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睡眠只是身体暂时休息。。。。。。。。。。。。。。。。。。。。。。。。。。。。。。。。。
刻苦的环境增加享受沉思的机会。。。。。。。。。。。。。。。。。。。。。。。。。提升自我的教育活动。。。。。。。。。。。。。。。。。。。。。。。。。。。。。。。。。。。。。。。
比丘与沙弭的「玩具」。。。。。。。。。。。。。。。。。。。。。。。。。。。。。。。。。
仔细观察亲身经历的一切。。。。。。。。。。。。。。。。。。。。。。。。。。。。。。。
充实知识与弘法技巧。。。。。。。。。。。。。。。。。。。。。。。。。。。。。。。。。。。
良师益友的鼓励。。。。。。。。。。。。。。。。。。。。。。。。。。。。。。。。。。。。。。。我们所拥有的资源。。。。。。。。。。。。。。。。。。。。。。。。。。。。。。。。。。。。。。。。。
【附录】一、佛使比丘给弟弟法使居士的信(节录)。。。。。。。。。。。。。。。。。。二、觉音尊长访问并挂单於解脱自在园。。。。。。。。。。。。。。。。。。。。。。。三、法施社的理想。。。。。。。。。。。。。。。。。。。。。。。。。。。。。。。。。。。。。。。。。
【中译附录】一位将生命献给佛陀的比丘 佛使尊者。。。。。。。。。。。。。。。。。。。。。佛使比丘弘法、着作年表。。。。。。。。。。。。。。。。。。。。。。。。。。。。。。。。。。。
◎本书段落标题为香光书乡编译组所加。
解脱自在园十年
佛使比丘 着
香光书乡编译组 译
原序
这本回忆录 《解脱自在园十年》,是佛使尊者年轻时代的自传,也是《青年佛教》系列丛书的第一本。我们相信这部作品会帮助现代年轻人从另一个角度学习到:一位年轻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受到泰国文化遗产中佛陀教法的感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作者在一九四三年十月写了这本回忆录,当时他三十五岁,虽然这件事发生在近半个世纪以前,读者仍然会觉得自己密切地契入作者的生活及精神中。一方面,可能是作者撰写这回忆录时,与年轻人有同样的心境;另一方面,或许是他追寻的历程,能不受时空限制,与人类内心的普遍经验同游。从後者看来,今天年轻的一代将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精神食粮,尤其会在年轻时代就充实自己,以备将来能为社会做些有益的事。
佛使尊者有特别坚强的意志力,而且能遵从传统的理想,终生做一名清净的梵行者。有心贡献生命以服务社会的年轻人,不需要规定自己一定要过多久的出家生活,只要他能循着如下的方向训练自己,就能认识各种层次的快乐,并进一步认识自我。训练的项目包括:训练自己一无所有、过孤独的生活、面对恐惧、禅修、以科学方法研究自己的心念、练习止观、使自己做事能负责而不执着等。这训练对个人的生命非常有价值,它藉由领悟某种层次的经验,而增进对世间及生命的了解;它突破了正规教育,能支持和帮助个人坚毅不懈地追随理想,而不致於丧失机会,或轻易向腐败系统低头,或与之同流合污。能这麽实践,就可以为改造自我立下稳固的基础。
以历史眼光来看,我们可从这本书了解到佛使尊者的理念和推展有成的事迹(现在普遍称它为「解脱自在园运动」)的背景,解脱自在园的最初十年,已将基础打稳,其後的活动因此而能继续发展茁壮。这本书可同时被当作是一个回忆及启示,尤其能帮助为利益人心而过梵行生活、修持佛法,并从事佛教改革的僧青年,更广泛地造福大众。而佛使尊者写这本书的目的也正是如此。
此外,泰国语言学家也认为本书文字优美、描述生动,是目前最优良的文学作品之一。事实上,当泰国社会科学协会的大学出版社把泰国文学的经典之作编辑成册出版时,也收录了佛使尊者的这部作品。
这部作品在很久以前就付梓,现在无法在书店买到,只收藏在某些资料里,多半没有广泛地流通。我们於是徵得作者的许可再版发行,并做为我们新系列的第一本书。
帕查 巴山纳达摩
一九八四年七月二十七日
英译序
这本英文版的《解脱自在园十年》( The First Ten Years of Suan Mokkh )是为了庆祝泰国高僧佛使尊者八十四岁生日,於一九九○年五月二十七日出版的。
泰文原本於一九四三年首度以短文刊登在《佛教》杂志( Buddhasasana )(泰国素叻他尼府猜耶县法施基金会的定期刊物)。从那时後起,这篇着作多次用不同的标题,以文章或书籍的方式再版,如一九八二年悟松园基金会( SuanUsomFoundation )出版《解脱自在园五十年》第二集时,《解脱自在园十年》就以文章的形式出现;而一九八四年出版,一九八六年由巴查拉耶桑杂志编辑部再版的《年轻佛使的自传》,以及一九八九年法隆解行基金会( Vuddhidhamma Fund for Study and Practice of Dhamma )出版的《解脱自在园十年》,就是我们这英译本所根据的泰文原本。
就如一九八九年泰文本所提到的,佛使尊者这部深具启示性的作品,描述着泰国素叻他尼府猜耶县解脱自在园的早期几年,以及他所领导的运动。泰文本的文字优美、描述生动,被认为是卓越的现代泰文作品。在英译本里,我们已尽可能准确地传递出尊者原用语词所表达的意义,期望非泰系的读者也能和泰文读者一样享受到同等的法益。
本书的出版得到许多人的协助,本会对这些人、译者及出版社感激不尽,尤其要感谢素叻他尼府猜耶县解脱自在园的尼拉瓦诺沙弭帮忙校阅本书原稿。
法隆解行基金会
一九九○年五月┏ ┓
在森林中独处 ┗ ┛
'远离曼谷'
一九四三年,素叻他尼府猜耶县本里安镇
大约一九三一年年底,当我还在曼谷读书时,我与弟弟法使居士(注一)信件往来频繁,信中我们一直在策划要尽最大的力量推广禅修。那时,我们就决定在一个隐密的地方设立禅修中心,供所有想加强禅修的比丘或沙弭使用,这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希望在这属於佛教世纪的关键期,能为佛法的发扬光大尽一份力量。虽然猜耶县并无幽美的洞穴或高山等天然风景的衬托,但我们都认同在此设立禅修中心,因为再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处所。由於资源有限,我们将以现有资源做能做的事,如果有更具力量的人以我们为榜样,就可以有所依循并协助弘扬这志业。希望这项志业至少能引起佛教徒的注意或思维,并激发他们对推广禅修产生兴趣,或使他们本身更喜欢禅修。我相信即使我们只扮演鼓舞激励的角色,也是非常值得的。达成以上的共识後,我在一九三一年底,离开了曼谷。
本里安镇迈寺是我住的第一个僧院,我在那儿待了一个月,後来我们找到一个显然是该区最好的地方,四、五位好友便在那儿搭了一座茅屋。如果我没记错,我是在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二日左右搬进去的,同年六月,泰国政体由完全的君主政体变为半君主的民主政治,所以解脱自在园的创始日期刚好可以用一句很短的话来牢记它 「与政治体系变革同一年」。我们认为这个巧合对我们搬进新的地方是一个好徵兆,我们希望藉着这个因缘尽全力修正、改进许多事情。
当读者进一步知道,解脱自在园头两年的事情几乎只涉及我自己时,也许会感到讶异,这是因为那段期间解脱自在园没有其他人,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当时,别的府县没有人知道「解脱自在园」的存在,因此第二年就开始发行三个月一期的《佛教》杂志,一直到第三年才有比丘及沙弭访问此地,也就是说不论结夏安居与否,我独自在那儿待了两年。
'「疯和尚来了!」'
解脱自在园的创立以及我在那儿独修,只有几位志同道合的人知道,当地的居民,尤其是离解脱自在园最近的泰国回教徒,大部分都不明白我们的用意,某些人可能就自己猜想我们要做什麽。在那儿的最初几天,当我早上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