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70万人。其分布情况大致如下:
爪哇岛约
170万,苏门答腊岛约
60万,加里曼丹岛约
27万,苏拉委西岛约
10万。这些华侨多数居住在印尼的大中城市里,但也有不少居住在县镇和农
村。据统计,当时居住在雅加达的华侨约
30万人,万隆约
7万余,泗水约
11万余。三宝垅约
7万余,锡江(即乌戎潘当)约
4万余,坤旬约
3万余,
棉兰约
7万余,巨港约
3万余,巴东约
2万余。大中城市的华侨约占华侨总
人口的
1/3。
随着印尼华侨的日益增多,他们在印尼成立了各种社团、学校和出版报
刊等。
最早成立的印尼华桥社团是
1900年在雅加达成立的中华会馆,其宗旨是
联络各行各业的华侨,促进华侨的团结与互助等。后来在印尼各地成立了中
华会馆分会。到
1914年印尼各地已成立了
25个中华会馆的分会。
与此同时,印尼华侨还成立了按籍贯、职业性质等分类的社团。如福建
人成立了福建会馆、泉州会馆、福州会馆、永春会馆等。广东人成立了广州
会馆、潮州会馆、浙江人成立了宁波会馆等。按职业方面的,如成立了中华
商会、华商杂货公会、布商公会、革履公会等。此外,还成立了一些慈善团
体,如赈济会、失业救济会等。
适应华侨子女上学的需要,各华侨社团也纷纷筹资办华侨中小学校。据
统计,到
1919年印尼各地成立的华侨中小学有
215所,学生达
15948人,教
师
600人,1926年发展到
313所中小学,学生达
31441人,教师
1105人。
到印尼独立后,华侨学校已发展到
1千多所。据印尼官方统计,1953年全印
尼有外侨学校
1321所,其中华校占
1294所。
印尼华侨也出版不少报纸。据
1954年统计,当时共有
18家华侨办的报
纸,每天发行量达
46万多份。主要报纸有:《新报》、《生活报》、《大公
报》、《天声日报》、《中华商报》、《侨声报》等。
二、印尼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政策
二、印尼政府对华侨、华人的政策
1949年印尼政府颁布了《入境条例》,明文规定来印尼的中国人只能是
双程旅游者,也就是说来印尼后,还必须离开印尼,不能长期居住。对回中
国学习和工作的华侨学生,规定他们必须在不准重返印尼的保证书上签字。
1966年苏哈托政府执政后,仍然严格限制中国人移居印尼。1990年。。 8月,中
国和印尼复交后,两国人民开始了旅游、探亲等正常往来活动,但移民之禁
仍然未开。
独立以来,印尼政府屡次颁布有关外侨加入印尼国籍的条例。根据。。 1958
年。。 7月颁布的《1958年第。。 62号令:关于印尼共和国国籍》,规定了主动制
国籍法原则。所谓主动制,就是华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备齐足够的证件
去选择国籍。这部国籍法规定了严格的入籍手续和条件。所以能够申请加入
印尼籍的华侨不多。
苏哈托政府成立后,放宽了入籍条件。1980年。。 2月。。 11日,印尼政府规
定:居住在印尼的外侨,如符合。。 1958年国籍法第。。 5条所规定的申请归化者,
年满。。 18岁,在印尼出生,连续在印尼居住5年和有固定职业者,出示证件并
交。。 3000盾费用,经审核无疑问即可加入印尼籍。至于原来是中国国籍的申请
人,只要附上由本人签名的放弃原来国籍的声明即可。
考虑到申请加入印尼国籍,更便于华侨在当地的生存,所以绝大部分华
侨都选择申请加入当地的国籍,变成印尼的华人。据统计,80年代初,印尼
大约有华人华侨。。 600万人,其中90%以上都已加入了当地的国籍。保持中国
国籍的华侨只是极少数。那些加入印尼国籍的华人按规定必须取印尼人的姓
名。
(二)经济政策
苏加诺政府时期,在“保护民族资本”的口号下,对土著居民资本予以
种种优惠,而对非土著居民资本加以种种限制。例如限制华侨从事进出口贸
易业务、限制华侨从事汽车、碾米和木材行业等。1959年。。 5月,印尼政府颁
布第。。 10号总统令,禁止外侨在县以下从事零售商业活动。此举使。。 50万华侨
被迫停业,并导致数以万计的华侨回到中国。
苏哈托政府成立后,认识到华人资本和经验对发展印尼经济的重要性,
所以对华人资本采取既利用又限制的政策。利用华人资本推动印尼国家建
设,同时实行限制政策,使华人资本纳入印尼化的轨道,避免非土著和土著
资本之间的矛盾。1968年,苏哈托政府先后颁布《国内资本投资法令》和《国
内资本优先顺序表》。这两个法令为国内私人资本(包括华人资本)提供了
种种优惠政策,从经营领域、税收豁免、财政优惠,到产品销售、原料、技
术和信息等方面,给予种种优惠和便利条件。
(三)文教政策
印尼独立以来,对外侨在印尼办学办报也进行了种种限制。苏加诺政府
时期,规定从1958年。。 4月起,只准许在州县政府所在地的158个地方开办外
侨学校。苏哈托政府时期,下令关闭所有的华人学校,取缔华人报刊,禁止
使用华语,禁止中文书刊进口和发行。只保留一家官方出版的半中文半印尼
文的《印度尼西亚日报》发行。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和印尼国家关系的改善,两国经济交流的不断发展,
以及为适应印尼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印尼政府开始允许在一些饭店、旅馆使
用华语。
三、华人经济的发展和著名企业家
三、华人经济的发展和著名企业家
首先,苏哈托政府成立后,改变了对华人的看法,把已加入印尼国籍的
华人看成是印尼公民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哈托在。。 1967年。。 8月,谈到华裔公民
问题时说过,我们应该严格区分外国籍华人和华裔公民。华裔公民,尽管他
们有中国血统,但他们毕竟是印尼公民。他们和土著印尼公民享有同等的地
位、权利和义务。所以,当印尼政府向国内私人资本提供种种优惠待遇时,
华人私人资本也享受了同等待遇。
其次,苏哈托政府实行开放政策后,大批外商到印尼投资,而印尼政府
在吸引外资的初期,规定外国资本须和本国资本搞联合经营。由于华裔企业
家有经商经验且可靠,所以许多外商喜欢找华人企业家搞联营,因而给华人
企业家提供了发展的机会和条件。据。。 1980年初的统计,西方各国资本在印尼
联营企业总数。。 685家,其中与华人企业家联营的有。。 236家,占。。 34。5%。日本
资本在印尼联营企业总数。。 206家,其中与华人企业家联营的。。 95家,占。。 46。2%,香港资本在印尼联营企业。。 104家,其中与华人企业联营。。 45家,占。。 43。4%。80年代后期,这种联营企业日益发展,不论从资金数量,还是经营行业
的规模,都有较大的发展。如与华商企业共同联营创办的汽车、摩托车设配
厂、酒家、饭店、写字楼等上百家,项目资金都达数千万美元以上。
另外,华人企业家和印尼军政官僚资本的合作,也是促使华人资本迅速
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合作企业在印尼被称为“阿里·巴巴”企业,或
被称为“主公企业”。“阿里·巴巴”企业中的“阿里”是指印尼本地人的
合作者,“巴巴”是指华人合作者。军政官僚拥有各种特权,但他们一般缺
乏资金、经验、人才和销售网络等。所以两者的结合,可以相互弥补其不足。
华人依靠军政官僚的特权,便于从银行获得低息贷款、营业许可证、承包项
目以及购买土地等。例如华人企业家徐清华的“耶雅集团”和原印尼雅加达
市市长沙迪金中将在。。 70年代联合经营“耶雅建筑集团”,开辟经营雅加达市
机关、公民的住宅建筑等,从而成为著名的华人企业家之一。又如华人著名
企业家林绍良的“三林集团”、彭云鹏的“巴里多太平洋集团”、郑建信的
“波普哈山集团”等和苏哈托总统的长女西蒂、三男邦邦、五男胡托莫的企
业集团,共同在银行、石化、木材、造纸、大酒家、水泥、纺织、房地产等
的合资联营企业都是大规模的联合经营企业。再如华人大企业家林德祥的“卡
耶东卡集团”和前副总统日惹苏丹九世;大企业家谢建隆的“阿斯特拉集团”
和前印尼国营石油公司总裁苏多沃中将搞的联营企业,也都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