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念佛一声罪灭河沙」是真的吗?
这是出于《法华经》的经句,是从发心的观点说。
佛教的灭罪理论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不同。基督教说,耶稣受十字架钉死就是代世人赎
罪,凡是信教的人,都能免罪而成为无罪。但是又说,人不以自己的善恶行为做为有罪无罪
的判断,人之能否进入天国,是看上帝的审判来决定,因此,基督教的赎罪之说,有它的矛
盾。上帝既然基于爱来造人,又要基于人类的原罪而来赎罪,结果只有为上帝选中的人能被
召至天国,其他的人都将被丢进炼狱,爱与罚、善与恶,不是基于人类的道德,而是出乎上
帝的大能或权威,基督教强调信者得救,伦理的矛盾与否,对他们不能构成问题。
佛法不是如此,佛能救济众生,这是诱导、启开众生自己来去恶向善,再自有漏善而至
无漏善,也就是从不造三恶道的因为起点,继续努力则修人天福报,成为有漏善。再修菩萨
道乃至于佛道,成为无漏善,即是彻底灭罪。
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是由于造作恶业所成,又叫做烦恼垢
和罪垢。罪的完成必须有三个条件:有心犯罪、知道是犯罪、确已犯了罪。比如杀人,预谋
杀人、知道是杀人而真的杀人,如缺其一,便不成为重罪或不成为犯罪,其中最主要的是意
念。若未预谋杀人,也不知道是杀人,而人被杀了,不算犯杀人戒。比如心狂意乱,失去理
智的人,虽杀人不犯杀人罪。
念佛的人,心向于佛,只此一念已超三界;如果第二念忘掉了念佛,则仍在三界。念佛
心与佛相印,则远离无量罪业,念念念佛,念念离无量罪业,永远念佛则不受三界果报。
灭罪的意思,第一层次是远离罪恶的业因,第二层是不受罪的果报。所谓不受果报,也
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已得解脱之人,虽受三界身,不以为苦,所以,等于没有果报;第二是
罪业种子久久没有机会受报,就如植物的种子置于石头之上,曝于烈日之下,久了自然失去
发芽的功能。
□ 带业往生等于逃债吗?
所谓带业往生,是净土行者的观念,但在净土经典里面,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名词。所
以,数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显教的净土行者之间,发生了一场「消业往生」和「带业往
生」的论战。不过,根据《观无量寿经》和《无量寿经》中说到,凡夫持念阿弥陀佛名号,
仰仗阿弥陀佛在因地所发的大誓愿力,虽曾造大恶业,也能往生彼国。因此,中国净土行者
就倡出带业往生之说。
以通途而言,菩萨以愿力来世间救度众生,凡夫以业力来世间接受果报。在接受果报的
同时又再造业,不论造的是善业或恶业,均不能出离三界。造大恶业则下堕三涂受罪报;造
大善业则上升天界享天福;若既造善业也造恶业,则生人间和神道,既受苦报也享福报,且
苦多乐少。唯有修行清净的解脱业,也就是除了五戒、十善的善业外,再加上修定和慧,直
至烦恼断除为止,才能出离生死、永出三界。
而净土法门是殊胜方便,可仰仗阿弥陀佛本誓愿力而横出三界;凡是能够深信而发切
愿,愿生彼佛净土者,纵有生死重罪、无数恶业,亦能往生彼佛的极乐世界。其后继续薰闻
佛法、增长菩提。到了彼佛国土,由于环境殊胜,不但没有再造恶业的机会,且经过长期的
薰闻,使先前所造的恶业种子,也逐渐萎缩,不再发芽、生长而接受果报了。以上就是「带
业往生」的理论。
当然在西方净土,修到位阶不退,证得圣果,再还入娑婆,现种种身相,度种种众生,
其可托胎化生,可变化化生。若托胎化生,一样得接受和凡夫众生相同的身体和环境,一样
会受到众生所受的种种苦痛交迫、煎熬。此对众生而言,乃属业报,但对这些乘愿再来的圣
者而言,虽然也是受报,却不以为苦。所以,虽带业往生,却未曾逃债,虽身受果报,却与
凡夫众生大异其趣。
可见,如不往生净土,便将永远流转于生死苦海之中,一再地造业受报,受报造业,循
环不已,称为流转。若能往生净土,带业而去,消业而还,再来世间受报,已经没有苦果的
实质,而仅有类似于果报的现象。因此,我们也不妨相信带业往生、消业受报的观念。但这
和造业受报的凡夫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因为一个是自主的,以愿力来度众生;一个是受业力
牵制的,不能自主,是出于苦果和苦因的循环再循环。
不过,密教另有一套理论,认为可以修持密法,或以某一大修行者的加持力,能即身消
除一切业障,而以清净无障之身心,往生佛国。看来相当迷人,实则此乃与一神教的神力赎
罪、代罪、消罪、免罪的观念有点相似,与根本佛法的因果观念不甚相应。
□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遗教经》中也说到「制心一处,无事不
办」。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又称念佛三昧,或称般舟三昧,或称一行三
昧。在晋译《华严经》卷四十六〈入法界品〉中,列有二十一种念佛三昧;而《阿弥陀经》
则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
乐世界。
一心是对散心说的。若一方面口中念佛名号,一方面心中还有种种妄想,那是散心念
佛;如果念佛念到心口一致,没有杂乱妄想,只有佛号的相续,念念之间,只有佛号,不念
而自念,这便与《楞严经》所说,「净念相继」的功夫吻合。
根据明末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所示,一心可分为「事一心」和「理一心」。所
谓「事一心」也就是心无杂念、心口相应,念念是佛号。自己知道在念佛,而且有佛号可
念,便是一心念佛,或称全心念佛。由于专心念佛,即能达成禅宗所谓「功夫成片」的层次
了。再深一层说,才是三昧或定的程度,也就是忘我的觉受现前。
所谓「理一心」即是与理相应,亲见阿弥陀佛的法身,弥陀即是自性,西方不离方寸,
那就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境界现前。「事一心」属于禅观、禅定的层次;「理一
心」则是禅悟的层次,这都是禅净双修的结果。以净土的念佛为入门,达成三昧及了悟解脱
的目的。
通常所说的一心不乱,应该是指专心一意的意思。于念佛时,心系佛号、口持其名、耳
闻其声、心无二用,即为一心,则临命终时,即能往生。
□ 念佛的人见到瑞相怎么办?
念佛法门是属于有相的。《观无量寿经》的出现,就是因为释迦世尊时代的恶王阿阇
世,篡夺王位,幽禁他的父王频婆娑罗及母后韦提希。韦提希在被幽禁处,祈祷释迦世尊前
来慰问说法,释尊应其所感,而以神通于韦提希夫人面前示现十方诸佛净妙国土。夫人特选
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佛陀便为她说了求生彼国的十六种修持法门。于是韦提希夫人和
她的五百位侍女,均证得无生法忍,而得以往生彼国。
该经介绍的往生西方净土,共分为九个等级。于临命终时,则不论生何等级,均有见佛
菩萨、见莲华台等瑞相现前。故在念佛过程中,若见到诸佛菩萨示现各种瑞相或净土的依正
庄严时,乃属正常。
在《地藏经》所说的地藏菩萨在因地为光目女时,因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并设像供养,
即梦见佛,放光开示,又亲闻佛示现相告。另又在地藏菩萨作婆罗门女时,为度其母,乃供
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形象,即闻彼佛于空中相告,嘱其回家端坐思惟,系念彼佛名号,经一
日一夜,即亲至地狱。也说到,由于忏罪而能见觉华定自在如来,即是灭罪的瑞相。
如果平时念佛,不以求见瑞相为目的,而是瑞相自现的话,那可能是好,也不一定是很
好。见到瑞相能够使人增长信心,因为他有身历其境的体验,即有真实的感受。倘若仅为求
见瑞相而念佛,念佛的心便不够纯净,瑞相的出现就可能是心神恍惚所产生的幻象了。
在心理受到刺激、头脑过分劳累或迫切期待、追求灵验的情况下,很容易会产生幻象。
轻者成为神经质,严重则成狂乱的魔障,那时,就需要相当小心了。又由于虔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