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知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而就减弱了自身的灯光。

    因此,凡是正信的佛教徒,每做一桩功德,都会发愿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也
正是慈悲心的自然流露。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
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
的限制。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
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
)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
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的类
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
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三道。在
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
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
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
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
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作薰
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
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
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
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著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
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便先
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
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之中未作
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著习气的偏向
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随念:这是在
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镇恼等
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家属不可哭,应
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
,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
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
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民间的信仰,以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这在佛教的轮回观中是不能成立的,因为
鬼道只是六道轮回的一道,所以人死之后,也只有六分之一的可能生于鬼道。

§佛教相信灵魂的实在吗?

    不。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
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

    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论者,往住都会相信人人都有一个永
恒不变的灵魂,晚近欧美倡行的「灵智学会」,他们研究的对象,也就是灵魂。基
督教、回教、印度教、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少也是属于灵魂信仰的一类,以为
人的作善作恶,死后的灵魂,便会受著上帝或阎王的审判,好者上天堂,坏者下地
狱。

    在中国的民间,对于灵魂的迷信,更是根深蒂固,并且还有一个最大的错误,
以为人死之后的灵魂就是鬼,灵魂与鬼,在中国民间的信仰中,乃是一个纠缠不清
分割不开的大问题。更可笑的,由于鬼类有些小神通,又以为灵魂是「三魂六魄」
组成的集合体了。

    其实,鬼是六道众生之一,正像我们人类也是六道众生之一一样,生为人,固
然有生有死,生为鬼,同样有生有死(人是胎生,鬼是化生),何况人死之后不一
定就生为鬼,这在下一节中另予说明。

    而于灵魂,中国民间的传说很多,往往把人的生死之间,用灵魂作为桥梁,生
是灵魂的投胎,死是灵魂脱离了肉体,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看同房子与屋主一样
,老房子坏了,搬进新的房子,房子经常在汰旧换新地搬进搬出,住房子的人,却
是永恒不变地来来去去。这也就是说,人是灵魂套上了肉体的东西,肉体可以换了
又换,灵魂是一成不变的,以为灵魂就是我们生死之流中的主体。

    事实上,正信的佛教,并不接受这一套灵魂的观念,因为这在缘起缘灭的理论
上不能成立,站在「生灭无常」的立足点上,看一切事物都是生灭无常的,物质界
是如此,精神界亦复如此。用肉眼看事物,往往会发生「成而不变」的错觉,若用
精密的仪器去看任何事物,无不都在刹那变化之中,易经所说的「生生」,其实在
生生的背后,也包含著死死,也就是变变或化化。

    物质界的物理现象,既然是生生不息的,再看精神界的心理现象,那就更容易
觉察出来了,因为心理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精神的变动而来。心理现象的变动,
促成了我人行为的或善或恶,善恶的行为,又会反转身来影响到心理现象的倾向,
我们的前程远景,便是靠著这种心理促成行为,行为影响心理的循环作用而定。

    那末试问:灵魂的不变性,灵魂的永恒性,那是可能的吗?当然是不可能的,
不要说死后没有固定的灵魂,纵然活著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也都是活在刹那不停地
变了又变而变变不已之中。照这样说,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末,佛教所说六道轮
回与超凡入圣的本体,究竟又是甚么呢?

    这就是佛教特殊优胜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价值,却又更加地肯定了自
性的升拔价值。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
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
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
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这
在研究物理化学的科学家们,可以给我们正确而正面的答案。

    至于精神界呢?佛教虽不承认灵魂的观念,但决不是唯物论者。佛教的精神界
,是用一个「识」字作为命名,小乘佛教只讲六个识,是以第六识作为连贯生命之
流的主体,大乘佛教增加两识,共有八识,是以第八识作为连贯生命之流的主体,
我们把小乘的放在一边,单介绍大乘的八识。

    大乘佛教的八个识,前六识同小乘的名称一样,只是将小乘第六识的功用更加
详实的分析,而分出了第七识与第八识。

    实际上,八个识的主体只有一个,由于功用的划分而给了它们八个名字,因为
前七识的为善为恶,都会把账目记在第八识的名下;第八识是一切业种业因的仓库
,这个仓库的总管是第七识,搬进搬出是第六识,制造作业是前五识。

    这样说来,第八识的功能,是在储藏,但不等于只进不出的守财奴。不断地由
外面藏进去,也不断地从里面搬出来,藏进去的是行为影响心理而印入心田,称为
业因或种子,搬出来的是心理促成行为而感受行为,称为业果或现行。就这样进而
出,出而进,种子而现行,现行而种子,在一期生命之中是如此,转生到二期三期
乃至无数期的生命中去也是如此,由现世今生的因果对流,到无数过去和未来世的
因果回还,都不出于这一种子而现行与现行而种子的律则,因此而构成了生命的连
贯与生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