植物可以改良品种,人何以不能改善他的品质?而不认输、不认命,正是人们抵抗社会风雨的优良品质。从自己一柄被偷走的锄头,杨逵想到了这个世界的悲哀:人好比蝼蚁,为了活命须要锄头和面包,不偷盗就无法生存,这才是问题。透过首阳花园的建设,杨逵强烈地感受到来自活生生世界的生命诗意: 
   
  说起来,在这个将成未成的花园里,在这小小的世界,仍有着丰富的诗情,在这间草房的旁边有几间猪舍,虽然阵风频频送来异味,花园的出口也还有火葬场,每日都焚烧了一些人,南风一吹,心旌的异味就传过来,来访的朋友经常觉得很不自在,但浇花施肥时和老农闲谈起来仍有诗情,可惜我终究不是诗人,无法形诸笔墨,但在这一小小世界里所感觉到的诗意却比每天报上出现的诗更浓厚。有能力为赋作诗的诸君,希望大家能发现更多的诗情,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世界,写出一首首有生命的诗。杨逵:《首阳园杂记》,原载《台湾新闻》1938年3月30日至4月20日;收入《杨逵全集》第9卷(诗文卷·上),(台南)国立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筹备处2001年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