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属于史实,并非评论。这条的写法似乎一般化了些。其次,有两点小疑问:一是“任国民大会主席”之说恐不确切。国民党的“国民代表大会”似没有常设的主席,而只是在开会时设主席团,闭会后即无此名义了。其次,说胡“发起人权运动”,似乎是他一人发起似的。其实,至多只能说他是“参与发起人权运动”,而且,后因发表有悖于人权运动的胡说,似曾被开除出人权保障同盟。又,胡适曾明确地反对反帝反封建运动,曾公开说过封建制度在秦统一中国后就消灭了。这当然是胡对封建制度、封建主义一词狭义的特定理解,但他拒不考虑“反帝、反封建”主义者们的实质提法,则是明显缺乏科学态度的。这条最好能写得再深刻些,把他的贡献再多写点,把他的重大缺点也据实写得深入一些。胡适是一个有“大功中过”的人,因为,不能说他的功不大,似也不能说他的过甚小也。
三、例证:外国方面的
1.“丘吉尔”(上卷,220页,有插像)属中偏短条目。介绍简历为主,似宜更详一些。文中有“一九四六年在美国富尔敦演说,鼓吹英美联盟,对抗苏联,揭开战后‘冷战’序幕。”这似乎只讲了一面。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后,斯大林十天未作声,而丘吉尔当天就发表全面援苏演说,明白昭告世界,苏联的苦难就是英国的苦难,并发誓不把希特勒纳粹的影子和痕迹从地球上消灭掉,对德战争决不停止,而且在演说中硬把美国拉下水(当时名义上美国还是中立的),肯定美国是同他站在一边的,而且他事先已与罗斯福密电,坚劝罗斯福在即将到来的希特勒侵苏战争爆发时,要抛弃一切阶级成见,坚决同苏联站在一起。又,丘吉尔的最大功勋是一九四○年英伦三岛处在危急存亡之秋时出任首相,把消灭希特勒的战争进行到最后胜利。爱国主义要考虑到每个国家的爱国主义,英国人的帝国主义思想不对,但爱国思想则必须尊重。二次大战中的罗、丘、斯,是永恒的历史巨人,世世代代都应受到人们的尊敬。
2.“罗斯福”(下卷,4779页,有插像)属中短条目,似可稍长一点。因为真正把美国带到全世界的,就是罗斯福时期。它在好的方面是积极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积极参加打败希特勒和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另一方面,美国企图独霸世界的问题,也就跟着逐渐产生了。所以这个人比较重要。而且从美国战后对华政策的转变来说,也发生在罗斯福当政的末期,是罗斯福派赫尔利为驻华大使的,赫尔利坚决执行的扶蒋反共政策,根本上是白宫的政策。所以罗斯福这个人既重要又复杂,多写两句也无妨。释文中有“推行‘新政’”一句,“新政”固然另有专条,但此处如无一句解释,恐非所宜,因为那是罗斯福在内政上的一项特大政策。又,释文中有一句“一九四一年与英国首相丘吉尔一起提出《大西洋宪章》。”但《大西洋宪章》并未列专条,这句话就有些落空了。又,罗斯福对反法西斯战争在参战前就是很有贡献的,主要是通过《租借法案》(实为无偿援助)向盟国提供武器,苏联得总数约五百亿美元的百分之二十以上。释文未提及此事(《租借法案》并无专条),似以提及为好。因为这比空洞的《大西洋宪章》重要多了。没有这些,罗斯福这个人的重要性就难说了。
3.“阿登纳”(上卷,12l4页,有插像)属短条目。主要是简介,如此则此人何以要插图就不易理解了。文中实质性的几句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出任总理。任内,主张与美国合作,加强西欧联合,发展经济。”阿登纳在位十五年,时间为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六三年。斯大林时代甚至以后长时间,苏联一直揭露这个人是所谓新纳粹主义分子,是“复仇主义”的总代表等。其实这是旧时苏联宣传的惯例,当时只要不明显地亲苏,就难免会被硬加上这些罪名。其实,阿登纳是反法西斯分子,从来没有号召过纳粹复辟及呼吁复仇。他致力于推行民主政治,肃清纳粹影响,为战后建立的反纳粹政权打下了较良好的基础。所以他是战后欧洲一个很重要的人物,是有一点历史性功劳的。我收到《辞海》的当晚(1999年l2月30日),得到一位中年学者程世平君自成都来的电话,说他正在写一部关于苏联、德国、意大利问题的著作,重点是放在宗教文化方面去解释问题。我建议他也要“世俗化”一点,不然大家看不懂。建议中我举例指出如对德国阿登纳时期应作客观估计,不能抄袭旧时苏方说法。对方当即对我发表了很长的意见,认为战后德国阿登纳一段异常重要,打下了以后德国走向民主和坚决反纳粹的基础,估计得比我还高一些。我建议下一次修订要更实事求是地写这个人。
4.“尼赫鲁”(中卷,3036页,无插像)是一短条,简介经历,末有“不结盟运动倡导者之一”一句。尼赫鲁后来反华颇烈,此事对华、对印、对亚洲都很有害。但此人在印度影响很大,可说是甘地之外的第二人,对印度独立颇有功,以至在他死去近四十年后,印度的政权还常常离不开要他的各种亲属出来掌握才行。印度又是一个特大国家,必须重视。中印友好更是必须重视的。尼赫鲁的功是功,过是过,对他的写法必须具备世界的和第三世界的眼光才行。因此把它作为一重要长条目来写可能较好,也应该有插像。现在不是六十年代了,一切以更全面些为好。这条从稳定性角度看就差些。
5、“赫鲁晓夫”(下卷,5532页,无插像)是一中短条。以客观叙述经历为主,未有“反革命修正主义”等帽子。全文处理得较好。文中有:“一九五六年在苏共‘二十大’作了反斯大林的《关于克服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并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等观点。”文中对“三和”也未定为“反革命”。世界近几十年基本上就是在三和或四和、五和之类的道路上前进的,非武装夺取政权不可之类的提法,自一九七八年以来中国也未再提过。至于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则今天是求之难得的。相反倒是霸权主义者不甘心让我们那么安定地同他们作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赛。因此,今天仍然那么坚持地反对“三和”的人们,不知是对谁有利了。这一条估计十年后恐怕还会大致如此。但现释文较之三四十年前,已是大有进步了。
6、“朱可夫”(上卷,230页,有插像)属中等条目,全属经历简介。此人在俄地位越来越高,恐怕也是合乎史实的。一九九五年苏战胜希特勒五十周年时专为朱可夫在莫斯科建立了大铜像。一九九九年俄一刊物在全国征求数千人意见,朱被选为二十世纪俄罗斯第一号伟大军人,现又从档案中发现朱可夫于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五日提出全面主动出击希特勒的建议书。莫洛托夫在其《访谈录》中也毫无保留地立刻回答说,卫国战争的第一号英雄是朱可夫。这个人已成为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也是功在全世界的。另外,朱可夫之得以从将领中突出出来,第一个关键就是一九三九年夏在蒙古的诺门坎战役中击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大规模进犯,这是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直接援助。这些,在下次修订时不知有无改进一点的可能。又,在史实叙述上,把他的总参谋长职务算在卫国战争后,不大确切,实际上他是在战争前几个月即已正式担任总参谋长的。当然,有些人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他们说,把朱可夫评价得合乎史实一些,就是有意压低斯大林。我以为一切照史实说话最重要,不能迁就奇谈怪论。
7、“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上卷,l626页)属短条性质。全文为:“苏联同德国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在莫斯科签订。主要内容:缔约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直接或间接反对他方的国家集团;以和平方法解决缔约国间的一切争端等。一九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法西斯德国发动侵苏战争,条约被撕毁。”这条现在大约只能这么写,实际上它提供的知识只有订约时间一项。今后再版或再版的再版或能有所改变。释文中“条约被撕毁”字句或可再酌,因希特勒订约时即纯属欺骗性质,全面攻苏的所谓“巴巴罗萨计划”一九四○年占领西欧后即已全面布置,能想出一个更符实际的措词可能更好。此约的关键在同时决定的密约,苏方长期否认,但在一九八九年终于公开承认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