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役战斗的消耗战是辅助的,但也是战略上的持久战所必需的。战役战斗的消耗战有三种情况,一是得大于失,二是得失相当,三是得不偿失。我们所说的消耗战主要指第一种,而对后两种应力求避免。小胜利积累多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转变战局造成影响。“应该利用运动战之主要歼灭性,游击战之部分的歼灭性,加辅助性质的阵地战之主要的消耗性和游击战之部分的消耗性,用以达到大量消耗敌人的战略目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69页)对于敌对双方力量大致相同的战争来说,消耗战会起更大的作用。防御的一方通过效果好的战役战斗上的消耗战,也能够改变被动局面,由消耗战转化为歼灭战,直至取得战争的胜利,列宁格勒保卫战证明了这一点。进行战役战斗上的消耗战常常是有必要的,而且有时客观条件要求必须这样做。“在一切不利于执行歼灭战的场合,则执行消耗战。”(《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71页)这是因为战争的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一切时间和地点上都能够集中优势兵力兵器,尤其是力量弱的一方,更不可能处处都造成对敌优势。当然,在执行消耗战的时候,不能机械地拼消耗,而要灵活运用战术,以较小的代价大量消耗敌人。
(五)持久战与达决战
战争运动持续的时间不同,就会出现持久与速决两种不同的形式。
1.持久战与速决战是持续时间不同的两种作战形式
持久战是持续时间较长的作战。通常是处于防御的一方,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采用的战略指导方针。速决战是在较短时间内决定胜负的作战。其基本条件是:力量的绝对优势、有准备、极为有利的时机和态势、敌方存有致命弱点等。通常是拥有优势兵力兵器的进攻一方所采取的作战指导原则。战争的持久或速决,是由战争的目的与各种客观条件决定的。对于持久战,单从政治、经济的角度来说,久战不利,“潜师袭远,利在速捷。“……连年的战争会使甚至是最强大的国家精疲力竭。”(《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708页)而军事力量弱,战争潜力大,遭到强敌进攻被迫进行防御战时,应借持久战以争取时间利用空间转变敌我双方力量对比,“蓄盈待竭,避其锋势”从中渔利。“战斗的待久就是防御者的利益。”(《战争论》第3卷第1461页)防御态势一方要坚持持久战略,一般情况下,军事力量强的进攻者要采取速战速决战略。但是,在战役战斗上,除非服从战略全局需要,如战略防御时,固守钳制方面的据点,战略进攻时围困打击孤立无援之敌等,在条件具备时必须实行速决战。
2.持久战与速决战的辩证关系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战略持久战是战役战斗速决战的目的和基础,而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则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必要条件和方法、手段。
持久战与速决战是对立的,但就某一军队自身而言,战略上的持久与战役战斗上的速决又是统一的。“只有战役和战斗的速决战集合了很多,即是使得很多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都能因迅速解决战斗之故而取得了胜利,才能达到战略持久的目的。”(《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378-379页)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坚持战役、战斗的速决战尤其重要。在持久战中,除了以筑垒地域的坚守吸引一部分敌人外,主要靠在战场上实现局部的战役和战斗的进攻战消灭或消耗敌人。以弱胜强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由弱变强的转化过程,这是战争的客观规律。要坚持持久作战,必须避免不利决战。“一切有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坚决地进行决战,一切无把握的战役和战斗应避免决战,赌国家命运的战略决战应根本避免。”(《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474页)避免战略决战只是就敌我力量对比不利于我,破敌速决计划,使之不得不跟我持久战的情况下而言,一旦我之力量强于对手,在战略上也应主张速决战。
一般说来,战役战斗是要求速决的,但有时还有持久战。战役战斗上的防御战,一般都是要求持久的,这是由于战役战斗上的防御战往往是为了配合主要方向上的进攻,阻敌援兵、牵制、消耗敌人就是它的目的。离开主要方向的战役战斗速决,则战役战斗上的持久就失去意义。就一次战役或战斗的全过程来说,有时既有持久作战阶段,又有速决作战阶段。例如我军在全局范围向国民党军队实现战略进攻时,太原、大同、青岛、新乡等对局部地区采取持久包围战,最后再从容攻取。由此可见,短暂的围城可能吸引不了援敌,即使能吸引援敌,我打援部队要将其消灭也需一定的时间,围城越久,越利于打援速决,反之,打援速决,又有利于久围,最后胜敌。
敌对双方的持久与速决是对立的。战争的每一方,无论是采取持久还是速决,均出自具体条件和遵循趋利避害。于一方有利,对另一方必然不利。故此,双方采用针锋相对的作战方针,要不然,正中敌意。当然,如若双方都准备进行一次局部的、短时间的、小规模的战争,那么双方也有可能都采取速决的方针。敌对双方持久和速决的对立,还表现在它们的相互作用上。一方实现了速决的意图,必然破坏了对方的持久,反之亦然。三、战争运动力量源
“军队的全部组织和作战方式以及与之有关的胜负,……敢决于人和武器这两种材料,也就是取决于居民的质与量和取决于技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10页)由此可见,人和武器技术装备,是战争力量源诸因素中最基本的因素,战争力量源的其他一切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人和武器技术装备及其相互关系之中。
(一)战争运动中人的因素
正如第二章第一节所述,战争运动中人也不失为一个整体,既包括军队,又包括人民群众,既有国内的人,也有国际上的各种方式影响战争的人,其因素是指与战争相关的人的一切因素的总和。这个整体是由人的个体构成的,人的个体有多种规定性。其中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政治素质、军事素质等,这些属性或素质性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个体人的统一体,个体人的统一体又构成整体人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构成战争运动力量源的决定因素。(二)战争运动中武器技术装备的因素
武器技术装备是人们“利用物的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属性,以便把这些物当作发挥力量的手段”(《资本论》第1卷第203页)的具有特殊属性和功能的工具。
1.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
武器技术装备是从一般工具中分离出来,虽然有本身特殊的质,但作为一般工具的质仍然存在。这表现在:首先,武器技术装备是人们的劳动产品,是人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物化,武器技术装备越先进,物化的劳动就越多,而人们在使用它时,费的力气就会越小;科学技术、生产力状况和社会生产能力,决定着武器的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发展速度,决定着武器更新的速度。其次,武器技术装备与生产工具一样,是人们器官的延伸和体力脑力的增强,其状况也就成为人的战斗能力强弱、大小的一个重要标志。
武器技术装备虽然具有一般工具的特性,但它与用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等活动的工具有本质的区别。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表现在:它是用于战争活动的,直接传递人们作用于敌方的暴力意志和力量,以解决对立的阶级、集团、政党、民族、国家之间暴力冲突的矛盾,是人们暴力意志和力量的物质承担者。武器具有安全性、力量性、快速性、多用性、保护性。生产工具则不然,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意志和能力的物质承担者。
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并不是它的天然本性,而是战争赋予它的一种特性。它的这一特性只有在人们暴力冲突中才具有,并通过人们对武器的使用而体现出来。就它本身而言,是无阶级性和倾向性,谁占有和使用它,它就体现谁的意志和为谁服务。也可以说,武器技术装备不是暴力的主体,而是暴力的附属物。2.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功能
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功能由它的一般工具属性和特殊属性决定的。武器技术装备的特殊属性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