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伟大斗争的起点。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 

  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 

       林则徐(1785—1850年)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11年中进士,历任 

  地方官,有廉洁之美名,实心任事,并具革新倾向。1837年2月升任湖广总 

  督,任内力主禁烟。 

       林则徐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也是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是 

  把维护民族利益和了解世界统一起来的杰出政治家。他组织人员把搜集到的 

  有关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资料编成《四洲志》,派人翻译西方国家的书籍和 



① 林则徐:《喻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鸦片战争》第2 册,第243 页。 


… Page 85…

报刊,以便让国人了解世界,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大多鄙视西方,不愿与外国 

人接触,对西方先进技术不屑一顾,妄自尊大。然而,林则徐在禁烟斗争过 

程中,深切体会到了解世界的必要。他不是闭关主义者,更不妄自尊大和盲 

目排外。他在广东,一是禁绝鸦片;二是鼓励合法通商。他所打击的只是那 

些鸦片贩子以及背后支持他们的英国官员,而不是一般的正当商人。林则徐 

提出“奉法者来之,违法者去之”的斗争方针,成为反侵略和学西方结合起 

来的务实的政治家。在禁烟斗争中,他一不向贿赂伸手,二不向困难折腰, 

以坚强的意志和果敢的行动赢得世人敬仰,就连英国人也敬重他。在他死后 

不久,英国有人为他制作了腊像,陈列于伦敦腊像馆,而且陈列的时间相当 

长。他是19世纪中期名震全球的伟人。 

    林则徐的一生是悲壮的。1840年,他接替邓廷桢任两广总督。由于他坚 

决反对英国侵略者,遭到投降派的诬谄和打击,同年10月被革职。1841年, 

林则徐赴浙江筹划海防;1842年被流放新疆伊犁。他在新疆兴办水利,开垦 

农田,为民办事,为国效劳。1845年,林则徐被起用为陕西巡抚,擢云贵总 

督,后因病辞职回籍。1850年,清政府又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去处理广西的 

农民起义问题。他抱病前往,病逝于广东潮州途中。林则徐善诗文,有《林 

文忠公政书》和《信及录》等。 

      (3)鸦片战争的爆发和中国人民的反抗 

     19世纪30—40年代,英国正处于第二次经济危机之中,国内工商业萧 

条,大批企业倒闭,商品积压,失业严重,工人运动高涨。为了转嫁国内危 

机,摆脱困境,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求对中国发动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 

的消息一传到英国,英国资产阶级立刻发出狂热的战争叫器,英国政府开始 

积极策划一场侵华 战争。 

     1839年10月,英国借口“保护通商”,正式决定出兵侵略中国。1840 

年4月,英国政府命令乔治·义律率领40多艘舰船和4000多名士兵开赴中 

国,6月21日集结在广东海面,28日封锁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爆发之际,林则徐已改任两广总督,他督率广东军民严守海防, 

使英军侵占广东的企图未能得逞。7月2日,英军进犯厦门,又被新任闽浙 

总督邓廷桢率部击退。英舰继续北驶,进犯浙江,7月5日攻占定海。8月, 

英军窜至天津海口,向清政 府投递照会进行威胁。道光皇帝威慑英军的武 

力,派直隶总督琦善前往天津与英方谈判。琦善在同侵略者的交涉中屈膝求 

和,希望英军退回广东进行谈判,并许诺英方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无恶不作,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激起了中 

国人民的无比仇恨。广大人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打击入侵之敌, 

侵略者涉足之处,无不遭到英勇反抗。在沿海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中,三元里 

人民的抗英斗争,规模最大,影响也最为深远。 

     三元里位于广州城北,离城约5华里。1841年5月,广州战役开始后, 

英军的暴行和清政府的投降,激起了三元里一带人民的无比义愤,各界民众 

纷纷表示要与侵略者决一死战。5月29日,一小股英军在三元里一带肆意抢 

劫,调戏妇女,愤怒的群众当场打死英军多名。为了抗击侵略者,三元里人 

民决心联合行动,三元里附近103乡的民众积极响应,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反 

侵略武装力量。贫苦农民、手工业工人和水勇都积极投入了这一斗争。5月 

30日,三元里民众的抗英斗争进入了高潮,奋勇向英军驻地四方炮台进军, 

击败英军数十名,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31日,广州附近400余乡的义勇赶 


… Page 86…

来参战,数万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义律率军赶来救援、亦被包围。英军奸 

细突出重围,向广州官府求援。奕山立即派广州知府余保纯出城为英军解围, 

使英国侵略者得以逃出重围。6月1日,英军撤出广州,退至虎门外海滩。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 

它显示了人民的强大力量。他们向侵略者庄严宣告:“不用官兵,不用国帑, 

自己出力”,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敢于同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 

这场斗争也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纸老虎”的虚弱本质,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 

战胜西方列强侵略的决心和信心。 

     另外,在闽、台、浙、苏等地,英国侵略者也遭到了英勇抵抗。英军进 

厦门时,英勇的福建人民把英军赶出厦门,使其逃往鼓浪屿。1841年9、10 

月间,英国军舰两次进犯台湾,均遭到台湾各族人民的迎头痛击,台湾军民 

缴获大量战利品。在定海、镇江和宁波等沿海地区,群众组织起“黑水党”, 

伺机杀敌,两个月之内,抓获和消灭敌人数百名。宁波人民还发布了《众义 

民公启》,号召民众同心协力,定期起事,共同消灭入侵之敌。在长江流域, 

民众也多次发动对侵略者的袭击。太仓皋桥的农民诱使英舰上的士兵登岸, 

然后奋力打杀,吓得英军再不敢登岸。 

     中国人民进行的反英斗争是正义的斗争。但是,由于清政府的昏庸妥协, 

也由于清朝社会的经济落后,国力衰竭,尽管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取得某些局 

部的、个别战役的胜利,终究无法扭转整个战争的败局。 

      (4)《中英南京条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耆英、伊里布在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国军舰 

上与璞鼎查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共13款,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战后英国在香港建立了殖民机构,香港成为英 

国进一步侵略中国的军事和商务基地。 

     ②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国可派驻 

领事。从此,我国东南沿海的门户被打开。 

     ③赔偿英国款项总数为2100万元。其中军费1200万元,鸦片费600万 

元,商欠费300万元。另外,1841年5月奕山还交付广州赎城费600万元。 

     ④在广州等五口通商地区协定关税。条约规定“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 

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即中国海关增减进出口货物税率,须要经双方同 

意。这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为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 

料提供了方便条件。 

     ⑤废除“公行”制度。英国商人在通商口岸“无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 

便”。这项规定践踏了中国对外贸易的自主权,也为外国资产阶级在中国培 

植为他们服务的买办势力提供了便利。 

      《南京条约》签订之后,为了议定关税税率等问题,中英双方在广东继 

续谈判。英国又在1843年强迫清政府补充了《五口通商章程》,同年10月, 

又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并称《虎门条约》。英国从《虎 

门条约》中又取得了如下一些特权: 

     ①领事裁判权。条约规定,英国人在中国犯罪时,由英国领事按英国法 

律处理。这项规定侵犯了中国的司法权,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