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录页 CTJ121E书?2004 
 上一页 下一页
 
 
 
目录页 '美'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上一页 下一页
 
 
第四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和成功的世界 
 
第二十七章 诸帝国的终止 

    今后,那些'海外'国家的土著也许会越来越强大,欧洲的当地人也许会越来越软弱,因此,世界各地居民的勇气和力量也许会达到相等的程度;勇气和力量的相等引起相互间的惧怕,从而能使独立国家因惧怕而放弃他们的不公正行为,使他们的不公正行为变成对相互权利的某种尊重。但是,所有国家之间的广泛交往自然会——或者更确切地说,必然会——带来知识和各种进步的相互交流,而世界上似乎及有什么东西能比这种交流更有可能造成以上所说的力量的相等。 

——亚当·斯密 

    我们宁要带有危险的自治,也不要平静的奴役。 

——克瓦米·恩克鲁玛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欧洲对殖民地帝国的控制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削弱,但还没有遭到彻底的破坏;实际上,欧洲因获得作为托管地的阿拉伯地区而扩大了它的殖民地范围。相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i93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只有利比里亚和南非是独立的国家,它们的独立全靠其非典型的历史背景。其中一个国家在19世纪初期已由解放了的奴隶居住,另一个国家为居住那里的少数欧洲人所控制。25年以后,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殖民地只剩下葡属安哥拉和莫桑比克及南非的几块属地:南罗得西亚、西南非洲、贝专纳、斯威士兰和巴苏陀兰。正如欧洲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中迅速地获得其大部分殖民地那样,欧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样短的时期内又失去了其大部分殖民地。1944年至1970年间,总共有63个国家赢得了独立。这些国家拥有10亿多人,大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见表1)。欧洲人在海外取得那么多非凡的胜利和成就之后,到20世纪中叶似乎又在退回到500年前他们曾从那里向外扩张的小小的欧亚半岛上去。 

表1  亚非独立的进程 

  
 所摆脱的国家 
 年份 
 
叙利亚 
 法国 
 1944 
 
黎巴嫩 
 法国 
 1944 
 
约旦 
 英国 
 1946 
 
菲律宾 
 美国 
 1946 
 
印度 
 英国 
 1947 
 
巴基斯坦 
 英国 
 1947 
 
缅甸 
 英国 
 1948 
 
北朝鲜 
 日本 
 1948 
 
南朝鲜 
 日本 
 1948 
 
以色列 
 英国 
 1948 
 
锡兰 
 英国 
 1948 
 
印度尼西亚 
 荷兰 
 1949 
 
利比亚 
 意大利 
 1952 
 
柬埔寨 
 法国 
 1954 
 
老挝 
 法国 
 1954 
 
北越 
 法国 
 1954 
 
南越 
 法国 
 1954 
 
苏丹 
 英国 
 1956 
 
摩洛哥 
 法国 
 1956 
 
突尼斯 
 法国 
 1956 
 
加纳 
 英国 
 1957 
 
马来亚 
 英国 
 1957 
 
几内亚 
 法国 
 1958 
 
刚果共和国 
 比利时 
 1960 
 
索马里 
 意大利 
 1960 
 
尼日利亚 
 英国 
 1960 
 
喀麦隆 
 法国 
 1960 
 
马里 
 法国 
 1960 
 
塞内加尔 
 法国 
 1960 
 
马达加斯加 
 法国 
 1960 
 
多哥 
 法国 
 1960 
 
塞浦路斯 
 英国 
 1960 
 
象牙海岸 
 法国 
 1960 
 
上沃尔特 
 法国 
 1960 
 
尼日尔 
 法国 
 1960 
 
达荷美 
 法国 
 1960 
 
刚果民主共和国 
 法国 
 1960 
 
内非共和国 
 法国 
 1960 
 
乍得 
 法国 
 1960 
 
加蓬 
 法国 
 1960 
 
毛里塔尼亚 
 法国 
 1960 
 
塞拉利昂 
 英国 
 1961 
 
坦噶尼喀 
 英国 
 1961 
 
阿尔及利亚 
 法国 
 1962 
 
布隆迪 
 比利时 
 1962 
 
布隆迪 
 比利时 
 1962 
 
卢旺达 
 比利时 
 1962 
 
乌干达 
 英国 
 1963 
 
肯尼亚 
 英国 
 1963 
 
桑给巴尔 
 英国 
 1964 
 
马耳他 
 英国 
 1964 
 
马拉维 
 英国 
 1964 
 
赞比亚 
 英国 
 1965 
 
冈比亚 
 英国 
 1965 
 
马尔代夫群岛 
 英国 
 1965 
 
新加坡 
 英国 
 1966 
 
圭亚那 
 英国 
 1966 
 
搏茨瓦纳 
 英国 
 1966 
 
莱索托 
 英国 
 1966 
 
巴巴多斯 
 英国 
 1967 
 
南也门 
 英国 
 1968 
 
毛里求斯 
 英国 
 1968 
 
斯威士兰 
 英国 
 1968 
 
赤道几内亚 
 西班牙 
 1968 
 

    一、冷战和殖民地革命 

    殖民地臣民和帝国当局之间的斗争与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冷战是同时进行的。这两种运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苏联,尤其是共产党中国,支持殖民地革命,将殖民地革命看作是破坏西方的威望、削弱西方的力量的一种手段。相反,西方国家由于冷战方面的原因而在殖民地问题上互相支持,尽管他们这样做时是很有保留的——因此,美国在塞浦路斯问题上支持英国,在印度支那和阿尔及利亚问题上支持法国。同样,由于冷战中的迫切需要,东方和西方在争取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方面展开了奇特的竞争。殖民地民族和前殖民地民族迅速地利用这种形势,设法不仅从华盛顿、伦敦和巴黎,而且还从莫斯科和北京获取最大的援助。 

    尽管有这种相互联系,但殖民地革命并不是冷战的副产品。殖民地的觉醒远远先于冷战,它至少可以追溯到1905年的俄国革命和日俄战争(见第十九章第五节)。此外,尽管冷战在某些情况下的确影响了殖民地起义的速度和形式,但即使没有冷战,殖民地革命无疑也会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诸帝国的领导人阐明了他们将抓住殖民地不放的决心。1942年,丘吉尔发表了他那常被引用的声明:他“当国王的首相不是为了眼巴巴地看着英帝国被清理掉”。同样,1944年在自由法国政府支持下召开的布拉柴维尔会议宣布:“即使在最遥远的将来,也决不准许殖民地获得自治。” 

    在大战的几年中,英国和法国的行动与这些声明是一致的。这两个大国都很少注意殖民地民族的愿望和利益。在《大西洋宪章》中,它们曾保证:“尊重每个民族选择自己政府形式的权利;……设法使被强行剥夺主权和自治权的民族恢复其权利。”同盟国的政策很快就证明,这些原则被认为只适用于欧洲,而不适用于海外地区。 

    例如,英国人未征求国大党领导人尼赫鲁和甘地的意见就把印度拖进了大战,并与苏联人商定共同占领名义上已独立的国家——伊朗。在埃及这另一表面上独立的国家,英国人利用其条约所授予的特权,在开罗和亚历山大建立了他们在中东的主要基地。法国人根据军事需要决定其“土著”的命运;各殖民地是忠于维希政府还是忠于戴高乐,不是取决于当地居民的愿望,而是取决于法国总督或军事指挥官的决定。不过,尽管有这些单方面的行动,但实际上,亚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1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非洲所有殖民地都在战后20年内成为独立国家。 

    二、殖民地革命的根源 

    1945年6月正式通过的《联合国宪章》规定了殖民地托管制度,用这一制度取代了国际联盟的委托管理办法。《宪章》第76条规定,受托管国应促进被托管地居民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方面的进步,应促使他们朝自治或独立的方向发展,这种自治或独立可能适合各被托管地的特殊环境和民族以及各有关民族所自由表达的愿望。……” 

    战前的委托管理这时转变为受托管理,而且联合国为其成员国将各自的殖民地置于托管状态下作好了准备。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国家愿意将自己的殖民地置于托管状态下——南非联邦坚决要求将西南非洲作为“三级”托管地来加以管理。毫不奇怪,尽管联合国对有些殖民地如荷属东印度群岛赢得独立确有相当大的贡献,但伟大的殖民地革命的动力并不是来自联合国。相反,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极其有利的国际形势的产物,是以往几十年里殖民地世界中愈来愈强大的某些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