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锁国政策被美国炮舰打破之后,它迅速适应新情况, 

国家很快强大起来。同时,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1894年发动中日甲午 

战争,目的是掠夺中国的藩属朝鲜。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中国的国际 

地位一落千丈。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在近代是大大落伍了。当西 

欧资本主义迅猛发展之时,中国却滞留在封建社会中,其经济、政治和文化 

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社会前进的脚步极为缓慢。机构庞大的帝国政权、层层 

的封建官僚统治、以维护皇权为基础的封建意识形态的束缚,造成了中国人 

落后、愚昧和盲从的心态。清朝统治者妄自尊大、对世界形势冷漠无知,甚 

至到19世纪初年仍然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根本不了解世界正在发生的巨 

大变化,丝毫不清楚正在崛起的西方世界的力量、地位和政策,更没有预感 

到中国所面临的危机;当西方殖民国家迫使中国开国、企图开辟和占领中国 

市场、使中国沦为殖民地之际,中国统治者手足无措,只能被动应付,以致 

于最后妥协投降。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引起了中国国内要求改革和维新运动的高涨。 

1898年出现了“百日维新”。维新运动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动势力残酷镇 

压。 

     日本和中国原来都是封建专制国家。中国的戊戍维新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都以西方为榜样,以改革为手段,企图并不根本触动封建特权而发展资本主 

义。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结局却迥然不同。这固然由于两国历史发展的 

具体道路不同以及维新之前政局之差别,亦有在维新过程中具体方针路线、 

领导力量及阶级基础之不同及国际环境之差异。 

     明治维新把政权的改革和建设置于重要地位,并以暴力摧毁旧政权为前 

提,社会改革的条件也较为成熟。从19世纪30年代起,就已有“藩政改革”, 

并且维新派代表人物大权在握,又有下级武士的支持。而中国维新派没有日 

本那样的强藩作后盾,维新领导人基本上是学者、书主,缺乏政治实践锻炼。 

他们主要在官僚阶层和知识分子中间寻求支持。尽管中国维新运动的思想宣 

传比日本广泛深入,但在政治作为方面则大大不如日本。尽管如此,戊戍维 

新在中国历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觉醒的表现,是有深远影响的。 

     殖民侵略加剧了亚洲人民的苦难和落后,也引起了亚洲人民的强烈反 

抗。近代亚洲出现三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斗争的高潮。第一次高潮是 

在19世纪中叶,中国、印度、阿富汗和伊朗都发生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但 

大都失败了。第二次高潮是在19世纪末,中国、朝鲜、越南、菲律宾和印度 

尼西亚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第三次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 

潮是在20世纪初年。这些都表明沉睡的亚洲在觉醒。 

     资本主义对亚洲的侵略,也给亚洲带来了西学的影响,这是一个客观事 

实,并非殖民者的善意。开国之后,各国封建统治者一般都进行了“师夷之 

长技以制夷”的改革,如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幕政改革。第二次革命高 

潮之后,亚洲各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兴起了资产阶级改良运 

动,如土耳其奥斯曼新党的立宪活动、印度的国大党运动、菲律宾联盟的改 

革活动及中国的戊戍变法运动等。所有这些改革和改良运动大都失败了。 



                 4。殖民主义者的掠夺和非洲人民的反抗 


… Page 6…

     非洲从15世纪起就遭到欧洲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在长达300年之久的奴 

隶贸易中,非洲损失1亿人口。残酷的奴隶贸易对非洲的发展是摧毁性的。 

19世纪初,许多国家开始禁止奴隶贸易,但非洲大陆又被西方列强逐步占领 

和瓜分。到19世纪中叶,葡萄牙侵占了安哥拉和刚果河河口地区;英国进一 

步扩大了在冈比亚和塞拉利昂的殖民地,并在黄金海岸沿岸地区和尼日利亚 

的拉各斯建立了殖民统治;法国则扩大了在阿尔及利亚的占领地,并沿塞内 

加尔河向上游推进。 

     非洲人民为了自由和解放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  19世纪的重大斗 

争有:埃及人、苏丹人和阿散蒂人、祖鲁人的抗英斗争;埃塞俄比亚人民的 

抗意卫国战争;马格里布诸国人民的抗法斗争等。非洲人的失败加速了非洲 

殖民地化的进程。 

    在非洲各族人民英勇反抗殖民者入侵的时候,许多沿海国家及某些内地 

国家的统治者已深深地被奴隶贸易所腐蚀,他们满足于自己得到的好处,甚 

至与殖民者相勾结,甘心在殖民者保护下充当代理人。 

     非洲各族人民保卫自己的土地和人身权利的斗争也加速了 18世纪末尚 

处于氏族部落制度下各民族的种族融合。非洲各族人民的力量虽然很单薄, 

但他们不屈不挠,反抗斗争日益发展,充分表现了非洲大陆在觉醒。 



                          5。拉丁美洲社会特色 



     19世纪20年代,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和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但南美 

的三个圭亚那仍为英、法、荷殖民地,西属印度群岛除海地外也还在西班牙、 

英国、法国和荷兰的控制之下。 

     拉美的独立战争使所有的国家(巴西除外)都建立了共和政体,出现了 

欧洲式的与教会和军国主义传统相结合的地主贵族阶级的政治统治。在殖民 

地时期就享有特权的教会、军人和地主,推翻了西班牙统治、掌握了国家政 

权之后,继续保持并扩大了他们的特权。拉丁美洲独立后,政治上的“考迪 

罗主义”盛行。但“考迪罗”统治的时间都不很长,最短的只几小时,最长 

的也只是几年,然后就被其他“考迪罗”推翻和取代。玻利维亚从1825年至 

1852年发生179次武装政变;墨西哥独立后到19世纪末,更选了72个执政 

者,其中有60个是通过“考迪罗”式政变上台的。 

     19世纪的拉丁美洲动荡不安。各殖民国家继续争夺对拉丁美洲国家的控 

制权,极力在各国寻找和扶植自己的代理人。独立后的各国之间存在着领土 

纷争,导致了各国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频繁的战争,而英、美则竭力利用 

这些矛盾和战争在幕后争夺贸易、领土及政治的控制权,例如 1825—1828 

年巴西、阿根廷为争夺乌拉圭的战争;1864—1870年的巴拉圭战争;1879— 

1883年的太平洋战争等等。 

     拉丁美洲各国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进行得很不彻底,各国经济力量十分薄 

弱,使外国资本的渗透有机可乘。  19世纪上半叶,英国资本在拉美的渗透 

令人注目。独立后的拉丁美洲仍然是欧美列强角逐的场所。 

     泛美主义的出现是世界近代后期在拉丁美洲有重大影响的政治潮流。威 

廉·福斯特认为,泛美主义有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与 

美洲各国人民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政治潮流;第二种是美国垄断集团利用泛 


… Page 7…

美主义作为称霸西半球的政治工具。由于美国的迅速强大,后一种情形往往 

成为主要趋势。美国在1823年提出门罗主义,强调“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进而把这个口号演化为“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这与泛美主义的第二种情 

形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对拉丁美洲的经济渗透方面,美国比英国迟了一步,但19世纪80年 

代以后,美国疾起直追,出现了英国的优势逐渐被美国取代的趋势。 



                        6。美国和加拿大的新发展 



     在世界近现代,美国日益成为举世瞩目的国家,这是勿庸讳言的。美国 

是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诞生的新国家,它是在较好的世界环境中 

发展起来的。它摄取了较高的欧洲文明和生产力,并以世界范围内的商品经 

济发展作为动力;它从一开始就吸收了人类优秀的政治思想营养,18世纪欧 

洲启蒙运动的理论对美国国家制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另外,美国从来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