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ckel0分子轨道理论对大量化学 实验资料进行概括,并非依靠高深的数学推导和精确的数值计算,似乎是理论与经 验结合的直观定性方法。福井理论与当时西方利用大型计算机做精确计算,以求化 学纯理论化的一股潮流,特别是“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忘了化学而单纯追 求理论精密化的倾向”(实际是把化学问题简单化了)大相径庭。看起来前线轨道 理论好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然而,这恰恰体现了福井谦一教授的独创精神和前 线轨道理论真正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了科学发现和发明的主要发源地,美国科学杂志 是宣告科学进展的主要媒介,这给人们造成“人云亦云”错觉。在科学界形成了一 股东方看西方,西方看美国的潮流。一些科学记者甚至包括科学家自己在内,他们 之所以注重某项科学成果,仅仅是因为西方,特别是“在美国得到了常识或被赞同” 。福井提出前线轨道理论的初期,日本正处于战败后的经济恢复阶段,战争的灾难 和沉重的压力还没有完全解除,卑屈之感时隐时现,科学尚处于重新起步的发展时 期。在这种情况下,福井高水平创造性的科学发现,在日本国内没有碰到知音是不 足为怪的。福井先生说,当他的观点刚刚成为新理论时,日本人采取了非常保守的 态度,“可是一旦你和你的理论在美国或欧洲受到人们的常识和重视时,便立刻风 驰电掣般地扩展到日本”。
前线轨道理论长期被忽视,还有两条特殊的原因:其一是日本在工艺技术方面 的发展优势掩盖了基础理论研究上的某些相对薄弱环节;其二是日本语在对外进行 学术交流时的语言障碍。
福井谦一认为,国内同行忽视他的新理论,是因为“在日本没有多少科学家是 从理论的角度在运用它”,“日本在工艺学上的优势有时的确掩盖了在纯科学研究 方面的某些相对薄弱的情况”。日本人以善于模仿著称于世,但这并不是说日本民 族没有创造能力,问题是缺乏适当的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战后日本经济的技术迅 速发展,固已取得很大成绩,然相比之下,科学创造和理论发现则显得黯然失色了。 现代物理索尼研究中心的菊池诚先生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日本人一旦有了明确 的目标,就会强烈地全力以赴地向前去探索、去认识,然而在确定个新目标时,也 许求知欲就没那么强烈了”。这种情况也与日本教育有一定关系。在历史上,日本 就是“尊孔之国”,它的教育思想受儒家影响很深。孔子教育思想的弊端是偏重已 有知识的传播,而不注意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去独立地探索、发现和创 造,常常把记忆和背诵现成书本做为衡量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 碍了学生的科学发现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对科学研究工作影响的结果,容易出现迷 信权威、偏重书本、循规蹈矩和照章办事的倾向。然而科学最需要的却是勇敢探索, 努力发现,大胆创新。
日语是汉字与日文符号混用的语言,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学习和掌握日 语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于习惯使用英语等西方语言的人问题就更大了,这就大大限 制了日语论文和书籍的读者。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影响了日本科学对外的传播,要 想使西方广泛了解日本的科学成果,就需要把论文译成英语等西方语言。
发展科学需要适宜的政策
分析前线轨道理论长期被忽视的原因,能够从中找到有益的教训和启示。日本 的一些有识之士,在庆祝福井获奖的高兴之余,没有忘记日本仍然存在某些不利于 科学发展的弊端,并提出建议和希望。长仓三郎指出,“创造”在科学技术中具有 “特殊的重要性”,科学创造性的发挥“需要适宜的政策”,“基础研究与应用研 究有着紧密的关系” 。 京都大学的儿玉信次郎也希望,“以福井获奖为转机”, “在应用化学研究中注意纯化学理论的研究”,以便使日本的“纯化学、应用化学 和化学工业都取得较大的发展”。
高水平的科学发现在国内碰不到知音甚至遭到反对的现象,不只在日本有,在 其它一些科学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中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我国,1982年10月 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的陈惠波,他发明“斜轧曲线和复合曲线轧辊”的论文,起初 一些杂志竟因观点不同拒绝发表。后来《金属学报》决定刊登。可是,“文章刚一 发表,国内许多行家和学者持不同意见,几乎陷于‘四面楚歌’的境地”,不仅有 “不同观点的争论”,而且有“某种门户之见”,甚至还有“责难”。
科学发现、发明和创造,需要很多条件,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心里的、 ……,社会环境影响尤为突出。由于各国具体情况不同,需要把发展科学的一般规 律同本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适宜的政策,以利于发挥人的聪明才智,鼓励探 索勇气和创造精神,使本国的科学事业较快而顺利地发展。在国际上,广泛进行学 术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发展科学和繁荣经济已是迫不及待的问题了。但 是,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不应盲目崇拜外国,特别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的自 卑心理束缚科学创造精神。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扫校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章 “事修而谤兴”
——沈括改革方法的坎坷历程
沈括(1031-1095)不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有经世之才的杰出政治家,也是 一位学识渊博、成就卓绝的自然科学家。《宋史。沈括传》说他“博学善文,于天 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他晚年所著的《梦 溪笔谈》是一部十几万言的皇皇巨著,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我国古代尤其是北宋 时期自然科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记载了他自己许多精辟的学术见解。沈括和他的 著作在我国科技史上占据着特别突出的地位,在世界科技只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日本数家三上羲夫称赞沈括说:“日本的数学家没有一个比得上沈括,……沈括这 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唯有中国出了这一个人”。英国著名科技史 家李约瑟也认为沈括是“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 学史上的座标”。
但是,沈括这样一们文武双全的政治活动家、世界第一流的科技人才,一生中 却历尽坎坷,在政治上和学术上都屡遭排斥和打击。沈括所处的时代,北宋地主统 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十分激烈。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提),地主阶 级革新派的代表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变法运动。沈括积极参预 变法活动,受到了王安石的器重,担任过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等许多重 要官职。在这同时,他也被守旧派视作眼中钉,多次遭到诬陷,两度被罢官降职。 沈括在政治上是一个坚定的革新派,在科学研究中更是一贯敢于提倡新说,反对墨 守陈规。沈括的科技发现和学术创见很多,但大都是在同腐朽的儒都经学传统势力 进行反复斗争后才取得的。自先秦以来,僵化的儒教经学曾束缚住了中国历史上无 数知识分子的手脚,把他们的主要精力都吸引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目 标和自我道德修养上去,而把一切真正具有认识价值的科学知识一概贬作、君子不 齿“的”方技“。而且这种传统的儒教经学具有极其顽固的抗变性和保守性,只要 谁稍稍”有乖于圣学经义“,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受到轻则毁誉、重 则家破人亡的严惩。因此,中国古代许多曾见诸史籍的重要发现和发明,都在漫长 的岁月中被淹灭了。沈括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同样未能逃脱这样的厄运。他的许 多学术成就都曾被作为异端而遭受排斥,有的甚至被埋没了数百年。这种情况特别 典型地表现在乳对历法的改革方面。
北宋频繁的历法改革活动
宋王朝建立之初,进入了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的时期,七八十年的长期统一与和 平,为社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和唐代相比,宋代的经济在农业、手工业、 商业和国外贸易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生产的需要,直接导致了 宋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潮。在这一科技发展高潮中,天文学占据着显著的地位。
当时航海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