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佛教的宗派,最先成立的是由于东晋时代鸠摩罗什译介的三论或四论宗,
这是印度空宗的法脉,到嘉祥大师而集大成。同时依据小乘的成实论而有成实宗;
依据小乘有部的俱舍论而有俱舍宗。依据涅盘经而成涅盘宗;依据十地论而成地论
宗;依据摄大乘论而成摄论宗;由达摩西来,传佛心印,而成禅宗;由唐代道宣专
弘四分律,而成(南山)律宗;依据法华经的综合与开发,至智者大师而成天台宗
;由玄奘大师西游归来,据唯识论而成法相宗;依华严经的综合开发,至贤首大师
而成华严宗;自慧远大师倡莲社专修持名念佛,至善导大师而成净土宗;最后由于
唐代开元年间,西域来了善无畏等三位密教的高僧,译传了密部的经法,而成立了
密宗。
这样算下来,中国佛教,共有十三宗之多了,其中除了成实与俱舍两宗属于小
乘佛教,此外都是大乘佛教。
后来,由于各宗的相摄相抗,十三宗仅剩下了十宗,涅盘宗归入天台宗,地论
宗归入华严宗,摄论宗归入法相宗。现在且把大小乘各宗与空有的关系,列表如下
:
┌─成实宗─────────空宗
│
┌─小乘─┤
│ │
│ └─俱舍宗─────────有宗
│
│
│ ┌─三论宗(涅盘)─────空宗
佛教─┤ │ 巢
│ │ 天台宗(摄论)─────空宗
│ 巢 │
│ │ 唯识宗(地论)─────空宗
│ │
│ │ 华严宗─────────有宗
└─大乘─┤
│ 南山宗─────────空宗.有宗
│
│ 净土宗─────────有宗
│
│ 禅宗──────────空宗
│
└─密宗──────────空宗.有宗
从以上所介绍的宗派看来,可谓洋洋大观,但自晚唐以下的中国佛教,小乘不
受重视,三论、唯识,已无人研究,密宗在中国只是昙花一现,唐武宗会昌五年的
法难之后,密宗在中国消失,倒是流去了日本。中国的地理及社会背景,无法严格
地要求戒律的遵行,所以律宗也是若存若殁地□延残喘而已;最盛的是禅宗,以致
禅宗的六祖惠能之下,又分出了五家宗派,五家之中以临济及曹洞二派发展得最盛
最久,今日的中国僧尼,几乎全部是出于这两家的法脉而来。至于讲说教理方面,
仅有天台与华严勉强维持而已。到了宋明之际,中国出了几位主张禅净双修的高僧
如永明延寿(唐哀帝天佑二年至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所以晚近的中国佛教,除
了念佛与参禅,参乎就没有别的事情可做了。(注一一)
自清末民初以来,由于流落在日本的许多典籍,陆续地请回了中国,三论、唯
识、律宗、密宗等,在中国已有了复活的现象,只可惜中国佛教近数百年没教育,
不培植人才,这一复活的机运,能否开发出来,尚待努力之中!
除了中国,佛教在今日的世界各地,也都有著许多宗派。
南传上座部的泰国佛教,分有大宗派及法宗派。
西藏的密教区,分为黄教、红教、白教、黑教等。
日本的佛教,大致上与中国相似,而以净土真宗及日莲宗为日本佛教的特色。
近人印顺法师对日本佛教曾作如此评语:「日本式的佛教,不是佛教化的家庭,是
家庭化的佛教。不是在家佛教,而是变了质的出家佛教。」(海潮音三四卷七月号
「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这就是日本佛教的特色。
最后,我要总结一句:佛教的分宗分派,是属于支节的分门别类,而不是根本
思想的左右出入。正因如此,不久的将来,当可见到统一的佛教,在世界上出现。
注十一:禅宗的五家七宗的派别,不是理论的,乃就吾人所禀自然之理解,对禅所
发挥之态度而言耳。故性质温和者其言和,性质烈者其言峻,因其发言之
和峻,禅风因之而变,其禅风之相异,即禅之派别相异。故禅宗之派别在
教理的区别上不若华严天台之明皙也。
§唯识就是唯心吗?
不。唯识论虽以精神为主,但不否定物质,也不否定客观的现象,如要否定,
那就一空到底,连「识」也无从可唯了。
其实,若讲哲学上的唯心论,除了唯物论,几乎多可纳入唯心论的范围。比如
培根、洛克、休谟等,算是主观的唯心论,黑格尔算是客观的唯心论,康德算是意
志的唯心论,詹姆士算是经验的唯心论,柏格森算是直觉的唯心论,罗素算是存疑
的唯心论(这一唯心论的分类法见于太虚大师法相唯识学概论)。
总之,不论是那一种的唯心论,总要立出一个标本,作为他们立论的基础,有
了一个标本的偶像,就难免不犯以偏概全的错误;存疑的唯心论是比较开明的,但
他们不能指出一个究竟的归路,仍不免令人有旁徨之感。
至于佛教的唯识论呢,虽讲「三界唯识」,三界之内的万事万物,均由八识所
变,一切的物象──器界,均是八识的相分──现行,但是并不否定自我而外的一
切众生,三界唯识,是说三界之内的一切现象,是由三界的众生各自的八识共同所
变,也就是三界众生的共业所变,这里所称的八识,不仅是指的当下的心识,而是
包括了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薰的心识,由于业识的现行,便成了八识的相分,成了三
界的现象,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我们的世界,物质是由同界所有众生的八识所变
,众生的相互为缘,也是由于同界众生的八识互变。
唯识论的宇宙观,称为「赖耶缘起」,赖耶识是第八识的梵文音译,意思是藏
识,能够含藏一切业种,当业种现行而感得的果报,便是唯识变现,这是从本体上
著眼的。若从现象上著眼,便可称为业感缘起,因为,八识所变的果报──现象,
实在是由于各自所造的业力而来。若从方法上著眼,不管是赖耶缘起也好,业感缘
起也好,都不出乎「缘生」的原则,唯有众缘和合,才有现象成立的可能。所以佛
教的基本原则,是缘生论。佛教的最终目的是一个「空」字,因为不用标立任何形
而上的偶像,所以不会落于以偏概全的泥沼,因为由缘生而归结于性空──我固空
了,法也空了,所以不会令人有旁徨莫措之感。一般的哲学家,我字都空不了,法
(形上的标本偶像)字,当然更加无从空起了,如果他们一旦真把他们自我执取的
标本空去了,他们便会失去自己的立足之地而成为无依的游魂!
所以,佛教的唯识论,绝不是哲学的唯心论能够相拟相比的。
§禅宗就是禅定吗?
不。禅宗和禅定是有分别的,因为,禅宗固然主张参禅习定,凡是禅定,却未
必就是佛教的禅宗。
禅宗一名,是在中国创立的,当佛陀的时代,并没有禅宗一名,而只有禅的工
夫和禅的内容。佛教的解脱道的修持法,是以戒为起步,以定为重心,以慧为目的
,戒、定、慧,称为三无漏学,三者缺一不可,三者相互关连,相互助长,成一螺
旋形的状态──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起修──直向解脱之道上升。其中的定
,就是禅定。
事实上,中国的禅宗,乃是重于悟而不重于定的。
同时,定的种类也有很多,有佛教的出世定,称为「灭尽(了烦恼的)定」,
有外道凡夫乃至畜类的世间定,那就是通常所称的四禅八定。四禅八定,也是佛教
出世定的过程,唯因外道修世间定是以生天为目的,佛教修世间定,是以进入出世
间定为目的,所以外道称为世间禅,佛教则为根本净禅。
在佛教的禅定中,也分有小乘禅与大乘禅,小乘禅是以解脱生死为目的,大乘
禅是以艺术化的生活为目的,比如中国的禅宗,以为担柴挑水都是禅,契饭睡觉也
是定,是重于精神的宁静不动,而不执著肉体的枯坐守寂。
再说,禅与定,乃是梵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