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名道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封了许多诸侯国,这些诸侯大多以国名为氏,如,吴、卫、于、郑、蒋、曹、蔡、周等姓,而姬姓反而不多见了。
    姜姓也是一个古老的姓,相传炎帝以姜为姓,也产生于母系氏族公社时代。姜尚是西周的开国功臣,受封于齐。后来由姜姓分化出吕、丁、高、焦、洪、贺、纪、岳、晏、国、丘等姓。
    嬴姓为帝舜所赐,曾由嬴姓分化出赵、黄、江、廉、梁等姓。嬴姓建立过强大的秦帝国,秦之后,嬴姓许多改为秦氏。
    人口多的几个大姓氏,多曾在政治上得到过特殊的优越地位。李姓建立过唐、南唐、后唐。刘姓建立过汉、后汉、北汉。赵姓在春秋时是晋国的重臣,战国时是七雄之一赵国的统治者,以后建立过宋朝。王姓建立过短期的新朝,魏晋南北朝时的王姓与谢姓是兴盛的姓。魏晋南北朝的王、谢,唐朝的崔、卢、郑都被称为望族大姓。特殊的政治地位,为人口增加创造了有利条件。古代帝王、权臣都是妻妾成群,其子孙也必然比平民百姓多。唐太宗有14个儿子;唐玄宗有子女59个,其中儿子30个;宋徽宗有子女65个,其中儿子31个;明太祖朱元璋有子孙42个,其中儿子24个;康熙皇帝有子女55个,其中儿子35个。朱元璋一个人的后代繁衍到明末,二百多年间,竟已达十万之多。
    封建帝王还常把姓赐给有功的臣子,这样使许多人改为与帝王同姓。西汉初的娄敬,因助汉刘邦定都长安有功,被赐姓刘。燕王丹的玄孙嘉,曾被王莽赐姓王。
    古代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采用汉姓时也多借用帝王与名门望族的姓。晋时刘渊本是匈奴人,率部族入中原时,采用刘姓。清皇室爱新觉罗氏在民国初年采用汉姓,大部分姓了赵。
    封建社会的家臣、奴仆一般都随主人姓氏。
    东汉后期,大地主中发展出一个特殊阶层:门阀大族,他们在中央和地方享有特殊地位,出现了以姓氏门第论人品的现象,只要出自名门贵姓就可以在做官、取仕上占优势,而孤门细族即使有才有德也只能为下品。这种现象在中国延续了几百年之久。中小地主为了得到升迁,多依附门阀大族,也有的人为提高社会地位变易姓氏。

5。政治地位低的姓氏

    政治地位低的姓氏,多处在偏僻地区,生活贫困,繁衍困难。政治上失败的人则常被灭族或改为他姓。明亡之后,许多朱姓为避杀身之祸改为姓李。韩信被吕后杀害后,其后代逃往南方,以“韩”字的一半为姓,改为姓韦。绝大多数人口相对很少的姓氏,往往显示出相对隔离的地域人群的特点,呈岛状分布,常常只存在于某一较封闭的地区。
    古代复姓较现代多出许多,东汉时的《风俗通义》中收500个姓,复姓有150个,占了三分之一;宋初的《百家姓》收500多姓,复姓减少到60个,占十分之一;而现在的复姓仅占所有姓数目的3%,且人口都很少。复姓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简便,改复姓为单姓便于交际。闻人改为姓闻,第五改为姓第,东门,改为姓东,贾正改为姓贾,子张改为姓张,羊舌改为姓杨,有的欧阳改为姓欧。
    姓氏人口的多少,还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人口可以呈指数增长,2变4,4变16,基数越大,增加越快。人口多的姓与人口少的相比,代数越多,绝对数字落差越悬殊。假如,一个村子有张姓10人,吴姓6人;100年后,张姓可以繁衍为1280人,而吴姓为768人,两姓人口绝对差距加大。人口少的姓更容易在某一地区绝嗣,而人口多的姓呈良性循环,人口越来越多。清朝中叶,中国人口一下子从1亿多猛增到4亿,原因是康熙五十一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由于这个政策的影响,原来基数大的姓,人口总数大大增加了。基数小的姓,人口总数相对则较少。
    一个地区的人口,达到自然条件和生产力允许的饱和数量时,人口就不再增加了。当有外流条件时,接受移民地区人口急剧增加,而输入人口地区人口并不减少。清末我国山东向东北流出了大量人口,但山东人口还是很多。英国曾向美洲、大洋洲输出大量移民,现在受移民区人口是本土的几十倍,但英国人口并未减少。
    我国明朝末年,福建、广东居民大量移居东南亚和台湾。因历史原因,福建、广东陈、林等姓就较多,由于移民,使这些姓氏的人口大大增加。清朝中叶以后,河北、山东居民大量迁往东北,张、王、李等姓,在河北、山东本来人口就很多,迁移之后,这些姓人口总数更加多了。
    姓氏本来是从一个一个地区分别产生的,经过几千年的流动,现在还能看到姓氏地区分布的不均衡。在福建、广东、台湾,陈、林、黄、詹较多;江浙一带,吴、顾、周、翁、童、茅较多;中原一带和东北,王、李、张、赵较多。
    姓氏人口不均衡,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确实繁杂纷复,是否还有其他原因,有许多谜等待解开。帮您寻寻根姓道名MINGSHUxingdao说
    帮您寻寻根可能每个人都想过,我为什么偏偏姓这个姓?这个姓是怎么来的?寻根问祖,追根溯源,几乎是人人都有的愿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许多人沿历史的长河向源头上溯。可是历史之河实在太长了,许多史料失散了,许多真的与假的混在一起,难以分辨。历史它就是这样的严酷。但是历史毕竟是历史,总有蛛丝马迹可以寻觅。下面介绍一些姓的起源,有些可能不是真正的源头,但它是历史。我们就当历史故事听听吧。
    目前,中国人中姓李的人最多,大约占了汉族人口的79%。咱们就先说说李姓。
    相传帝尧时,有个叫皋陶的人掌管司法,当时这种官叫大理。皋陶制定了五种刑罚,他不但善于断案,身边还有一头独角兽,这头奇兽善于辨别疑案,见到有罪的人就会用角去顶,无罪则不去碰。因为这样,皋陶处理案子从不失误。以后皋陶的子孙世代做大理,被人们称为理氏。到了商朝末年,执法不阿的理氏后人理徵,因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理徵的妻子带着幼小的儿子理利贞逃走了。母子二人无钱无食,幸好遇到一片李树林子。正当果子成熟,母子以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利贞不敢再称理氏,于是改称李氏。利贞的子孙后来在周朝做了官。
    如果按这个传说推算,上溯到李利贞,李姓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了;如果从皋陶算起,那就应该有四千年了。
    到了唐朝,老李家出了皇帝,常把“李”作为奖品,赐给有功的臣子,许多不姓李的也姓了李。突厥人朱邪赤心,就受到这样的赏赐改为李国昌。以后李国昌的后代李存勖建立了五代的后唐。
    王姓在诸姓中坐了第二把交椅。秦朝以前帝王的子孙多称王子、王孙,他们的后人有不少就称为王氏。商代的王子比干、周朝的王子晋、战国时魏国信陵君王子无忌,他们都有子孙称为王氏。由于来源多出,所以王姓子孙众多成为大姓。
    张是第三个大姓,“张”,弓长张,在古代文字中,“张”字就是一个人拉开弓准备射箭。相传五千年前,今山东西南一带有位部落首领叫少昊,少昊的儿子公子挥发明了弓,在当时弓箭是远距离兵器,是最厉害的武器,因此他被封为弓正,弓正就是专管造弓箭的官。他的子孙就以张为姓了。
    另外,春秋时,有个晋国大夫解侯,字张,又称张侯,他的子孙就以字为氏,也姓了张。
    刘邦手下有谋士张良,张良本是战国时韩国的贵族,姓姬,因谋杀秦始皇未成而被通缉,这才改姓张的,他的后代也姓张。
    刘姓有三个来源。
    相传帝尧的子孙,有一支以祁为姓,被封在刘国(现在河北省行唐县)。夏朝孔甲时,这一支的后裔刘累曾经跟着豢龙氏学习养龙的本事。孔甲封他为御龙氏,让他驯养四条龙。这种龙估计可能是鳄鱼。可是刘累养龙的技术并不高明,没多久就养死了一条母龙。不久,孔甲要看龙表演。本来是四条龙两两对舞,现在只剩下三条,刘累就让它们轮流上场。孔甲一看起了疑心,刘累觉出势头不对,就带着家小逃到了鲁(现在河南省鲁山县)。刘累的后代就姓了刘。
    刘姓的另一支出于春秋时晋国。晋国掌政大臣赵盾派士会去秦国接晋公子雍回国继承王位。可是等秦国护送公子雍到了边境上,晋国已立了别的国君。秦国对晋国的出尔反尔十分恼火,双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