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劝发菩提心文讲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亦就如此发心,“是为发菩提心第十因缘也”。


〖丙结说〗

一、躬自反省

      【如是十缘备识,八法周知,则趋向有门,开发有地。相与得此人
        身,居于华夏,六根无恙,四大轻安,具有信心,幸无魔障。】

    本文的绪说与正说,都已解释过了,现是全文的结说,又分为四个段落,先
讲第一躬自反省。“如是”像上所说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我们既已完
“备”的了解认“识”,“则”今后“开发”菩提心的话,是就“有”了正确的
田“地”。如是像上所说邪正真伪等的“八法”,我们既已圆满“周知”,则今
后“趋向”涅槃的妙城,是就“有”了正确的“门”路。趋向有门,就不致走错
了路向;开发有地,就知道怎样的发心。发了菩提心,必然就可证得涅槃的二转
依果。

    同时,我们又都很幸运的“相与得此人身”,所谓:“人身难得今已得”,
确实是不容易的。应该好好利用这个人身,在佛法中有番作为,亦即于此生中,
解脱这个危脆败坏之身,不要再为此身所累,而造下了无边大罪。经中常说:
“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尘”。我们岂可不藉重此人身,来做
自利利他的有意义的事?我们岂可于这一生中,糊里糊涂的糟蹋此人身?

    我们不但同得此人身,而且相与“居于华夏”,所谓“中国难生今已生”,
这同样是很难得的。华夏,是中国的别名。但佛经所说的中国,并非是指一般称
为华夏的我国,而是指有佛法流行的地方,即不论什么地方有佛法流行,什么地
方就可称为中国。在有佛法流行和听闻的地方,或不觉得佛法的可贵,一旦生到
没有佛法的地方去,要想听闻佛法而不可得,那你就会知道求法的不易。所以居
于华夏,有法可听,应生庆幸之心,更应把握这良好的时机和环境,好好的修学
佛法以积集成佛的资粮。生在中国做人,固然是很理想,但若生理上,有诸多缺
陷,那还是不美满的。现在我们幸而“六根无恙”,更应利用六根完具之身,在
佛法中熏陶一番,以求得到佛法的实际受用。经中说六根不具,是八难之一,亦
不能出家受戒的。可见六根完具,就从事佛法修学说,是异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不容有所忽视。

    六根完具是修学佛法的法器,固然是不错的,但若四大不调,身体常常有病,
仍是修道的一大障碍。现在我们不仅六根完具,而且“四大轻安”少病少痛,如
不真切发心学佛,试问怎对得起自己?现有人说:健康的身体,是一切的事业之
母。当知学佛亦要有强健的身体,不然的话,决难去做自利利他的伟大工作。

    虽具如上各种优越的条件,假定没有对佛法的信心,那还是不能学佛而获得
佛法的。经中说信如手,如入宝山,利用你的双手,可得无量珍宝,假定无手,
宝山上的宝贝虽多,而你终于一无所获。“初入佛门,以信为本”,没有敬信心,
纵有无量法宝,不能为你所得。幸而我们对于佛法,已经“具有”深切“信心”,
理当如法修学。本于信心修学佛法,的确是很难得的,但在修学过程中,还要没
有魔障才行,如有各种魔障现前,不特不能如法修学,而且很易退失道心。我们
明确见到的,就是很多退道心的行者,不是自己愿意退的,是遇魔障才如此的。
我们由于宿根深厚,从事佛法修学以来,“幸”而“无”有“魔障”扰乱,更应
精进修去不可懈怠。


      【况今我等,又得出家,又受具戒,又遇道场,又闻佛法,又瞻舍
        利,又修忏法,又值善友,又具胜缘,不于今日发此大心,更待
        何日?】

    得宝贵的人身,固然值得庆幸,得出家受戒等,尤为庆幸中的大幸,因为出
家受戒这些大事,都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所以说:“况今我等”的八又:

    “又得出家”:是说生而为人的人固然不少,可是得能出家的并不多。诸如
我们台湾有一千多万人口,发心出家的究有几人?当知“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
相之所能为”。看来出家是很简单的,实际出家是不容易的。依佛法说:一个真
心出家的,要有相当的善根才行。现在我们既得出家,“不于今日发此大心”,
试问“更待何日”?“又受具戒”:是说有出家的因缘,不一定有受戒的可能。
因为受具足戒,须要十师具备,如果生在佛法不怎么兴隆,而具戒的德僧又极缺
乏,你想受戒亦是万难的。现在我们不但能够出家,而又能圆具比丘大戒,这是
何等幸运的大事。如此,假定“不于今日发此大心”,试问“更待何日”?错过
这个机会,岂不大为可惜!

    “又遇道场”:这里的道场,是指阿育王寺,供有佛的舍利。如来舍利所在
之处,即是佛陀所在之处,想要遇到这样的道场,又是谈何容易?因为各地寺庙
虽多,但如阿育王寺那样有规模,并供有佛的舍利,实在还是不多见的。现在我
们既已遇到这样良好道场?设若“不于今日发此大心”,试问又要“更待何日”?

    “又闻佛法”:佛法虽流布在世间,如没有弘扬佛法的人,要想听闻佛法,
亦不是简单的事。闻法,为学佛者的第一要义,唯有从闻法中,才能得到佛法正
路。佛法难闻,我们现在已经闻到,并且知道佛法对众生的好处,设若“不于今
日发此大心”,将自己所听闻的佛法,辗转的讲给众生听,以期有益人群,试问
“更待何日”?“又瞻舍利”:金光明经舍身品说:“此之舍利,乃是无量戒定
慧香之所薰馥”。如佛涅槃后,烧出无量晶莹光耀的圆状凝固体,就是指此。但
这唯有戒德清净,定慧庄严的佛陀,始能烧得出来,非一般人所能有,故学佛人
特别珍视。不但供养有大功德,就是见到亦有功德。现在既得瞻视舍利,怎可不
发大心于此日?

    “又修忏法”:是说无始来的业障,非依忏法去修不行。因为佛法是佛法,
舍利是舍利,如果自己不去忏除本身的业障,则佛法的一切胜利,仍然与自己毫
无关系。省庵大师说:现在我们又得集合在此道场,共修忏摩之法,改悔一切过
失,如不在这时候,发起广大心来,以期上求下化,做佛法所当做的工作,试问
更要等待什么时候?

    “又值善友”:善友,就是法侣。在佛法中修学,最要紧的,是要有良好的
法侣,同在佛法的大道上前进,才能不断的趋向菩提。如果没有善友为伴,不特
修学难得上路,而且很易退失初心。善友是不容易遇到的,经中常说:“善友难
值”,就是这个道理。现在阿育王寺道场中,遇到这么多的善友,如不即于今日
发此大心,更待何日?

    “又具胜缘”:胜缘,是指殊胜的因缘。在这世间的最胜因缘,要莫过于遇
到三宝,唯有佛法僧三宝,始是最胜的因缘。现在虽是末法时代,我们还能值遇
三宝,并且诚敬归依三宝,这不是我们所具的胜缘是什么?既然具有这样的胜缘,
如“不”即“于今日发此大”菩提“心”,试问“更待何日”?总之,当下即是
发心之时,不可错过。


二、普劝大众

      【惟愿大众:愍我愚诚,怜我苦志,同立此愿,同发此心,未发者
        今发,已发者增长,已增长者今令相续。】

    省庵大师说了上面种种胜缘,进而再来普劝大众说:今我“惟愿”在座“大
众”善友,悲“愍我”的“愚”拙和真“诚”,“怜”念“我”的“苦”心和意
“志”,在这育王道场,佛陀舍利塔前:“同立此”上求菩提大“愿,同发此”
广大菩提“心”,而且是刻不容缓的,“未发”此菩提心愿“者”,请即于“今”
日“发”起,如“已发”此菩提心愿“者”,请使这菩提心愿逐渐“增长”,设
若“已增长”此菩提心愿“者”,请从“今”日“令”其“相续”不断,千万不
可退失这菩提心愿。


      【勿畏难而退怯,勿视易而轻浮,勿欲速而不久长,勿懈怠而无勇
        猛,勿委靡而不振起,勿因循而更期待,勿因愚钝而一向无心,
        勿以根浅而自鄙无分。】

    发了无上菩提心,必须广行菩萨道,而行菩萨道是极艰难困苦的,绝对不可
掉以轻心。当年佛陀的发心行菩萨道,就是从难行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