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Dhammapada 白话文译本
《法句经》是上座部《经藏·小部》里的十五部经之一,亦是最广为人知之经典之一。
其中收集了世尊于二百九十九个事件里所开示的四百二十三首偈。
每首皆能启发人心、导之向善,确是善逝绝不虚言之教。
此经早已为人译成多种语文,单只中文亦已有四五个版本。现今译者再参考几份英文版把它译成中文,为的只是以浅白易懂、平实无华的文字,且不乖离原意地把世尊之言呈予读者,以共沾法益。
为了易于辨明,在编排属于不同故事的偈文时空一行,属于相同故事的偈文则不空行。
在此,译者谨以翻译此经来礼敬世尊、正法与圣僧伽。愿世尊善说的正法宝藏得以久住于世。
感谢校稿者及所有协助出版此书之人。
最后,译者与他敬爱的母亲、长辈、亲人、朋友、所有的读者及一切众生分享翻译此书的功德,也把此功德回向予其已故的父亲。愿他们的随喜成为他们早日获得解脱的助缘。
译者 敬法比丘
一九九九年五月
写于台湾月眉山灵泉禅寺
第一:双品
1。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
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若人以邪恶之心言行,
痛苦将跟随着他,
有如车轮跟随拉车之牛的足蹄。
2。
心是诸(名)法的前导者,
心是主,诸(名)法唯心造。
若人以清净之心言行,
快乐将跟随着他,如影随形。
(注:名法是指五蕴中的受、想、行与识,心则是指识。)
3。
“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
若人怀有是心,怨恨不得止息。
4。
“他辱骂我、打我、击败我、掠夺我。”
若人不怀是心,怨恨自然止息。
5。
在这世上,恨绝不能止恨,
唯有慈爱方能止恨,
这是永恒的真理。
6。
除了智者之外,
他人皆不了解:“世人终须一死。”
(由于无知,他们继续争论。)
智者明了这点,
因此一切争论得以平息。
(注:他人是指愚者。)
7。
住于欲乐中的人,
放纵六根(感官),食不知足,
怠惰与不事精进,
他肯定被魔王制伏,
如强风吹倒弱树一般。
8。
住于观照不净法的人,
防护六根(感官),知足于食,
充满信心与精进力,
他肯定不会被魔王击败,
如狂风摇不动岩(上“山”下“狱”字)一般。
(注:在此魔王是指烦恼魔。信心是指对佛法僧不动摇的信心,以及对业报的信心。)
9。
未脱离烦恼之污染,
不自制与不真实的人,
却身披橘色袈裟,
那是他所不配的。
10。
已弃除烦恼之污染*;戒行具足;
具备自制与真实的人;
真正配得上身披袈裟。
(*:即以四道智根除了诸烦恼。)
11。
把不真实的视为真实,
把真实的视为不真实。
持此邪思惟的人,
不可能觉悟真实法。
12。
视真实为真实,
视不真实的为不真实。
持此正思惟的人,
得以觉悟真实法。
13。
雨可以渗透屋顶粗陋的房子,
欲念亦可渗透尚未受到培育的心。
14。
雨渗不透屋顶精良的房子,
欲念亦渗不透已受到良好培育的心。
(注:培育是指修习止禅与观禅。)
15。
这一世他感到悲哀,
来世他一样感到悲哀,
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悲哀。
当忆及自己污秽的行为时,
他感到悲哀与苦恼。
16。
这一世他感到喜悦;
来世他一样感到喜悦;
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感到喜悦。
当忆及自己清净的善业时;
他感到喜悦;非常的喜悦。
17.
这一世他受苦,来世他一样受苦,
造恶者在今生与来世都受苦。
想到“我造了恶业”时,他感到痛苦。
再者,当投生至恶道时,
他会遭受更多的痛苦。
18.
这一世他快乐,来世他一样快乐,
行善者在今生与来世都快乐。
想到“我造了善业”时,他感到欢喜。
再者,当投生至善趣时,他更加快乐。
19.
即使他背诵了许多经典,
然而并不依法实行,
这怠惰的人有如牧童在数别人的牛,
没得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20.
即使他只背诵了少许经典,
然而真正依法实行,舍弃贪嗔痴,
如实知见后得以令心解脱,
不再执著于今生与来世,
他得以分享沙门生活的利益。
(注:沙门生活的利益指道果。)
第二:不放逸品
21.
不放逸是不死道,放逸是死路;
不放逸者不死,放逸者有如早已死去。
22.
明了这道理,
不放逸的智者乐于精进、乐于圣界。
23.
他持续地修禅(止观),
持恒者得以体验解脱:至上的涅盘。
(注:念有三种,即:与善心、果报心、唯作心相应的念,但绝不会有与不善心相应的念。不放逸即是指与善心相应的念心所。)
24.
若某人精进、有正念与身语意清净、
慎重行事、防护诸根、
依法生活及不放逸,
他的声誉与幸福得以增长。
25.
通过不放逸、正念、戒律与防护诸根,
智者使自己成为
一座洪水无法淹没的岛屿。
26.
愚者恣情放逸,
智者则如守护珍宝一般,
珍惜地守护着不放逸。
27.
因此人们不应放逸,
不应沉湎于欲乐,
因为勤奋的人,
通过禅修,即会得证至上乐。
28.
智者以不放逸去除放逸,
登上智慧的高楼,
已断苦的他看着苦难的众生,
如智者立足于山顶,
向下看着平原的愚人。
29.
在众放逸人中不放逸,
在众昏睡人中保持警觉,
智者有如良马迅速地前进,
把疲惫的马远远抛在后头。
30.
由于不放逸,
摩伽婆得以生为诸天神之王。
精进永远受到赞赏,
懈怠永远受到责备。
(注:摩伽婆是摩卡罗村的青年,由于造路与清除平地,而得以投生为帝释天王。)
31.
乐于精进与视放逸为危害的比丘,
有如火焰般前进,烧尽一切大小的束缚。
32.
乐于不放逸而视放逸为危害的比丘,
绝不会倒退,事实上他已非常接近涅盘。
(注:不会倒退是指止观禅修不会倒退。)
第三:心品
33.
心是飘浮不定的,
难以控制,难以防护。
智者训练其心,使它正直,
如矢师矫正箭一般。
34.
如把水中鱼取出投掷于地时,
它会跳跃不安;
当把心带离欲界以脱离魔界时,
它亦会跳跃不安。
(注:魔界是指烦恼轮转。)
35.
心难以受到控制,
它非常迅捷轻浮,
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
能训练心是很好的,
因为已受到训练的心能带来快乐。
36.
心是非常难以察见的,
它极度的微细,
随着喜好飘荡与停留。
且让智者防护其心,
因为受到防护的心能带来快乐。
37.
心独自四处飘荡远游,
它是无色的,住于心室。
能制伏己心的人,
得以解脱魔王的束缚。
(注:心独自飘荡是指在同一个心识刹那里,只能有一个心识生起。心是依靠位于心室里的心所依处而生起的。)
38.
若某人的心不安定,
对正法无知,
信心动摇不定,
其智慧决不会获得圆满。
39.
若某人的心已无贪无嗔,
若他已舍弃善恶两者,
如此警觉之人是没有怖畏的。
(注:已舍弃善恶即已成为阿罗汉。阿罗汉已根除了贪嗔痴,是不会再造业的,包括善恶两者。他的一切身语意行为都只是唯作而已。)
40.
明了此身脆弱如瓶,
他培育己心至固若城堡,
再以智为武器向魔王奋战。
过后他继续保护己心,
毫不执著于胜利。
(注:不执著于胜利是指不执著于所获得的禅那,而继续修观直至证悟阿罗汉道智。)
41.
噢,不久之后,
这失去心识的身体将躺在大地,
就像无用的木头般被丢弃。
42.
敌人可能伤害敌人,
怨家可能伤害怨家;
然而导向邪恶的心,
却会带给自己更大的