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主要道颂+宗喀巴大师造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约菏苎鄄〉奈ピ邓桑酥裂鄄≡谖从埃ḿB莼粕薹ㄏ旨咨鄄∪耐保嗣月蚁窒嘁嘞。侥芟旨B荼旧陌咨H缡侵钪谏捎谖奘家岳吹奈廾飨捌叩怪醋琶月蚁窒啵髦罘ǘ际切橥奘担匀簧鹗抵矗月蚁窒嘀次涤校酥劣芯诚捌淳。蚣趁月蚁窒嘁嗖换嵯。廾飨捌『螅街罘ㄏ侄拮孕允涤校缑稳缁茫浔咎宥际强招浴R灾泄壅硭嘉嗷崦髦死怼J枪视Φ本谖潘夹蓿员肆α浚侥芏铣奘家岳吹奶安_痴等无明习气,颠倒妄执的迷乱现相,亦皆悉灭尽也。
    丁二(说已究竟之见量)颂曰:
    一旦同时不轮番,已见缘起不虚妄,
    若证灭尽诸境执,尔时观察见圆满。
    此处宣说己究竟之见量,于真实胜义谛、究竟之见简略而说。若广讲者,中观应成派与自续派之别,特别应成派有很多不同特点,于此处恐繁不述。上述凡于现空二者,始终认为是相违者,则证明彼人还未通达佛陀之密意。若真正证悟者,不论是中观的说法或密宗的说法,皆无差别。是故宗喀巴大师于此处为诸有缘学者,介绍何为观察已究竟之见,亦可说谓《定解宝灯论》中所说之大中观、大圆满、大手印等。虽有取名不同,但实际意义皆无差别,如彼论颂云:“远离戏论大中观,光明自性大圆满,此二义同名不同。”倘若以正理观察,抉择还未究竟之见,以通过上师加持和积累闻思修之功德资粮,以及自己的精勤努力等,一旦于现空二者同时而不需轮番之际,尔时已真正通达了现空无别的究竟境界。因为于未证如是境界之凡夫者前,现空二者无法同时存在,唯有轮番的过程,空时无现,现时不空等。于已证悟现空无别之喻伽士面前,则现空二者勿须轮番,唯有同时,现即是空,空即是现,如《心经》中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等亦说明了现空无别之量。真正从闻思修之过程中,自相续已经获得如是境界者,尔时现空则勿须轮番,于根本慧定中,诸法离四边等一切戏论边执,以现空无别之故,然于名言中已经见到了诸法缘起性,少许亦不虚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乃谓无欺缘起力所现。于名言中整个因果律是不会灭尽的,以所造何业,未受业报前,永远存在故。倘若已经证悟大空离戏之殊胜智慧,则能灭尽一切诸境执着,有无是非等一切边执戏论,悉皆灭尽。如《四百论》云:“证悟境无我,灭尽有种子。”(指三有种子灭尽。)《金刚经》亦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是所说,若真正已通达如是实相境界,尔时彼者所观察之见解获得究竟圆满。此处很明显地叙述了宗大师最究竟之自宗观点,于根本慧面前,不论现执或空执悉皆无有,并超离一切戏论。从最究竟的见解而言,萨加、呷当、宁玛、禅宗等各大宗派,实际上根本不会相违矛盾,何以故,因为诸大宗派,为应化诸众生之不同根器,故暂时皆有许多不同方便之所立法,然于最后究竟时,皆为明空无别之本体,大空离戏之等性大法界。是故宗大师说,最后证悟灭尽诸境执,是真正究竟圆满之见解。由于此句,呷当派有些后学论师,就误将宗师所说此句,解释为:灭尽一切外境之实执,非空性灭,许为空性存在,此许当然不应理。《定解宝灯论》中云:“如果实执与空性分开讲,则问,彼二是一体或异体呢?若许一体者,一者遮遣了,另一者亦应遮,因为汝许一体之故;若许彼二是异体者,是则除了柱等色法以外的另一个实执始终无有,或实执破了,柱等色法仍然不会空。有此等过失。”呷当派有位论师格西喜热加措于解释《三主要道论》时,亦将灭尽境执,误释为灭尽实执,认为外境实执是没有,空性是有而不灭等,亦不应理。以不论是空执或现执,悉皆超离,方为通达究竟圆满之见,佛陀之真正密意也。宗师给自师仁达瓦的纸条中,已如是说过,他说自己以前很多缘起性空之义,还未真正理解,经过这次面见文殊菩萨后,于此缘起性空之理生起了定解。并说于名言中诸法,无欺缘起力终无可毁,因果丝毫不虚,然于胜义中诸法本体是超离一切边执戏论。此乃宗师最究竟的自宗见解。如是宁玛巴、噶当派等很多高僧大德,最究竟智慧的见解,悉皆相无别。何故说缘起性耶?以龙猛、月称、麦彭巴等尊者都异口同声的说过,一切智者皆用稀语来称赞此缘起性。缘起者,有时看来很希奇,有时看来很深奥之故。无垢光尊者云:“无有二取瑜伽师,无而现此真希奇。”如是所说也。是故最究竟之见解,乃为宗喀巴大师之真正意趣,应如是了知也。
    丙四(叙述观察究竟之见量)颂曰:
    又由现相除有边,及由性空除无边,
    了知性空现因果,不为边执见所夺。
    以旁述方式破有无二边,亦谓宗大师不共同之特点,亦是中观应成派之究竟意趣。此偈颂词含义甚深,非易能懂。此处又复宣说,由于名言世俗谛中皆有一切诸法的现相,是故能破除有的边执。何以故,因为显现与空性无别,就是现空无别之大显现。既然是无别,则于空性所具之能力,于现相亦复具有,因此空性能破有边,现相亦同样能破除有边,以及由从胜义谛中诸法本体性空之故,则能破除无的边执戏论,亦以如是正理类推,即可明了。如是因现空无别之故,既无别者,则于显现所具有之力,于空性亦复具有,因此现相能破无的边,空性亦同样能破无的边。此中所说之空性,是现空无别之大空性,非相似空。因为空性的缘故,并非是无,而是有的意思(名言中幻相有)。因为现相的缘故,并非是有,而是无的意思(胜义中本体性空)。若于其他外道或佛教小乘所许,就恰恰相反,如说柱瓶等诸法何故而有?因为它是现相故,若说何故而无?因为不见故,如石女儿。但此处宗师不同特点,与彼等如是所许就恰恰相反,以殊胜正理来破除有无二边后,又能了知性空亦是显现于因果缘起性的。如莲花生大师云:“若见如虚空之高,名言取舍诸因果,亦应如同粉沫细。”凡有一定见谛之瑜伽士,皆如是行,决定不为外道之常见或断见等一切边执邪见所夺,对真实义有了不可被夺之稳固殊胜定解,然于佛教中,自续派中观、唯识、有部、经部等显教大小乘中亦有很多不同的边执,其与中观应成派相比,彼等宗派见解仍堕一边,倘若具有真实殊胜之定解,这些不同边执的见解,根本不可能强夺如是定解,甚至稍许亦不可转变,有了如同须弥山王一样稳固之见解,就是一百位大班智达前来驳斥辩论等,殊胜的定解智慧始终不可被夺,毫许亦不动摇。如对佛教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定解者,不论何者诽谤佛法或说不良等语,但彼者始终是毫不动摇,信心仍然稳固如泰山,有如是不可被夺之定解。
    甲三(尾文)颂曰:
    如此三主道扼要,汝能如实通达时,
    当依静处起精进,为究竟事速修持。
    如此前面所宣说的三主要道论之心要窍诀,于学道修行过程中,是最为扼要而言,但亦并非除此三要道以外,再无余道,如讲经、念经、顶礼、布施、持戒等等余有很多成佛之因,但其中最主要之三大扼要,就是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初学者,若不具足出离心和菩提心,则首先不要希求很高之见解和甚深之法要,千万不可希求这些,应放下一切而于三要道勤下功夫。修行时,首先观察自之心续中,是否具足出离心,若无者,则当竭力以执着心来寻求生出离心之方法,将出离心逐渐稳固,以至无勤而生起;再寻求生起菩提心之方便法,多阅读一些菩提心的论著,多看多想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多依止一些具有真实菩提心的善知识,以各种方便法将菩提心引生并稳固后,再寻求究竟之正见,无二智慧之方便法门,即是多闻思中观正理,于善知识面前,多听一些中观方面的窍诀,最主要之正见已获得稳固后,再可寻求一些甚深法要而修持。宗喀巴大师于此等修行次第已明示了,是故应按次第修行是极为重要。在没有很好的基础之前,千万不可盲目的寻求什么高见解、深法要等,否则毫无意义。因此初学者,首先应当依三要道次第而行,亦是每个学佛者缺一不可的三大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