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永刚笔下的蒋介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汝所窥破,当去矣!吾以布袋赠汝,俾子孙代代为衣冠家。”回到奉化岳林寺,布袋和尚就坐在寺东大石上圆寂了,葬于后山。 
  据说,后来有人去四川路上却碰到了布袋和尚,吓了一跳,布袋和尚请此人带话给蒋摩诃,说:“相见之日已近,愿自爱!”此人回到奉化岳林寺,发冢一看,只有禅杖净瓶而已,找到蒋摩诃,把所带口信告诉他,摩诃道:“我已知之。”一天,遍访亲友后,无病而终。 
  这个故事近乎怪异,不过说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罢了。 
  蒋宗霸一支,传至北宋神宗时,有蒋明浚者,始迁奉化禽孝乡三岭。蒋明浚官至尚书金部员外郎,赠金紫光禄大夫,是蒋介石引为荣耀的先辈。故里在联桂坊(宁波白水巷),其坟墓在奉化禽孝乡三岭。其后传至元末,有蒋士杰,始迁至溪口。 
  摩诃居士墓在宁波东乡小盘山。蒋介石回乡时,常上山祭拜这个远祖。蒋介石祖父玉表笃信佛教,蒋母王氏也信佛,毛福梅尤信,并出资在溪口镇北建有“摩诃殿”常驻殿诵经。 
  蒋摩诃的师傅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原型,而弥勒佛即是在全国各寺庙中的第一佛像,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而弥勒佛的原型布袋和尚就出生于奉化,且在奉化岳林寺出家,死后葬于城北封山(即今锦屏山)的中塔禅院。布袋和尚的徒弟蒋摩诃是溪口蒋家的远祖,后人移花接木,便请布袋和尚到溪口雪窦寺来。1934年出版的《佛学辞典》“四大名山”条目载:“近有人主张于四大名山外,加奉化雪窦寺弥勒道场为五大名山者。” 
  1988年10月21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来寺考察,建议把雪窦寺建成别具一格的弥勒道场。1990年6月13日,弥勒殿在原天王殿遗址动工兴建。殿宇建筑面积745平方米。此外,还重建了山门、方丈殿、藏经楼、钟楼等。雪窦寺因了布袋和尚是奉化人之缘,借弥勒佛入寺,因而香火更加旺盛。 
  

虔诚的佛教徒:玉表公
蒋介石的祖父蒋斯千,字玉表,生于1814年,卒于1894年,享年81岁。蒋介石从出生取名到家庭教育、送入私塾的整个童年时代,无不受到其祖父的关怀爱护,因此对这位祖父颇为崇敬。 
  蒋斯千对蒋家贡献极大,是他改变了蒋家的家史。自蒋介石的16代太公蒋士杰从三岭迁至武岭,世代以务农为业,没有一个人出去做官,至蒋斯千开始弃农经商,在溪口镇开设一家商店,名为玉泰盐铺。这是一家经营“官盐专卖”的店铺,盐是从宁波批发来的,此外还有石灰、大米、自酿酒类等,经营范围并不大,主要对象是溪口以西的雪窦山民,以及本街生意。 
  蒋斯千笃信佛教,一生济困扶贫,做了许多善事,蒋介石在追忆其祖父生前事迹时说:“锦溪为宁绍台三属会集之要冲,溪北有庵,名曰五岭,行旅往来,多有饥勿得食、渴勿得饮者,公乃施茶给食以济之,凡六七年。亲友有婚丧不举,缓急相告者,必餍其所求而去。乡中饰庙构祠、开道筑堤,诸公共建设,捐输靡所吝,趋赴若不及,盖其得力于佛学者深,而博爱旨趣,充然溢乎事境如此也。” 
  蒋斯千初懂医道,在他逝世前一年,以80岁高龄,领着孙儿,穿越深山竹林,到法华寺诵经礼佛。这一年,蒋介石7岁,淘气异常,又不知深浅,在山中奔腾跳跃,忘乎所以,失足坠入深谷,撞伤右额血流不止,玉表公既心疼孙子,又不知所措,情急之中,只好使用他的老办法,采取山中新鲜草药,敷在伤口,不一会儿,伤口平复如初。回到家,蒋母王氏竟未发觉,当儿子将创伤情况告诉了母亲,王氏深感诧异。 
  这位玉表公对孙子寄予厚望,关爱倍加,有时往往过分,譬如在孙子刚入私塾的时候,顽劣异常,先生要打他手板,他竟然躺在地上不起来,口口声声说先生打坏了,要先生赔,回家向爷爷告状。这位玉表公听信孙子的一面之词,辞掉了教书先生。关爱过分就是偏爱,偏爱只能助长孩子的坏毛病。倒是王氏严厉督责儿子,关爱不过分,责罚适当,教子有方。 
  书包 网 bookbao 想看书来书包网

埠头黄鳝:蒋肇聪
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字肃庵,小名明火。生于1842年,卒于1895年,享年54岁。 
  蒋肇聪精明能干,20岁出头就从蒋斯千手里接办玉泰盐铺,经营米、面、油、盐、石灰,兼及钱庄。店铺设有经理、账房、伙计、制作工人等六七人,活计忙时则雇用临时工。由于治理有方,生意日隆,很快在溪口镇成为十甲富户之一。 
  蒋肇聪在溪口是一位场面人物,能说会道,识文断字,精明中透着油滑,故溪口人送他诨号“埠头黄鳝”。寓庄于谐,亦褒亦贬,总之是农村人诙谐的成分居多,意即此人滑稽得很,是一位很难对付的人。 
  1918年,朱执信应蒋介石之请为其父撰《蒋父肃庵公墓志铭》,记述了蒋肇聪为家乡效力的善举。如为乡里调解纠纷,担任社首为乡党治理公堂,使乡民身受其益。 
  蒋肇聪逝世时,蒋介石才9岁,若干年后,他追述乃父事略时曾颇有感慨地说: 
  吾9岁而丧父,今几20年,未尝须臾忘吾父未殁时言也。吾父之殁也,吾母王太君在侧,吾父顾吾及幼妹,指谓吾兄曰:“尔弟妹幼,吾死后,尔母必哀痛不自胜,尔年长,其能尽孝致友以慰吾心耶!”吾兄承涕自任,乃瞑。呜呼,痛哉!吾父性刚直,处事公,接物以诚,容貌毅重,自持勤俭,其所以训亦若是。方吾始就傅时,吾父引而训之曰:“吾少承先人业,不克服劳于国,然犹冀于乡党施教育,矫去敝俗,今者吾当尽力,使亲族敦睦,闾里无惊,而尔辈得一意读书,异日倘有所成,亦可稍补吾憾也已。”暨晚岁,则爱吾兄弟逾切,而督责之亦愈严…… 
  蒋肇聪的发妻是白岩村人徐氏,生子介卿、生女瑞春,于1882年病故。蒋肇聪40岁时续娶萧王庙镇人孙氏,不到2年,亡故,无子息。1886年又续娶葛竹村人王氏,生子瑞元、瑞青,生女瑞莲、瑞菊。 
  蒋肇聪1895年病逝。其继室王氏以一寡妇之身,无力举办丈夫的丧事,一直拖到1913年,由蒋介卿、蒋介石兄弟两人为其亡父办了丧事,与原配徐氏、继配孙氏合葬于锦溪村北姚坑山。 
  

开明母亲王采玉(1)
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奉化葛竹村人,生于1864年,卒于1921年,享年57岁。 
  葛竹在浙东四明山南面,奉化嵊县接界处的剡源后川上游,距溪口28公里。葛竹四面环山,庐舍缘山而建,坐山状如交椅,素有“金交椅”之美称。前面排峰数簇,形同笔架,又有“仙笔乡”的雅号。
  一湾溪水,村前东流,景物幽雅。 
  据《王氏宗谱》记载,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是清朝的迪功郎,生三子二女,长子王有则就是王采玉的父亲。按家谱推算,王采玉是葛竹王家第24代子女。 
  王采玉生来聪明伶俐,幼承父教,稍识文字,尤精女红。但是生不逢时,王有则虽是国学生,却屡试不中,读书无成,功名不就,又不事生产,食口众多,家道中落,祖遗的田产所留有限,王采玉帮助母亲纺纱织布,贴补家用,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18岁时,王采玉嫁于跸驻乡的曹家地村,丈夫俞某个性粗暴,时常打骂妻子,为此王采玉常到娘家哭诉。结婚第二年,生了一个儿子,不幸几个月后,孩子得急症夭折。祸不单行,到了这年秋天,丈夫身染时疫而亡,随后父亲王有则也病故。夭子丧夫亡父,这一连串的打击,使王采玉对生活心灰意冷。她曾回娘家与中年孀居的母亲住了一段时间,光景颇为凄惨。前母所生的三个哥哥,一个早死,两个已成家分居。同胞的两个弟弟,贤钜不争气,十几岁的年龄成天赌博,贤裕有先天性神经病,还在读书,全家入不敷出。 
  不久,葛竹村附近金竹庵管理香火的老尼去世,王采玉决意带发修行,遁入空门。母亲姚氏信佛,很支持女儿的决定。王采玉进庵以后,日子过得很安稳,她大有在此了却一生的念头。 
  过了两年,一件意外事打破了她的平静。一天,金竹庵突然来了一个看相人,见到王采玉仔细端详,左看右瞧,弄得王采玉脸儿涨红,很不好意思。看相人口若悬河地说她有福相,日后可生一贵子,晚年光耀无比。相士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