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教的组织以寺庙为单位,一个寺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个组织内部,有严谨的结构,但是走出寺庙,佛教并没有一个把寺庙联合起来的横向的机构。因此,纵使全国有成千上万的寺庙,但是他们互不关联,而且没有等级之分,别管寺庙大小,方丈都是一样的级别,少林寺的方丈是方丈,法源寺的方丈也是方丈,彼此平等。平等当然有平等的好处,但也导致佛教难以形成势力,因为谁也号令不了谁。
而天主教则是一个类似世俗政权的金字塔结构:塔尖是教皇,下面有红衣大主教,和大主教,在下面有主教和神父,可谓等级森严、结构严密。垂直体系便于整合势力。这就和过去一些大的帮会一样,要成气候,一定要有等级,否则就是一盘散沙。
宗教势力对世俗政权的影响很难衡量其利弊。回过头看,当初西方教廷势力过大时,也一度成为社会进步的阻力。比如,教廷烧死科学家哥白尼就是明显的一个坏例子。但是,从更长远看,宗教势力介入世俗政权也要一分为二,它也和世界上任何事务一样,有一弊就总有一利。这一利就是,宗教势力也可以成为社会稳定甚至民主发展的一种力量,这一力量来自于其对王道的制衡作用。
总体而言,今天西方的民主进程快于东方。这绝非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功劳。如果论思潮,中国早在孟子时代就有“民贵思想”甚至“民本思想”(孟子早就提过“民为贵,君为轻”。当然,孟子的民贵思想的出发点是“君”,这是后话。),但仅有思想远远不够。我认为,西方的民主先进一些,实在与宗教势力分去一部分王权,从而产生某种制衡力不无关系。
仔细分析,东西方的王道其实有很大差异。中国的王道至高无上,不仅讲究“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绝对服从,而且中国的王道是“天授”,皇帝是天子,是“奉天承运”。而西方的王道就则是纯世俗的,没有上帝给它撑腰。因为上帝只给教会撑腰,如果说西方也有“天子”,那也应该是教皇而不是国王。这样,东西方的王道就有了“天壤之别”,一个是天子,一个是人君。
“出身”差异导致利益和权力也大不同。在中国,王权拥有一切。姓赵的当了皇帝,天下就姓赵,所有东西名义上都是他的。而西方不行,你虽然是君,但也是人,和贵族甚至百姓没有本质区别。加上旁边还有和你平起平坐的教廷势力,这就使得王不得不和贵族和教会展开博弈。几百年的博弈下来,产生了影响到后世政权的“圣经”——《大宪章》,这一“圣经”规定了国王与贵族彼此的权力和义务,大大削弱了王的权力。
这个把王道加上了紧箍咒的《大宪章》其实是后来西方民主的一个重要前提,没有这个东西,西方之后的民主进程只靠几个启蒙运动思想家的理论,绝对不可能走的这样快、这样彻底。因此,从这一意义上看,宗教制约王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没有制约的王道在特定条件下可能显现出积极的一面,比如在生产力比较低时期,集权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资源,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从而推动生产力。这也是为什么高度集权使中国在长达近1000年的时间内领先于西方。
但是,别忘了“特定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王必须是明王而不能是昏君。因为,没有制约的体制导致在体制内部没有办法产生自我修复的力量,要改朝换代,只有靠来自外部的革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的皇帝别管多么昏庸、多么残暴,永远不会在本朝代内,像英国的查理王、法国的路易十六一样,被推上断头台。除掉夏桀,只能靠商汤,同样除掉商纣王王也只能靠文王和周公。
因此,中国为除掉暴君所付出的社会总成本就比之西方大得多。所以,明君们殚精竭虑积累起来的财富,就在一代代王朝更迭的革命里毁于一旦。周而复始的打破重来的发展模式的结果正如艾丰先生说的,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奋斗了几千年,换来的还是一穷二白。2007。4。12
覃贤茂点评:
池田大作在《社会与宗教》一书中谈道,在古代,政治与宗教在任何情况下都紧密的联系着,这种联系一方面带来了有益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癖病,此处可与萧然兄的这篇文章互作印证。
基于佛教本身的义理,佛教与其它的宗教,对于世俗与权力的态度有着很大的区别。作为佛教信仰者的池田大作,也是倾向于反对佛教与世俗权力过于紧密的结合。
在纯粹的宗教的意义上,超越国家的政治和权威,而获取和证明自身的价值,通过个体内省的修悟,明心见性,甚至成佛,我以为这是佛教比其它宗教更为纯粹和超越的地方。
第四章 尘缘 几种让人拍案叫绝的观点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提要)
学问大家多长寿,动辄活过九十多。但是分析智者长寿的原因可是五花八门。我听到的最奇怪,也是让我最震惊的一种分析是所谓“占便宜论”。
这是一位长辈的观点,他在十几年前对我谈起为什么智者长寿的原因时说:“那是因为这些人脑子好用,别人算计不过他们,所以每次他们都能占到便宜。因为占了便宜,所以回想起来的都是快乐,自然心情舒畅,故长寿。相反,笨人和人交往当中,由于算计不过来,所以总吃亏,回想起来就郁闷,越想越窝囊,结果窝囊出病,故长寿不了。
告诉我这个秘密的长者后来得了严重的心脏病。我估摸,得出如此奇怪的结论也许是他一生人生经验的总结,他可能属于算计不过别人而总感到窝囊的人。不过,他知道普通人的窝囊,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由于不是智者,他恐怕只能用愚人之心去度智者之腹。
还有一个让我振聋发聩的观点是中午才听来的。讲此宏论的是艾丰老师。
艾老师前一天去清华讲课,讲了思维八论,当中谈到竹竿论。我们都知道一个预言,一个人扛一根竹竿过城门,横着过不去,竖着也过不去。正在犯愁,旁边一位告诉它顺着不就过去了吗?这个预言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有没有分析过为什么横竖过不去而顺着就过去了?
我们被问愣住了。艾丰老师说,无论横竖,你都想把一根竹竿不分先后,一起过去。而顺过来的关键是让一根竹竿从头到尾,分部分、分先后地过去。
艾丰老师所讲的竹竿论其实是强调社会的秩序,没有秩序,大家谁也通不过“城门”。他的智慧在于,在常人所不注意或习以为常的的地方能发现独到的东西,从而把竹竿和社会秩序对接。
还有一种观点来自球场。我的一位朋友是高尔夫高手,他的成绩一直稳定上升,这在业余选手中非常罕见。他告诉我,之所以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关键在于用脑袋打球。
“一般打球的人总是记住自己打的最得意的那些杆,而我则总是记住打坏的那些杆。其实,“得意之作”是小概率事件,正因为小概率,所以才得意。在选择球杆时,这种人就按照自己最得意的那几杆去比照,比如5号铁杆曾经打出过200码,于是就按照这一极限去选择。其实用5号铁打200码恐怕只有20%的成功概率,所以失误自然难免。而我在选择杆时,因为总是记得打的不成功的例子,所以留很大余地,会选择成功概率最大的杆,因此失误的概率就少。这就是我成绩稳定的奥秘。”
不熟悉高尔夫的人可能听得云里雾里。其实说白了就是用大概率去处理问题,而千万别总想用小概率去撞大运。大运有可能撞到,但多数时候会落空。我这位朋友打球的经验其实也不失为人生的经验。
在我们周围,很多人都有独到的观点,或精辟或谬误,但只要细心分析,对我们都不无益处。2007…06…05
评论:
我觉得还是不计较得失,心地善良宽厚的人长寿,而且生活质量也比较高。(一星半点)
好一个“用大概率处理事情”,当今炒股热,股民们应该好好看看这篇文章,会得到启迪,以投机心理炒股就等于用小的概率去碰大运,成功的概率太小,被套牢的大多是这些人,而树立价值投资理念,是用大概率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