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泄此道,则是矣。蟠蟾子之不惜天灾,亦以解明,恐误仙友。修真之士必须将节目贯彻细参,而后用功,可免去危险之患矣。静守动取莫差失者,乃是用真意久注于命蒂,忽然丹田气动,则阳火兴起矣。故曰:“命之至也”。活子时,正子时,是本身之活子时也。即当起呼吸留恋,以真意摄回本地。必须使刚烈之神意,鼓动巽风,用三昧锻炼,化尽阴气,使为筑道之本也。不然顷刻变为精流,岂不是差失矣,又以何为进道之本乎?盖天下人人尽知,上天已无有走泄神体之仙佛,是实语也。古圣前贤不肯明言此理,盖大道乃上天密宝,怎敢轻泄于愚顽者乎?余著此篇,暗通一根绵线,恐君错走曲径,岂不空劳一世。或问历代仙佛,皆大慈悲,因何紧密于道?佛宗曰:“度尽众生,而后成佛”,如何又恐人知之乎?答曰:“自汉朝以上,大道不轻泄于纸帛,故因人而授,量才而教之,焉有错传乎?今试将大道泄于纸笔,而暂行天下,谁敢传露?犹恐匪人得之,岂不做笑齿而谈也?予今重泄也哉,亦恐自修之君子误矣。呀!光阴倏忽一瞬矣。紫阳真人悟真篇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烁,一生身世水抱浮。只贪利禄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岳,无常赋得不来无?”此节教人及早用功,逃出环垢。前圣之婆慈,何不深深悟哉!                    
第十四章 赞玄 
  太上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为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为道纪。 
  '字解' 夷希是不可见不可闻的意思。微是小,诘是问,皦是明,昧是暗。绳绳是接续,恍惚是微妙不可测。纪是纲纪。 
  '章解' 看还看不见的名叫夷。听还听不见的名叫希。抟弄不能得的名叫微。这三样无形无色无声,不可以诘问,所以混合成一个。凡物皆有明暗,他上面不明,下面也不暗。来往接续于日用之间,也不可以起个名,再归到无物上。这称谓无形状的状,无形象的像。这称谓惚而不可为有,恍而不可为无。迎他不见他的头,跟着他不见他的后身。这是自古就有的“道”。要是执行古时的道,便能推用今日的万有。能知古时道之开始的,就称为得道的纪纲。 
  '演说' 江圣云:今世界文明,声光电化,万有俱备。然今日之所有,也不是现今才新生的,而是古来就有的,不过今人新发明出来就是了。一切万有,究竟是哪里来的?即由今日再进化几万年,推求到无可推求,必有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思议,不可言说的,强名曰“道”,为一切万有的本源。因为万有,皆有形有声有色,即皆有变化坏灭。“道”无形无声无色,所以无变化坏灭,万古常新。若得其纲纪而执之,一切万有就皆为我用。太上老子执古之道,御今之万有。若专守古人之言行,不知这皆是以往的陈迹,不是古时的道。古之道即今之道,道无古今。要能执古之道,便能用今之万有呢。 
  黄元吉真人云:大凡天下事,俱要有个统绪,才能提纲挈领,有条不紊,况修道乎哉?且夫大道之源,即真一之气也。真一之气,即大道之根也。何为真一之气?诗曰:“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何为大道之根?诗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理气合一,即道也。修士若认得这个纲纪,寻出这个端倪,以理节情,以义定性,以虚无一气为本根,长生之道得矣(此即性命双修之意)!故太上所以状先天大道曰:“视之不见曰夷,听之不闻曰希。抟之不得曰微。” 
  夫心通窍于目,目藏神,肾通窍于耳。耳藏精。脾通窍于四肢,四肢属脾也。脾属土,土生万物,而真气凝焉,即精神寓焉。若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手有所把握,皆后天有形有色,有声有臭之精气神,只可成形,不可以成道。唯视无所见,则先天木性也。听无所闻,则先天金精也。抟无所得,则先天意土也。故曰:“后天之水火土,生形者也。先天之金木土,成仙者也。”其曰夷曰希曰微者,皆幽深玄远,不可捉摸之谓真有,不可穷诘者焉。能合五气为一气,混三元为一元,则真元一气在是,天然主宰亦在是。所以悟真云:“女子著青衣(火生水),郎君披素练(水生金)。见之不可用(后天水火土),用之不可见(先天木金土)。恍惚里相逢(混合为一),杳冥中有变。霎时火焰飞,真人自出现。”修士如此,即知大道之源,修道之要矣。若不知始于虚无,执着一身尸秽之哎,杂妄之神,生明觉心,作了照想。吾恐蓄藏未深,发皇安畅。此炼精炼气炼神之功,所以不离乎混沌焉。即混沌久之,则胎儿长,阳神生。而其间毓胎养神之法,又不可不知。即前章爱民治国,行无为之道,是阳神出入,运行自然。时而神朝于土,则不知其所自上,所以不皦也。时而神敛于下,则不忽其所藏下,所以不昧也。由此绵绵密密,绳绳继继,无可名状,亦无有作为,仍还当年父母未生之初,浑无一物。易曰:“洗心退藏于密”,是其旨矣。故云:“复归于无物。”虽然无物,而天下万事万物,皆自此无中生来。太上所以有无状之状,无象之象之谓也。然究有何状何象哉?不过恍恍惚惚中,偶得之耳。果能恍惚,真阳即生。迎其机而导之,殆不见其从何而起,是前不见其首也。随其气而引之,亦不见其从何而终,是后不见其尾也。道之浩号如此,此不亦大周沙界,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细入毫芒者乎?是道也,何道也?乃元始一气,人身百骸之真宰也。得之则生,失之则死。完则为人,欠则为物,所争只毫厘间耳。学人得此元始之气,调摄乎五官百骸,则毛发晶莹,肌肤细腻。是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者,此也。人能认得此,开天劈地,太古未有之元始一气,以为一身纲纪,为万事之主脑,斯体立而本正之端矣。倘学人不以元始一气为本,欲修正觉,反堕旁门矣,可悲也夫!此则形容大道之体,学道人会得此体,方有下手功夫。真一之气是先天性命之源,非后天精气神可比。欲见真气,必将性命融成一片,始得真一之气。此气浑浑沦沦,浩浩荡荡,虽无可象可型,而天下之有形有象者,皆从此无形无象中出。诚为大道纲维,天地人物之根本也。道曰:“守中”,释曰:“观空”,儒曰:“慎独”,要皆同一功用。故自人视之,若无睹无闻,而自家了照,却又至虚至实,至无至有。所以子思子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独之功,诚无息也。要之隐微幽独之地,虽有见显可据,而大道根源,只是希夷微妙。无可状而状,无可象而象,极其浑穆。学道人总要于阳之未生,恍惚以待之。于阳之既产,恍惚以迎之。于阳之归炉入鼎,恍惚以保之。绝不起大明觉心,庶几无时无处,而大道归源焉。前言阳神出现,明天查地,通玄达微。及了悟之候,光明景界,纯任自然。有知若无知,有觉若无觉。况下手之初,应死人心,生道心(恍惚以守)。 
  震阳云:以前讲的是“夫欲筑基调真息,静守动取莫差失”,这回再讲“采调后天延岁月”。后天者,人吃五谷得其养分,化成容卫。医言:“荣者属血,卫者属气”,气血并行,昼夜无间,而能滋养五脏六腑,运行周身百脉,无处不通矣。始者灌溉丹田,终者归于气海。气海与丹田,比如子母之相息,由丹田升至命蒂后始成真气也。夫人长至二八之岁,气饱满足成乾之体,任督脉自开,气欲发动,化为精流泄焉,此为天性至也。若顺行,由偶配,故能生人产物。父生子,子又生孙,乃人道一统之矣。若将气意摄归源,收而炼之,修仙之道成矣,盖此法非真师莫能晓用。释曰:“观自在菩萨”。道曰:“回光返照”。六祖坛经云:“有情来下种”。昔日观音与目连往北偕渡,为此修身一大因缘,与回光返照同义。海蟾帝君度马自然歌云:“忽从金鼎流真意,息息融合起根蒂。摄回命宝田中隐,鼓动槖龠返青离。”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又曰“关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正道矣。”古时神医仙圣知此奥窍,盖命之元窟内藏修真之主宰,故先后二天有表里之用。先天者,祖气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