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心理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档牧α浚唤瞿芴岣呷说拇竽约罢錾窬低车慕粽哦龋艹浞址⒒佑谢宓那蹦埽岣吣粤吞辶投男屎湍途昧Γ一鼓芡ü源固迨鼓诜置诒3质识绕胶猓允谷烁械角崴捎淇臁U庵智崴捎淇斓那樾鳎潜Vど硇慕】档闹匾跫茉銮咳硕约膊〉牡挚沽透行У厥视肪车哪芰Α�

  怎样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全的情绪生活呢?

  第一,帮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引导他们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工作、文体、科技等项活动中去,避免由于盲目的狂热或一时的冲动而干出蠢事。注意培养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工作,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在崎岖的道路上努力前进。

  第二,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解除神经的过分紧张,促进内分泌系统的适度平衡。心理健康工作者不鼓励人们去无限制地抑制自己的情绪反应。也不认为压抑是适当的方法,但却主张对于情绪作用有适宜的控制。控制并非禁抑作用的意思,相反乃是要青少年学生有适当的表现,而只是控制不适宜的情绪,使他们不在任何时候轻易地表露苦恼、焦虑、害怕、责难,不怨天忧人,指责这个,挑剔那个,并养成和颜悦色的说话习惯,具有幽默的风趣,尤其要避免大发雷霆和激情发作。

  第三,培养多方面的情趣。通过静听音乐、挥笔写字画画、跑步、爬山、涉水等活动,使他们经常看到自己的成果及其进步的征象,使他们的情绪不仅稳定,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并在多种有益的活动中释放他们身上多余的“能量”,以解除他们的心理紧张,陶冶他们的情操。

  第四,帮助学生找到情绪不健康的原因,弄清是否存在惧怕的危险和威胁。如果发现那些情绪的对象并不“可怕”,就立即消除;如果发现某个情境具有危险性,就帮助他寻求适当的途径去克服那种危险,或者避开它。

  第五,要把心灵中的积郁倾吐出来。情绪上的矛盾如果长期闷郁在心中,就会影响身心健康。情绪上的问题只要把它谈出来,心情就会感到舒畅,起到一定的安定作用。因此,一旦有了精神痛苦、不满或困扰,切莫闷在心里,可以找同学,找老师,找亲人,找组织,在那里一泻自己的心事。

五、搞好性卫生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正确对待性的问题

  我们在讨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当然不能忽略或回避性的心理健康。因为处于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突出的生理特点是性发育和性成熟。这必然会给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情绪、行为带来极大影响。当青少年学生身上发生生理突变时。就逐渐产生性意识,开始对性知识发生兴趣和好奇心、不安、害羞和反抗等严重的心理负担。例如,女同学对月经来潮产生不洁感,表现出严重的情绪不安。有些女同学甚至不习惯于自己身体的急速增高,过于突出,因而故意弯着腰,驼着背,如果不注意,很可能造成驼背。有些男同学由于梦遗,于是产生悔恨、恐惧,认为是一种见不得人的行为。例如,曾有一位因遗精而卧轨自杀的青年在遗书里写道:我得了不治之症,只好卧轨一死了之。另外,据最近有关方面的调查,在违法和道德不良的青少年中,违反社会道德和法律规定的两性错误行为占相当大的比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性的科学知识和有关性的道德观念,受到不健康书籍的影响,以及没有及时得到学校和家长的关怀和教育所致。

  在我国,由于复杂的原因,性教育这个问题一直被视为禁区。然而,周总理生前却高瞻远瞩,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曾多次指出,一定要把青春期的性卫生知识教给男女青少年,让他们能用科学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正常发育。

  学校应该是性教育的重要园地。对青少年学生实施性教育的心理健康的原则是:把普及性卫生知识当作一件破除封建思想和移风易俗的大事来抓,使学生充分认识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向青少年学生传授性卫生知识时,男女生可以一起听讲,也可以分开听讲。要很自然地做好这件事,不要试图回避,更不要搞得神秘化。对于性的问题提出讨论时,在情绪上的声调不应与讨论普通事实、社会问题或其他科学知识有所两样;性教育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青春期生理卫生常识,更重要的是把性教育作为个性教育、伦理道德和人生观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要进行性的道德观念教育;要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正当的男女交际中以更深刻的眼光来认识异性,并引导其对异性的向往升华为纯洁、高尚的、有价值的志向;培养专业兴趣,开展体育活动和一些起升华作用的文艺活动来满足青少年学生的需要,杜绝各种引起他们性行为的语言、书刊和文艺作品的坏影响;教师本身应有良好的性适应。通过上述的性教育,要让学生懂得青春期的卫生知识,使学生对性的问题有科学的、严肃的态度和完满的心理,也要使学生懂得对性问题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正确对待异性、恋爱、家庭和遵守婚姻法。

思考题

  1.谈谈你对心理健康标准和特征的理解。

  2.挫折和心理卫生的关系怎样?试举例说明。

  3.怎样增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周步成)
 
第十四章

青少年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跟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是一个对立统一、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水平。

  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的发展特点。生理的成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即环境与教育又影响着一个人的身心特征。当一个人的身心特征发展到一定时期或程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表现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一般地说一个人从出生到青年初期,其身心发展经历了六个较大的阶段,这就是:乳儿期(从出生到l岁),婴儿期(从1岁到3岁),幼儿期或学龄前期(从3岁到6、7岁),童年期或学龄初期(从6、7岁到11、12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11、12岁到14、15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14、15岁到17、18岁)。人的身心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发展的,各个阶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连续性。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作好准备,后一阶段又是在继承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各个阶段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或超越。我们了解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掌握了身心发展各个阶段的特点,就可以通过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品质,在可能范围内加速他们心理发展的进程。因此,正确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对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心理发展的动力

  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是讨论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 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但在心理学界目前还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 为,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指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性,而不是 指心理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内因与外因之间的矛盾。

  那末,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性是什么呢?这个内部矛 盾性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首先应当指出的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是在主体与客体 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主体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当客观现实与主体之间的矛盾被主体本身所意识到,并把客 观现实的要求转化为自己新的需要时,就会产生新的需要和他已 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这就是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性。

  由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客体之间的 关系也在不断地发展。社会对主体的要求改变了,当主体通过实践活动掌握了社会对他的要求(包括思想内容的形式和行为方式 的形式)时,就会把这些要求反映到头脑中,从而产生新的需要。这 种新的需要是随着社会要求的发展、变化而发生改变的。它可以 表现为各种形态。如表现为理想、信念、动机、目的、兴趣、爱 好、世界观等。这种新的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逐渐成为个 性结构中比较稳定的个性倾向性。

  所谓已有的心理水平,是指主体已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包括 一个人已经形成的各种心理过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