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② 

  士加入同盟” 。 

       大会审议了恩格斯和沙佩尔为大会拟定的章程草案。章程第一条规定: 

   “同盟的目的: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 

  放。”章程规定吸收盟员“始终力求做到以原则为准绳,而不是以这个人或 

                    ③ 

  那个人为准绳” 。章程规定同盟的组织机构为支部、区部、总区部、中央委 

  员会和代表大会;委员会和代表都由选举产生,并随时可以罢免。代表大会 

  是最高权力机关。这些规定体现了民主制原则。 

       大会还过论了恩格斯起草的同盟纲领,选举了中央机构的成员,主席是 

  沙佩尔,秘书是沃尔弗。大会还决定出版中央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 

  大会接受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以取 

  代原来“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 

         (2)《共产党宣言》 

        1847年11月29日—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敦 

  秘密举行。马克思恩格斯都出席了大会。大会主席是沙佩尔,秘书是恩格斯。 

       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第一 

  条关于同盟的目的修改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 

  旧的以阶级对抗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第319 页。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第431 页。 

② 同上书,第430 页。 

③ 同上书,第420 页。 


… Page 26…

         ① 

  会。”关于盟员的条件修改为:生活方式和活动必须符合同盟的目的;具有 

  革命毅力并努力进行宣传工作;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 

   (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 

  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秘密;必须获得一致通过,才能 

  被接收入某一支部。盟员不遵守这些条件即行开除。 

       会上,马克思恩格斯再次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代表们进行了 

  热烈的辩论,最后一致赞成他们的观点,并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纲领,以作为 

  党的宣言公布。会后不久,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拟定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 

  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于1848年2月在伦敦用德文发表,共印 

  1000册,寄往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士和其他国家,由那里的盟员散发。 

        《宣言》以透彻鲜明的笔调阐述了新的世界观,即包括社会生活在内的 

  彻底的唯物主义,全面深刻的发展学说辩证法,以及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 

  者无产阶级所负有的世界历史使命的理论。 

        《宣言》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 

  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精神的和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氏族解体 

  以来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资本主义阶段阶级斗争的发展已经达到这样 

  一个阶段,即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 

  争,就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 

        《宣言》论证了共产主义社会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资 

  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 

  的历史使命,必须建立共产主义政党。共产党代表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它 

  以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会制度的革命运动,并努力 

  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作。 

       共产主义者同盟是全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建立标志着国 

  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共产党宣言》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 

  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它的 

  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 

  时代意义的伟大革命。从此,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有了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卷,第572 页。 


… Page 27…

                    四、欧洲1848—1849年革命运动 



                1。1830—1848年间欧洲政局和国际关系 



     19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末期,欧洲政局动荡不安,各国普遍要求改革 

现状,爆发了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30年波兰起义、1830年比利时革命、 

1832—1833年土耳其和埃及的战争。1833年7月8日,温加尔·伊斯克列西 

俄土条约签订;同年,俄、普、奥三国君主会议召开。1840年英、奥、普、 

俄四国签订伦敦协定。在30年代,法国七月革命的声势最大,它影响了当时 

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到40年代末期爆发了席卷全欧的革命运动。 

      (1)法国七月革命及其影响 

     1815年拿破仑“百日王朝”覆灭后,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1824年路易 

十八逝世后,查理十世继位。他在位期间推行反动政策,颁布了反宗教治罪 

法,严格限制出版自由,恢复长子继承权。他还颁布法令,给过去逃亡的地 

主10亿法郎的补偿,变相归还了法国革命时期没收的贵族土地。查理十世的 

反动政策不断激起人民的反抗。 

     1830年7月26日,查理十世颁布敕令:解散新议会;限制言论、集会、 

出版自由;实行新选举法。这样,只有大土地所有者才有选举权,劳动人民 

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选举权都被剥夺了。七月敕令成为七月革命的导火线。 

     7月27日,巴黎爆发革命。人民群众拿起武器同政府军作战,几个军团 

的政府军倒向起义者,查理十世逃往英国,波旁王朝被推翻。七月革命取得 

了胜利。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力浦被拥上王位,建立了代表金融贵族和大资 

产阶级利益的政权。这次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又一次推翻了波旁王 

朝的统治,巩固了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胜利成果。这次革命也沉重打击了 

神圣同盟的反动体系,推动了欧洲革命运动。 

     由于欧洲政局的变化和出自本国利益的考虑,欧洲各国对法国革命的态 

度十分微妙。沙皇尼古拉一世不愿容忍奥尔良公爵登上法国王位,开头他宣 

称不承认路易·菲力浦是法国的合法国王,并表示无论如何也不会承认法国 

发生的事情。法国代办则针锋相对地指出沙皇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1830 

年的法国已不是1815年的法国了,也不可能出现1815年的反法同盟。在英、 

奥、普三国同法国新政权建立关系4个月之后,尼古拉一世也只好承认路 

易·菲力浦为法国之君。英国的舆论欢迎法国七月革命。英国政府在法国革 

命爆发一个月之后就首先无条件承认了“七月王朝”。英国的这一态度出于 

西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外交上的考虑;二是出于对法国形势的考虑。英企图 

通过迅速承认法国新政府,增强它对法国的影响,使法国抛弃同俄国接近的 

政策,而靠拢英国,有利于英国阻止俄国向巴尔干和近东的进一步扩张。就 

法国形势而言,如果英国迟迟不承认“七月王朝”,就会削弱路易·菲力浦 

的国内地位,加强共和派和波拿巴派的力量,而英国的政策是要极力阻止法 

国革命向纵深发展。从1830年9月开始,英法关系出现了进一步发展的迹象。 

欧洲三个封建君主国家——俄、奥、普恢复了合作关系,他们既反对资产阶 

级议会制的法国,也反对资产阶级议会制的英国。但到30年代末期,由于在 

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冲突,包括在殖民扩张中的矛盾,英法的密切关系 

基本结束了。 

    从1830年革命后到1848年革命前这段时间,法国的对外政策是不成功 


… Page 28…

的。  1840年它同欧洲四强英、俄、普、奥联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