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端结响,每获骊珠”之感。
既是登山望京邑,则必有望之所见,于是,诗在点题后便颇为自
然地转入对所见景象的描绘: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白日”两句,写眺望中的错落有致的建筑,诗人没有精雕细琢
,绘出建筑的全貌,而是大笔点染,勾勒出建筑的顶点--“甍”,
突出了居高临下观望的特点。而描写甍,又置 它于 明丽的阳光之
中,这就使建筑更显得金碧辉煌,蔚为壮观。尤其是著一“飞”字,
顿使本来是静止的无生命的“甍”活了,动了。
“余霞”两句是历来公认的写景警句。观其特色,至少有三点:
一是巧比妙喻,“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画家无须煞费苦心地去
捕捉艺术形象,只要依据这两句诗,就可画出一幅优美别致的春江晚
晴图。因为,诗人在这里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
江”,新颖贴切,使原是具体事物的“余霞”、“澄江”更具形象性
、可感性。二是色彩鲜艳明 丽。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
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三是如同谢朓自
己对沈约所说的“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圆润流畅,一气呵成,对
仗工整,浑然天成,无刻意雕琢之痕。“立片言而居要”的警句,往
往能千古传颂,并使全篇生辉。谢朓的这两句诗就大为后世诗人所赞
道、引用。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就有“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
长忆谢玄晖”的赞许与忆念,而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词中的“千里澄江似练”一句则是从“澄江静如练”稍加改动而来。
“喧鸟”两句,写群鸟、众芳,也写得妙趣横生,颇具特色。这
两句主要着眼于人们的听觉形象和嗅觉形象,鸟喧是前者,花香是后
者。“覆”、“满”二字极言鸟之多、花之盛,“春”字则直接点明
诗人登“三山”时的季节。
诗人登山眺望,京城的美景饱收眼底。美景触动了诗人的情怀,
他是那么从内心深深地怀念家乡: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去矣”两句,承上启下,由上文的状物写景转为下文的直抒胸
臆,由惋惜将不得不离开鸟语花香景美的京邑,切入诗人对昔日家乡
欢宴的美好忆念,转笔自然。
“佳期”两句紧承上文,思乡之情又深了一层:诗人开始是回首
往事,接着是盼望回乡,继而是对回乡无望感到惆怅惘然,以至眼泪
像珍珠一样掉下来。“泪下如流霰”这一比喻,言简意赅,省却了千
言万语,却“此时无声胜有声”。
“有情”两句是全诗的结句。这一反诘句语意肯定,不容置疑。
如此煞尾,一是说明诗人 登山望京所引起的思乡之情乃出于自然。
因为“多情自古伤离别”,怀念家乡是每个客居异 乡的游子共有的
情感,这从《诗经》中的《王风·扬之水》、《小雅·黄鸟》等诗中
可窥见一斑。二是说明诗人思乡惆怅之情的深度。思乡惆怅之情能使
人黑发变白,足见此情之深,亦可见其力量之大了,李白不就有“白
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的诗句吗?
总而言之,此诗以登山眺望为线索,写望之所见、望之所感。诗
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的 春日京城晚晴图,发抒了诗人由望京城而
引发的思乡之深情。读之,令人如嚼橄榄,更觉余 韵悠然,借用清
代沈德潜的话说,“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妙理”
②。
注释:
①《诗品》卷中,向长清注:《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版
,第67页。
②《古诗源》卷十二,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72页。
(原载《三角洲》文学双月刊)
状一类物 着两种墨
——臧克家《老马》、《老黄牛》比较谈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老马》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老黄牛》
不同诗人的同类诗作,主题思想不一,笔墨重点相异,艺术风格
有别,这在中外诗歌史上屡见不鲜。即便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所吟
就的诗作,在上述方面也不尽相同,中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老
马》、《老黄牛》就证实了这一点。
《老马》作于1932年,全诗共8句;《老黄牛》作于1975年,篇
幅仅占《老马》的二分之一。这两首作于不同时期的诗有相同成分,
如:皆为咏物之作,咏物也皆形神兼备,且都借咏物来抒怀,纸短情
长,但二者更多的是同中有异,其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主题思想不一
“诗是时代的产儿。”不同时代的诗作,往往会打上不同时代的
烙印。《老马》诞生于暗无天日的时代,人民当牛作马的时代,其主
题也重在表现身处这一时代的劳动人民像老马一样遭压迫、受凌辱的
悲惨命运,抒发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旧时代的愤懑。《老黄牛
》的问世要晚于《老马》40余年:此时的中国早已“一唱雄鸡天下白
”,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但由于“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诗人与其他
正直的知识分子一样被排斥,受压抑,然而,诗人并未消沉,而是坚
信乌云遮不住太阳,坚信祖国永远属于人民,他要在有生之年为祖国
和人民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于是,年逾古稀的诗人挥笔写下了《老黄
牛》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并借助于不辞辛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
老黄牛的形象,赞美了劳动人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
2。笔墨重点相异
《老马》是一首咏马之作。全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匹老马的形
象,它年迈体衰,却依然承受着重压:“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背
上的压力往肉里扣”,也根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这刻不知道下
刻的命”,且要遭受鞭挞、凌辱,但它忍辱负重,缄默自哀:“横竖
不说一句话”,“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同时对
前途寄寓希冀:“抬起头来望望前面”。这忍辱负重的老马,据诗人
在《甘苦寸心知——谈自己的诗(之一)》中所说,本是写“我自己
”。其实,这“老马”也是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劳动人民的
真实写照。出于表达主题的需要,其笔墨重点是突出老马的负重、受
辱、坚忍、沉默、自哀。
《老黄牛》的笔墨重点有别于《老马》,这是显而易见的。《老
黄牛》是一首咏牛之作。为了塑造老黄牛的形象,深化诗的主题,其
笔墨重点在于突出老黄牛的辛勤、劳苦、老当益壮、自强不息。“块
块荒田水和泥,深翻细作走东西”,这是写老黄牛耕地的辛勤与劳苦
。其中,“块块”二字表明耕地面积广,劳动量大;“荒田”二字说
明耕地难度大;“深翻细作”诸字集中写老黄牛耕地踏踏实实,一丝
不苟;而“走东西”则侧重于反映它四处耕地不停蹄。老黄牛的辛勤
与劳苦也由此可见。“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抒写老
黄牛精神,是全诗的警句,重心所在。如果说,《老马》里的老马所
以会忍辱负重,其原因除了它自身心甘情愿之外,多少还在于它不堪
鞭挞,为外界的压力所逼迫,那么,《老黄牛》里的老黄牛如此辛勤
劳作,不辞辛苦,则完全来自于它自身的动力了:“不待扬鞭自奋蹄
”。这里,“物”与“我”融为一体,“不待扬鞭自奋蹄”的老牛,
也即年逾古稀、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诗人自己。扩而言之,这“老
牛”也是新时代一切老而不休、“老有所为”炎黄子孙的化身。如此
着墨,重点突出,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老马》与《老黄牛》的相
异也由此可窥见一斑。
3。诗风有别
臧克家先生作诗历来主张锤炼诗句,讲究含蓄蕴藉。他曾在《学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