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知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静静观照,逐步训练,到功夫纯熟,便可无时无地无事不观心。观力愈强,那末定力就愈
足,定慧交资,妄心自息,妄心息处,我们便能非常清楚地见到自己的本性。

             (五)人事磨练
    学佛至见性以后,并非就算功行圆满,譬如枪法纯熟之后,正需破敌,假如遇敌而不抵
抗,那末贼兵纵横,天下无太平之日。因此这时正需仗慧照的力量,逐步扫荡习气,并需借
一切人事来锻炼打磨,因为种种烦恼皆我练心之处,种种艰巨,皆我练智练力之处,而且也
只有在尘劳忧患之中,方能提高警惕,激发志气,正先哲所谓:“困于心,衡于虑,而后
作!”
    在观心过程中,要坚毅奋发,自强不息,常与自己习气斗争,见(见惑)为我执,解而
空之,情(思惑)为我爱,转而疏之,越不易化除,越要化除,常与自己逆,于有碍中忍得
过,方能进功。当观而得力时,中途必将发生心思格外纷乱的现象,或欲念横发,或心生烦
闷,这是由于第八识中所含藏的过去许多习气种子,被功夫迫急而翻动出来,正是进步的时
候,切勿怀疑,只要知道它是本空,不取不舍,沉着应付,(《圆觉经》说:“知是空华,
即无轮转。”)翻动愈烈,则去泥愈多,经过千百次的翻腾上下,自然证入不动。

           (六)另一个妙法——念佛
    学佛的方法虽多,但有当机与否,并无高下之别。由于我们烦恼习气,根深蒂固,全仗
自力,每觉不够,因此在这里再介绍一种最简捷、最圆顿的“持名念佛法门”。
    念佛的方法,是以深信切愿,执持“南无阿弥陀佛”的圣号,在行住坐卧中,绵绵密
密,摄心专注而念,欢喜时也念,烦恼时也念,无事时也念,做不用心事时也念。初行不免
打失,要记得即念。不劳分别考究,只贵净念相继,老实行持。久久念头澄澈,证入一心不
乱。
    一般人往往以念佛为迷信,那里知道一句佛号,是念念打破自己贪嗔痴迷信的有效办
法,迷妄若去,智慧自照,它的妙用决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在已学佛的同仁中,又往往以念
佛为浅近,不知佛法本来平等圆融,就在极平常处见功,若好高骛远,正是知见未忘。实际
上,真能念佛,念念无住,即是布施;不起贪嗔,即是持戒;不计人我,即是忍辱;不稍夹
杂,即是精进;一心不乱,即是禅定;明明历历,即是智慧。一句弥陀,不是大彻大悟的
人,不能全提,而钝根下愚,也无少欠。但能蓦直念去,自然水到渠成,全身受用。《大集
经》说:“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况且参禅修观,全仗自力,不是一件容易
的事,必须断尽见思烦恼,方能解脱六道流转的分段生死;而且在修持过程中,常有种种境
界发生,譬如浓云将散,日光忽露忽藏,倏忽之间,变化莫测,若不是真具道眼,难免不被
调弄而枉用功夫。念佛则因自力他力配合,只要一句顶一句,执持不失,妄念无处潜身,自
然一路平稳,没有障难。由于信真愿切,报尽横超三界,直往安养。这个法门的妙用,确是
超情离见,不可思议,各部经论一致赞扬,希望读者们能加注意。

      五  几种对佛教不正确思想的批判

      (一)佛法不同于哲学上的唯心论
    一般人总以为佛法是唯心论的,在这辩证唯物时代,已经失去它的存在价值。其实哲学
与佛法,有本质上的不同,前者的根本问题,在于研究存在与思维的关系,而后者则在于证
到真如实相,以解决生死为主题,原不必混为一谈,但人们既有这样误会,我觉得有申述一
下的必要。
    佛法说真俗二谛,就真谛方面讲,照而常寂,本无可说。就俗谛方面讲,寂而常照,无
法不备。我们研究唯心唯物,必先将“唯”字搞清楚。唯就是“为主”的意思,也就是第一
性和第二性的问题。佛法所说,根尘(物)和合方生六识(心),以及“心本无生因境有”
等说法,正说明人的认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物是第一性的,心是第二性的,是存在决定意
识的。不过就思想有其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方面来说,佛法便有“唯心所现”的说法;但
佛法所说的这个“唯心”,正指出它唯是主观的妄想分别,教人不要上当,要彻底加以破
除。这就是佛法的唯心和西方哲学的唯心(夸大的观念论)绝对不同的地方。此外,佛法就
存在与思维关系的密切来说,而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心物共说的教理和即心即物、心
物不二的说法,那末佛法又象是亦心亦物论。但因为心和物都是运动变化、生灭不停的假
相,而说“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中论》),那末佛法又是非心非物论。可见佛法
说心说物,原无定法,它的目的总在使人破除主观的分别执著而归到客观的真实,既一切不
立,又一切不废,空有齐资,纵横无碍。所以光说佛法是唯心论者,对佛法是不够了解的。

      (二)不是单纯的“劝人为善”
    也有人以为佛教无非是“劝人为善”而已。这一看法,实似是而非。诚然,佛法是讲究
为善的,因为它本来大无不包,细无不举。由于人们贪嗔痴慢、自私自利的思想和行为太多
太深,所以不得不用五戒十善来作对治。但问题在于佛不但劝人为善,更重要的是在教人为
善而要不住着于善,也就是说,为善要有大公无私的“忘我”精神,方能达到觉悟的目的,
否则虽有作用,终不彻底。这却不是一般人所能知道的了。

      (三)不是消极逃世
    “学佛是消极逃世的”,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实际上,人的身体既是物质,当然还得
以物质来维持生活。因此学佛的人,是照样穿衣吃饭,照样生产工作,而且应该有“一日不
作,一日不食”的劳动观点,不过就在日用生活上加上一个觉照,不做违法乱纪、自陷苦恼
的事,做到“不离佛法而行世法,不离世法而证佛法。”所以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
世间觉。”《法华经》也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又说:“治世语言,资生业
等,皆顺正法。”不但如此。学佛的人,要处处不忘众生。《华严经》说:“若无众生,一
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这正是要联系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维摩诘经》说:
“为众生趋走给使。”又说:“负荷人生,永使解脱,”这又是佛法自我牺牲的服务观点。
可见学佛决不是消极逃世。至于大乘佛教四摄六度,悲智双运,入世救世,自度度人的精
神,更是人间佛教的光辉典范。同时,学佛的结果,定力坚强,自能履险如夷,增长胆力;
慧力明朗,自能观察微妙,应付宽绰。在人事日用上,在学问研习上,在服务群众、利益众
生上,都能得其大用,形成了伟大的、积极的、光明快乐、自在平等的人生乐趣。从前有人
说过:“学佛是在证悟到法性空寂,法相如幻,然后有事可做,然后可以做事!”真可谓一
语破的,恰到好处。谁说学佛与现实人生不相结合呢?
    不过学佛也有消极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世间一切声色货利,五欲境界,平平淡淡。不过
这种消极,正是准备大积极的一种手段啊!先哲所谓:“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四)不是神道设教
    佛法完全是一种纯理智的信仰,是活生生的讲理性实践的应用学问。它所说宇宙人生的
一切问题,完全是从实证的智慧中所流出,与愚昧盲从不可理解的邪说根本不同。其所说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平等观点,以及由意识的活动而自作自受的因果法则,更是与宗教
家创世主权高于一切的迷信说法完全相反。佛教的所谓佛和菩萨,是能以佛法来自利利人,
肯牺牲自己,为人民、为众生而服务,在不同觉悟程度上的人的代名词。可是由于千百年来
民间习俗的影响,一切愚昧无知、荒谬怪诞的邪道百神,无不附会于佛,这不但埋没了佛教
的伟大真理,也迷糊了世人对佛教的正确认识,我们不能不为佛教大喊冤枉。至于历来学佛
者本身的腐败、堕落,以身谤法,造成了社会一般人士对佛教发生不良的印象,这不是佛教
的问题,而是佛教徒本身应负的很大责任!

        六 结 论
    总结以上所述,可见佛法是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