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解脱自在园十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方面。最後,我终於能够两者兼顾。我初次体验到完全割舍的滋味,给了我重大的启示,,那就是当需要增添物品时,我知道要如何取舍。这与我从前只知道要执取而不知道如何放下,已大不相同了。【译注五】

    然而,事实上,当我们独处而不需施惠予人时,能得到更大的快乐。但人类可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债,举例来说,由於祖先无私的牺牲自我,才有今日的我们,所以,我们之中,自然就会有人勇於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求利益他人。

    但是,对一个乐善好施的人而言,要怎样才不会损失过重呢?这个问题我们可得自行解决。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并且保证没有第二个方法可以达到目的,那就是:两袖清风地出去独处一段时间吧!最後,它一定会帮助你找到答案(解决的方法),而且所获得的心力也能让你顺利克服困难。

    有意从事心灵训练的人,一定要以正念、正知及敏锐的观察来通过这项考验。因为从内心体验所得的知识,和由阅读书籍推论所得的知识相当不同。因此我想提醒正进行这一阶段修行的同修们,一定要尽全力以最严谨的训练,通过「拥有」和「一无所有」的考验。

'注释'

(注一)法使居士( Mr。Dhammadasa Banij )即是作者的弟弟,为了使佛使比丘能继续
        当出家人,他中途辍学帮忙家里的店业。见附录一,作者的信。

(注二)布萨堂( Uposathagara )即是说戒堂,是比丘举行重要会议和仪式的主要场所
        ,例如半月一次的诵戒和受戒的仪式等。

【译注一】怖骇经出自南传大藏经中部。经中佛陀以自己独修的经验,教导生漏婆罗门(
          生漏是一位婆罗门的名字)依於闲林时要如何降伏怖畏惊骇,精进於禅定中,
          乃至得解脱。

【译注二】古印度计算日期是把一个月分为白月(上半月)和黑月(下半月),各有十五
          天,而其中第八、第十四、第十五日是传统斋日    此习俗至今仍为世界各地
          佛教徒所沿袭。

【译注三】依《大藏经补编》第六册,第90   91 页,沙门芝峰据日译本重译之文如下:    
          。。。。 闲林静居, 僻陬独处,颇不易耐,远离为难,独居无乐。未得三昧比丘
          ,宁无夺意。。。。。  婆罗门!我由是作如次思惟:「我以每月十四日、十五日
          、八日,为特定之夜,於闲林、冢间、森林、古庙、树下、祠宇、可怖畏处,
          敷设床座,而自安位。以期必见畏怖惊骇境界。自尔以还,我每逢特定之夜,
          即安住於身毛竖立,可怖畏处。」

          是时,我所住处,野兽咻咻逼近,孔雀踏断树枝,长风吹动落叶。时我思惟:
          「是即畏怖惊骇欲来欤?」继而思惟:「我何故  期望畏怖?我宁期望如实有
          畏怖惊骇前来,我将於如是如实以降伏之。」

          其时我乃经行,彼畏怖惊骇,益迫我侧。我唯经行,不立、不坐、不卧,而降
          伏彼畏怖惊骇。婆罗门!当我伫立之时,彼畏怖惊骇,又迫将来。我唯伫立,
          既不经行,亦不坐卧,而降伏彼畏怖惊骇。我端坐时,彼畏怖惊骇,迫近我前
          。我唯端坐  不卧、不立、亦不经行,而降伏彼畏怖惊骇。复次,当我侧卧时
          ,彼畏怖惊骇,又迫将来。我唯侧卧,不坐、不立、亦不经行,以降伏彼畏怖
          惊骇。。。。。

【译注四】「森林比丘」与「城市比丘」在泰国是有所专指的比丘类型。「森林比丘」指
          停栖在荒郊野外森林中的比丘,他们必以托钵为生,随身带着衣、钵、伞、具
          ,赤足行脚云游天下,随缘开示;重视实修、少讲理论,也少主动与共住以外
          的人接触,更不从事人间婚丧喜庆、生老病死的佛事。「城市比丘」则居於城
          市,多从事人间活动,如主持开光、新居落成、丧事、洒净等仪式,一般大众
          因此较有机会亲近他们;他们对教典的接触又有迥然不同的情况,有重视知识
          的,也有根本无暇读经的,一般大城市中寺院的僧众,多属此类。当然也有大
          量的比丘既不属於「森林比丘」也不属於「城市比丘」。

【译注五】一般观念以为不执着是由於身无长物可以执着,佛使比丘则生起一个富挑战性
          的念头:「拥有物资(有可执着的东西)却不执着,可能吗?」经由实验,他
          发现为承担使命而拥有一些物品,虽然要花心力照顾它们,仍然可以不执着,
          也就是执着与否的关键不在物品及责任之有无。

┏                                                                          ┓
                             面对群居的生活                                   ┗                                                                          ┛

'成立禅修中心'

    由於开始从事着述及杂志的出版工作,又有更多居士、出家众来访,我在解脱自在园的生活由独居变为群居,或者说生活上与许多人有了关连。

    我们终於必须盖房子给新来的比丘及沙弭住。另外,也盖了一间小屋供着述之用,并且将书藏在那儿,这样就不必再担心小偷或白蚁光临了。我们也提供许多设备给健康及生病的人使用,又有一个供来访者使用的场所,这场所同时也是我们与其他僧院交流的地方。为适应发展中的状况,我们的生活及共住规约有了变动    加入了一些新的规约。其中一件最重要的事是,来自其他道场的理想同修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只好在解脱自在园培训一些年轻的比丘及沙弭,让教育与着述同时并进,我们的工作才会圆满,也才能顺应未来发展的需求。这项新(教育)工作虽然加重我们不少负担,但由於有规则可以逐渐教导我们如何处理事情,工作於是能顺利进行。

    总之,如同各行各业有其独特的行事方法一样,为行者建立一个这样的禅修推广中心,也要有一套特殊的作法。

    我们的情况是这样的:成立禅修推广中心是项创新的志业,并无前例可循,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及实验,包括个人静修与对外弘法,而後者是藉着和别人沟通,直接给予教导或彼此交流。起初,各种活动还没有划分清楚,解脱自在园的许多事务都混在一起处理,後来,有些事情就移到位於达拉镇的法施社办公室及法施图书馆去。达拉镇与早期的解脱自在园及法施社的所在地    本里安镇有一段相当远的距离。

    对成立禅修中心有兴趣的人应该注意:如果有个组织想要提升及推广禅修,它就应该到处设站,也要依活动的类别而有不同的管理方式。而且从一开始,就得有足够的人员来负责每一种活动,这样做很快就能如愿地见到成效。

'只需几位好友,就足够找到一生的快乐'

    我在解脱自在园的第三年,开始有位朋友加入,在整个结夏安居期间和我共修。关於这位比丘,我想写一些他的事迹作为留念。他的俗名是迈,姓屯萨  ,法名是沙萨那巴轴多,是从泰国东北部的猜耶贲府来的,为了到解脱自在园,他从家乡一路走过来,和我共住好几年以後,他因病重而回到故乡圆寂。他很强壮,极有耐力,而且坦诚,是一个最完美的行者典型。他不曾拥有巴利文文凭,也没有完成高级佛学教育,但我因为尊敬他,而破例接受他,後来这里的每个人也都敬重他,这才使我完全了解到:古代精通三藏教典的比丘为什麽会那麽尊重对佛经一无所知的比丘。这一类比丘不会被情绪所困扰,他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沉稳、老实及诚挚。由於他们所受的教育不多,反而能努力学习和发问,而且能忍受训诫,一段时日之後,对想知道的事理就有了相当的了解。他们谦卑、沉默寡言,无法布教,却最喜欢闻法。相处得愈久,他们的行为就愈发显得值得信赖,我们深深觉得这种德行足以蠃得诸天的礼敬。

    我个人觉得解脱自在园即使只有一个这样的人,就足以称为禅修中心。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有这麽令人满意的人作我的第一位朋友。後来我发觉我们所订定接受僧侣的条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