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十三经注疏论语注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饱,居无求安”者,言学者之志,乐道忘饥,故不暇求其安饱也。“敏於事而
慎於言”者,敏,疾也。言当敏疾於所学事业,则有成功。《说命》曰:“敬逊
务时敏,厥乃来”是也。学有所得,又当慎言说之。“就有道而正焉”者,有
道,谓有道德者。正,谓问其是非。言学业有所未晓,当就有道德之人,正定其
是之与非。《易·文言》曰:“问以辨之”是也。“可谓好学也已”者,总结之
也。言能行在上诸事,则可谓之为好学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孔曰:“未足
多。”)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郑曰:“乐,谓志於道,不以贫为忧
苦。”)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孔曰:
“能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能自切磋琢磨。”)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孔曰:“诸,之也。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
善取类,故然之。往告之以贫而乐道,来答以切磋琢磨。”)
    '疏'“子曰”至“来者”。○正义曰:此章言贫之与富皆当乐道自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者,乏财曰贫,佞说为谄,多财曰富,傲逸为骄。
言人贫多佞说,富多傲逸。若能贫无谄佞,富不骄逸,子贡以为善,故问夫子曰:
“其德行何如?”“子曰可也”者,此夫子答子贡也。时子贡富,志怠於学,故
发此问,意谓不骄而为美德,故孔子抑之,云:“可也。”言未足多。“未若贫
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者,乐,谓志於善道,不以贫为忧苦。好,谓闲习礼容,
不以富而倦略,此则胜於无谄、无骄,故云“未若”,言不如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者,子贡知师励已,故引《诗》
以成之。此《卫风·淇奥》之篇,美武公之德也。治骨曰切,象曰差,玉曰琢,
石曰磨,道其学而成也。听其规谏以自,如玉石之见琢磨。子贡言:贫而乐道,
富而好礼,其此能切磋琢磨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者,
子贡知引《诗》以成孔子义,善取类,故呼其名而然之。“告诸往而知来者”者,
此言可与言《诗》之意。诸,之也。谓告之往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则知来者
切磋琢磨,所以可与言《诗》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疏'“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正义曰:此章言人当责己
而不责人。凡人之情,多轻易於知人,而患人不知己,故孔子抑之云:“我则不
耳。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患己不能知人也。”

    ●卷二·为政第二
    '疏'正义曰:《左传》曰“学而後入政”,故次前篇也。此篇所论孝敬信勇
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为政之人也,故以“为政”冠於章首,遂以名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星共之。”(包曰:“德者无为,
犹北辰之不移而众星共之。”)
    '疏'“子曰”至“共之”。○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要。“为政以德”者,
言为政之善,莫若以德。德者,得也。物得以生,谓之德。淳德不散,无为化清,
则政善矣。“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者,譬,况也。北极谓之北辰。北
辰常居其所而不移,故众星共尊之,以况人君为政以德,无为清静,亦众人共尊
之也。○注“包曰”至“共之”。正义曰:案《尔雅·释天》云:“北极谓之北
辰。”郭璞曰:“北极,天之中,以正四时。”然则极,中也;辰,时也。以其
居天之中,故曰北极;以正四时,故曰北辰。《汉书·天文志》曰:“中宫太极
星。其一明者,泰一之常居也。旁三星,三公。环之匡卫十二星,藩臣。皆曰紫
宫。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斗为帝车,运於中央,临制四海。
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於斗。”是众星共之也。
    子曰:“《诗》三百,(孔曰:“篇之大数。”)一言以蔽之,(包曰:
“蔽,犹当也。”)曰:‘思无邪。’(包曰:“归於正。”)
    '疏'“子曰”至“无邪”。○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之道在於去邪归正,故举
《诗》要当一句以言之。“《诗》三百”者,言《诗》篇之大数也。“一言以蔽
之”者,蔽,犹当也。古者谓一句为一言。《诗》虽有三百篇之多,可举一句当
尽其理也。“曰:‘思无邪’”者,此《诗》之一言,《鲁颂·篇》文也。
《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皆归於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也。○
注“孔曰:篇之大数”。○正义曰:案今《毛诗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内六篇亡,
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数。
    子曰:“道之以政,(孔曰:“政,谓法教。”)齐之以刑,(马曰:“齐
整之以刑罚。”)民免而无耻。(孔曰:“免,苟免。”)道之以德,(包曰:
“德,谓道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格,正也。)
    '疏'“子曰”至“且格”。○正义曰:此章言为政以德之效也。“道之以政”
者,政,谓法教;道,谓化诱。言化诱於民,以法制教命也。“齐之以刑”者,
齐,谓齐整;刑,谓刑罚。言道之以政而民不服者,则齐整之以刑罚也。“民免
而无耻”者,免,苟免也。言君上化民,不以德而以法制刑罚,则民皆巧诈苟免,
而心无愧耻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者,德,谓道德;格,正也。
言君上化民,必以道德。民或未从化,则制礼以齐整,使民知有礼则安,失礼则
耻。如此则民有愧耻而不犯礼,且能自而归正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有所成也。)四十而不惑,(孔
曰:“不疑惑。”)五十而知天命,(孔曰:“知天命之终始。”)六十而耳顺,
(郑曰:“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马曰:
“矩,法也。从心所欲无非法。”)
    '疏'“子曰”至“逾矩”。○正义曰:此章明夫子隐圣同凡,所以劝人也。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者,言成童之岁,识虑方明,於是乃志於学也。“三十而
立”者,有所成立也。“四十而不惑”者,志强学广,不疑惑也。“五十而知天
命”者,命,天之所禀受者也。孔子四十七学《易》,至五十穷理尽性知天命之
终始也。“六十而耳顺”者,顺,不逆也。耳闻其言,则知其微旨而不逆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者,矩,法也。言虽从心所欲而不逾越法度也。孔子
辄言此者,欲以勉人志学,而善始令终也。
    孟懿子问孝。(孔曰:“鲁大夫仲孙何忌。懿,谥也。”)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郑曰:“恐孟孙不晓
无违之意,将问於樊迟,故告之。樊迟,弟子樊须。”)樊迟曰:“何谓也?”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疏'“孟懿”至“以礼”。○正义曰:此章明孝必以礼。“孟懿子问孝”者,
鲁大夫仲孙何忌问孝道於孔子也。“子曰:无违”者,此夫子答辞也。言行孝之
道,无得违礼也。“樊迟御”者,弟子樊须为夫子御车也。“子告之曰:孟孙问
孝於我,我对曰,无违”者,孟孙,即懿子也。孔子恐孟孙不晓无违之意,而懿
子与樊迟友善,必将问於樊迟,故夫子告之。“樊迟曰:何谓也”者,樊迟亦未
达无违之旨,故复问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
以礼”者,此夫子为言无违之事也。生,事之以礼,谓冬温夏清昏定晨省之属也。
死,葬之以礼,谓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之属也。祭之以礼,
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陈其簋而哀戚之之属也。不违此礼,是无违之理也。不
即告孟孙者,初时意在简略,欲使思而得之也。必告樊迟者,恐孟孙以为从父之
令是无违,故既与别,後告於樊迟,将使复告孟孙也。○注“孔曰”至“谥也”。
○正义曰:《春秋》定六年《经》书“仲孙何忌如晋”,《传》曰“孟懿子往”,
是知孟懿子即仲孙何忌也。《谥法》曰:“温柔贤善曰懿。”○注“郑曰”至
“樊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