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6。2%。一方面这固
然能为五年建设计划提供必要的资金,但是,长期不断地借贷,也会使国家
的外债不断增加。尤其是进入
80年代以后,由于油价连续暴跌,致使印尼出
口收入锐减,迫使印尼政府不得不通过大举借贷,以应付急需。另外,80年
代中期以后,由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也进一步增加了印尼外债的数额,因
为印尼的外债中有
40%是日元贷款。总之,由于上述原因,导致印尼政府的
外债不断膨胀,每年偿还本息的数额很大,外债负担很重。
这里简要介绍
80年代以来外债的增长情况:
1980年时,印尼的外债为
208。88亿美元,1986年翻了一番,达到
429。74
亿美元,而到
1990年又上升到
679。08亿美元,
①成为亚洲负债最重的国家之
一。
随着外债的增加,还本付息的负担也逐年加重。1980年还本付息的金额
为
17。59亿美元,1986年上升到
62。11亿美元,1990年又上升到
91。51亿美
元。偿债率由
1980年的
7。9%,上升到
1986年的
38。7%,1990年虽下降到
30。9%,
②但仍然超过
20%的警戒线。外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1980年
的
30。2%,上升到
1986年的
55。9%,1990年又上升到
66。4%,因此是偏高
的。
第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印尼是一个“千岛之国”,它主要由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
苏拉委西岛和伊里安查雅等几个大岛组成。但是,这几个大岛的经济发展是
很不平衡的。爪哇岛面积虽然最小,但人口最多,而且经济最为发达。而其
他的岛(被称为外岛),人口较为稀少,经济较为落后。这里我们主要从经
济发展的情况来说明。爪哇地区的生产总值占印尼国内生产总值的
50%以
上,苏门答腊占
30%,而其他岛屿合占
15~18%。印尼的粮食作物包括稻谷、
玉米等,经济作物包括花生、甘蔗和烟草等,大部分产自爪哇岛;工业企业
的一半以上,特别是
70年代以来建立的一系列新兴企业,如石化工业、电子
工业、机械工业、造船工业、飞机制造业、钢铁工业等,大都建立在爪哇岛
各地。就工业产值而言,爪哇工业产值占全国的
80%以上,苏门答腊占
10%,加里曼丹和苏拉委西则是寥寥无几。就爪哇岛而言,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是首都雅加达。雅加达不仅是政治和文化中心,而且也是商业、金融和工业
中心。印尼的大商场、主要银行、保险业、房地产、证券交易和一系列的制
造业,大多集中于雅加达。就交通而言,全国的铁路总长
7891公里,其中
①引自英国《各国政治与经济报道——印度尼西亚》,
1992—1993年综合本,第
73页。
②引自英国《各国政治与经济报道——印度尼西亚》,
1992—1993年综合本,第
73页。
75%集中于爪哇,其余
25%分布在苏门答腊,而其他岛屿仍无铁路。
上述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情况,是由一定的客观原因造成的。
从历史上看,爪哇岛历来是印尼经济和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而从
17
世纪荷兰统治印尼数百年以来,爪哇又成为荷兰人统治的主要地区,其统治
中心设在首都雅加达。在荷兰人的统治下,他们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大
力建设爪哇和雅加达,从而使爪哇和雅加达成为印尼经济和文化最为发达的
地区。
印尼自
1945年宣布独立以来,基本上继承了重点发展爪哇和雅加达地区
经济的传统,因而使爪哇和雅加达地区的经济越来越发达。印尼政府虽然也
注意发展外岛地区的经济,如在实施每个五年建设计划时,都有一定的发展
外岛经济的项目。但是,由于受到投资不足的限制,投入的资金往往不够多,
而外来的投资者,又大多比较喜欢在爪哇和雅加达地区进行投资,因而也就
影响了外岛经济的发展。
然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会造成地区之间的矛盾,引起外岛人
对爪哇人以至对中央政府的不满。因此,印尼政府从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起,
更加注意较为平衡地发展全国的经济,如计划建成全国性的工业网和分别在
几个主要岛上建立工业中心。在实施第五个五年建设计划中,特别强调发展
包括苏拉委西岛在内的印尼东部较为落后地区的经济。此外,不断地实行移
民政策,将稠密的爪哇地区的人口,迁移到人口稀少和经济落后的外岛地区。
第三,人口问题
在前面第一章里,我们已简要介绍有关印尼的人口和就业状况,但未说
明由于人口众多而对国家社会造成的问题。
由于努力推行计划生育,印尼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有所下降,由
70年代的
2。3%下降到
80年代的
1。97%,但是与亚洲人口众多的中国和印度相比,其
增长率还是比较高的。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为
1。18%,而印度为
1。72%。由
于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仍很可观,因而给国家带来了较大的人口压力和问
题。
首先是就业问题。一些资料表明,目前印尼每年需安排就业的人口在
160~180万之间,虽然印尼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较快,但是就业的机会,仍然
跟不上劳动力增长的速度,因而仍使不少劳动力处于失业或半失业的状态。
根据印尼官方公布的资料。1980年印尼公开失业的人数为
90万人,公开失
业率为
1。7%;到
1989年失业人数增至
208万人,公开失业率增至
2。8%。
半失业人数——指每周工作时间少于
35个小时者,由
1980年的
1973。7万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5。5%,上升到
1985年的
2310。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
的
37%。1989年这个比重又增加到
42。2%。因此,总的说来,印尼劳动力
的失业和半失业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人口众多给国家造成的压力,还表现在粮食供应及其他社会福利问题
上。1984年印尼实现了大米的自给自足。但是,还不是很富裕。遇到自然灾
害大米歉收时,政府还必须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如
1991年因发生干旱,稻
米减产
2。33%,迫使政府不得不进口一定数量的大米,以应付急需。其次,
由于人口众多,为解决居民的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和水电供应等问题,印
尼政府每年都要提供大批的资金,而这些资金往往是不敷所需。此外,还存
在着提高人口素质问题。一般说来,印尼劳动力的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据
1988
年的一份调查材料表明,在
7450万劳动力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
78%,
初中和高中的占
9。8%和
10。5%,而大学毕业的仅占
1。7%。这必将有碍于
对科学技术的掌握,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第四,基础设施不敷所需
近几年来,随着印尼经济的蓬勃发展,日益暴露出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
供电、通讯、交通运输、港口码头等,都显得非常紧张。特别是爪哇岛这个
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情况尤为突出。以供电为例,爪哇岛现有的年供电能
力为
290亿千瓦小时,但是,1992—1993年爪哇岛所需的供电量为
337亿千
瓦小时,相差近
50亿千瓦小时;而到
1994~1995年所需的供电量为
427亿
千瓦小时,相差
137亿千瓦小时。又如交通运输方面,随着运输业务的日益
繁忙,作为重要的运输工具的卡车则严重不足。1989年印尼卡车的产量为
28216辆,但所需的卡车达
44000辆,才能应付日益增长的运输量。为此,
政府只好放松卡车的进口限制,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以应付所需。其他诸
如包括电话通讯设施的短缺、公路堵塞、港口码头不能按时装卸等现象,都
非常严重。
由于基础设施不足,往往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近几年来印尼
政府采取积极措施,大力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以适应蓬勃发展的经济。
3。经济发展的前景
尽管存在上述问题,印尼作为经济蓬勃发展的东盟国家之一,其未来经
济发展的前景还是光明的。在前五个五年建设计划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印尼
经济在第六个五年建设计划和今后更长的时间里,仍可望以较快的速度发
展。按政府计划,从
1994年
4月起印尼开始实施第六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和
第二个二十五年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在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